提升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的路径研究

2021-12-03 05:33杨敏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4期
关键词:管理层财务人员资金

杨敏

(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江苏 无锡 214174)

中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数量众多涉及的教育资金金额也非常大,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中小学所掌管的资金和资产量越来越大,各级政府、上级部门对学校的财务管理规范化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中小学校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同时,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兼具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双重职能,更加全面和清晰的反映了单位的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对各中小学在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更是对中小学强化以支出责任和效率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一、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念落后,人员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

首先,由于基层中小学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教育教学,相比较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小学没有经营和筹资业务,绝大部分经济业务都是资金使用和资产购置、管理。中小学校的学校管理层都是教师出身,对学校的财务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仅需要规范使用资金、遵守政府采购规定等基本的层面上,对于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等新要求、新规定不了解。同时,由于学校缺少专门的财务工作人员岗位编制,大部分学校财务管理人员由教师转岗,缺乏相应专业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知识;少部分学校通过招录编外财务管理人员来担任学校的财务工作,虽然满足了专业性的要求,但受财政体制限制,大部分编外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不高,导致学校财务管理人员不固定,流动性比较大,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

其次,在基层中小学中,财务人员一般属于学校后勤部门管辖,学校财务人员地位不高,对最新的财经政策法规、财政信息、管理要求等方面信息获取不畅通,未能真正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导致财务人员对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了解不透彻,工作仅限于事后的会计业务核算处理,对学校的经济管理工作参与度不高,对许多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还停留在几年前,不能跟上新时代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导致的财务工作不能达到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最后,由于在基层中小学校财务人员属于教学辅助人员,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均排在教师之后,学校财务人员上升通道相对狭窄,导致学校财务人员对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的积极性不高,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学习主动性不高。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只满足于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导致学校财务人员适应新财税体制改革的专业业务能力不强,对学校的经济业务活动未能起到专业的、有效的管理职责,从而使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瑕疵。

(二)缺乏绩效管理理念,预算执行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中小学的资金使用一般分为三个内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资金。对于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一般都有相关的文件来规范支出标准和支出范围,而对于专项资金的预算过程管理、绩效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管理文件和理念相对缺乏。大部分学校对资金预算编制较为随意,总是认为预算编制具有提前性,所以对预算的执行不能达到完全准确,只要求“大概”“大约”“基本”符合预算就可以了,对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绩效管理缺少科学性、精准性、及时性、完整性等主观要求。同时,由于中小学管理层的财务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预算法》这个“经济宪法”的认知,要远低于对《教育法》的认知,从而导致在年度预算执行中没有严格执行《预算法》的规定,会出现专项资金执行超预算或预算执行率不高,实际开支资金项目与年初预算资金项目不匹配,预算开支进度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三)内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管理制度不健全,参与度不高

近几年,虽然内控制度建设在中小学已经基本全面推开,但由于在国家层面是由财政部在开展内控制度建设,财政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是在2012年制定的,在《会计法》中也仅是要求“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所以内部控制的法定地位并不明确。学校管理层总是认为,内部控制仅仅是学校财务部门的工作,内部控制制度由学校会计来负责建立和实施就可以了,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对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防范廉政风险的重要作用。导致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片面性,管理控制的制度不全面,学校在经济业务管理工作中参与的人员也仅有学校财务人员,广大教职工没有参与其中,学校内控管理制度流于形势,没有在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

二、提升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的路径

(一)加强学校管理层的财务知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在对学校的培训计划中,增加对校长、学校管理层、全体教职工的财政政策、财经法规、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学校管理层的财务管理理念,提高中小学校管理层的财务管理技能。同时,向上级部门建议在基层中小学增加专业财务人员专技岗位,引进具有专业技能的专职财务人员,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和能力,保障财务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对于确实没有编制的单位,应提高聘用制财务管理人员的待遇水平,保证学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稳定性;提升学校财务人员行政地位,加强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财政审计部门的信息交流渠道,畅通上下级之间、业务管理人员之间信息流通机制。提高学校财务管理人员在中小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明确学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在学校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在学校重大经济事项和重大资金使用中的决策参与程度。另外,明确学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岗位,保证财务管理人员在职称晋升、评先评优中享有与教师的同等待遇。通过对中小学管理层人员财务管理能力的加强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来提升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升绩效考核效果

预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对预算执行的绩效考核更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全面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特别是新的《预算法实施条例》的修订,更是对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遵守财政制度,强化预算约束,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合理安排支出进度”,第二十条规定,“绩效评价,是指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依据规范的程序,对预算资金的投入、使用过程、产出与效果进行系统和客观的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规定作为改进管理和编制以后年度预算的依据”。这些法律法规对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提出的要求,对中小学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和方法。同时,这些法律法规也对中小学指出了预算编制、执行的好坏程度会直接关系到学校经费的保障程度,从而最终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的能否顺利开展和各项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这就更高的要求中小学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要严肃认真对待,学校管理层、财务管理部门更是要担起主要责任,在编制预算时要明确资金使用目标,讲求绩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预算,规范使用资金;在项目完成后,要加强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预算制度和绩效评价目标的完善与改进来提升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健全内控制度建设,全面实施控制管理

财务管理作为中小学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而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全面实施,则是学校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涉及六大经济业务,基本涵盖中小学的大部分内部管理事项,对于进一步推进学校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明确了具体要求和程序规则。在中小学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学校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保证程序执行正当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学校的内控制度建设中,要提高单位管理层和财务管理人员、普通教职工的内控理念和参与程度,广泛听取各方面各部门的意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注意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在学校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要使学校管理层、普通教职工都明确各自的职责,促进学校管理层之间、财务管理人员与非财务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与约束,发挥内部控制的真正作用。同时还要完善学校内控监督与内部审计、内部评价制度,通过各项监督机制的实施,来发现学校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学校的财务管理行为,提高学校的资金使用效益,抵御财务风险的发生,从而达到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虽然目前基层中小学的财务管理水平在当前阶段尚跟不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范围不断扩大,投入数量不断增长,必然使得基层中小学也将加快探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方法,以跟上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满足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使学校办学行为更加务实、高效。

猜你喜欢
管理层财务人员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