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学素质是教师的使命担当

2021-12-03 16:24丁加旗
江苏教育 2021年63期
关键词:素质意识青少年

丁加旗

2021年6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实施五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其中,首项就是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为此,要“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

教师要有开展科学教育的使命感。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应成为学生燃烧科学精神之光的点灯人。科学教育,对于整体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重要的应有之义。我们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将科学教育有机渗透到学科育人之中,以期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有面向未来的创新意识。后疫情时代,教育的发展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意识,着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教师的创新意识应体现在:思考如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想象力,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教师的创造力推动学生的创造力”。为此,教师要善于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和技能,了解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与其运用现状,熟练运用新科技手段开展教学工作,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增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科学知识储备与对话能力。

教师要有较高的课程实施与开发水平。课程是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教师日常的课程实施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科学素质水平。教师要研究国家课程在培育学生科学素质方面的有效实施与拓展的途径,着力夯实青少年学子稳固、坚实、科学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开发能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素质的校本课程,让校本课程成为提升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平台。

教师要有培养拔尖学生的敏感度。对有科学家潜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当然,教师个体的教育力量远远不能满足这些拥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的发展需求。但教师要有一双伯乐之眼和一颗宽容之心,要具备发现拔尖学生的敏感度和教育智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的火花,同时,协调各类社会资源为拔尖人才的成长与成功铺路搭桥。

猜你喜欢
素质意识青少年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