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直径种植体用于上颌中切牙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的效果探讨

2021-12-03 21:53张丽娜
系统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牙牙切牙牙槽骨

张丽娜

苏州科技城医院口腔科,江苏苏州215153

牙列缺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牙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牙齿缺失导致恒牙列失去完整性,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和美观度,并且牙列缺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现如今牙列缺损多发于未成年群体。临床上对于牙列缺损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使用人工替代材料对缺失牙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进行修复[2]。上颌中切牙牙列缺损是牙列缺损中的一种,对患者美观具有较大的影响,并且修复难度较高[3]。上颌中切牙缺失后,牙槽骨吸收和改建速率加快,牙槽骨厚度较小,进而导致将常规直径的种植体植入后会出现很多外露的粗糙面,稳定性较差[4]。基于此,该研究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上颌中切牙牙列缺损患者,分析和研究窄直径种植体用于上颌中切牙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于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上颌中切牙牙列缺损患者。全部患者男、女例数分别为33例和27例;最低年龄18岁,最高年龄51岁,平均年龄为(34.15±5.24)岁;牙列缺损类型分布:43例患者为单侧牙列缺损,17例患者为双侧牙列缺损。纳入标准:①牙周健康正常患者;②缺牙位置牙槽骨唇-腭向的厚度在4.5~6.00 mm之间;③患者每日吸烟支数<5支。排除标准:①具有严重其他疾病患者;②具有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③具有严重意识障碍,无法进行有效交流患者;④中途退出该次研究者。全部患者及家属均为知情自愿参与该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全身和口腔的检查时要进行X线光片拍摄,全面了解患者失牙位置的骨质和骨量,确定牙种植是否适合患者,并且遵循患者的意见制定合适的治疗措施。局部麻醉后将种植体植入,缝合处理,1周后拆线处理。如果植入过程中进行了其他手术,如植骨手术等,应适当增加骨愈合期;与愈合基台进行连接,如果种植体和颌骨结合,连接愈合基台(1个)与种植体,使软组织3周内成形,修复结束后如果软组织修口产生,主治医师使用永久性基台代替愈合基台,获得印模,制定修复牙齿措施,进行材料设计,完成牙冠和牙桥的制作后,便可以为患者进行佩戴。种植体和颌骨形成骨结合通常在4~6个月,开展手术,在局部麻醉的作用下主治医师使用专门的器械在植入种植体的对应牙龈上切1个小口,将种植体上端暴露后再安装牙龈基桩。第2次手术后7~10 d便可以对取模,修复处理,制作种植桥架和假牙。

1.3 观察指标

对全部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及修复前、修复后CPB(邻接点contactpoint,CP和牙槽嵴顶alveolarbonecrest,BC之间的距离)值进行比较,CPB值的主要作用为衡量该距离对单个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后牙龈美观的影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内差异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3个月的恢复期后,全部患者中58例患者种植牙稳定,种植牙成功率为96.67%。2例患者出现稍微的松动,占3.34%。对58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种植牙均未发生松动、脱落及炎症的变化。58例患者在单个上颌中切牙牙列缺损中,手术前和手术后CPB值为(0.24±0.15)cm,修复前和修复后CPB值为(0.07±0.02)mm。修复后与修复3个月的CPB值为(0.02±0.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03,P>0.05)。手术后与修复前CPB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15~0.67 cm,平均值为(0.24±0.1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4,P<0.05)。

3 讨论

上颌中切牙牙列缺损中缺失牙的位置和数量不同,临床上恢复缺失牙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主要方法为人工替代材料修复法[5]。修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义齿固定、可摘局部义齿、覆盖一尺、种植义齿,上述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专门的适用范围、优势及不足之处。牙齿美学区域缺损的主要地区便是中切牙牙列 缺损,因为其严重性所以对美学馆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临床治疗难度系数较高,因此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6]。对于窄直径种植体的选择十分重要,其中最为主要的选择标准有直径和粗细[7]。因为上颌中切牙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容易受到外商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脱落,之后牙槽骨会立刻出现吸收和改建,进而致使缺牙位置的牙槽骨高度下降,唇腭向厚度也会随之变薄,进而导致种植和修复的难度系数较高。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的目的不但是改善和恢复患者中切牙的切咬功能,更为重要的一点为帮助患者恢复原有的美观,这不仅需要种植修复的牙冠形态、色泽和邻牙相同,会需要牙龈保持正常的将康颜色和和谐的龈缘曲线,以及饱满的牙龈乳头,得到较好的美学效果[8]。保持美学效果稳定的前提便是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硬组织的健康以及牙槽骨的稳定性。如果种植体附近发生进行性骨吸收,患者的牙龈颜色、龈缘位置和形态和牙龈乳头的高度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处理难度系数较高。所以为了能够保持种植体同牙槽骨之间骨结合的持续稳定,需要在种植体植入后种植体周围需要存在>1~1.5 mm的健康牙槽骨。如果患者种植体表层牙槽骨较薄,便会导致骨吸收出现,骨结合失败率也会随之提高,最终使种植体暴露在牙槽骨之外。种植体颈部的骨吸收会导致牙龈的退缩、牙龈炎症、牙龈颜色变化等一系列并发症。如果出现此类美学并发症,处理难度较高,并且效果不佳,严重者可能需要将种植体取出,进行骨增量手术后再进行二次种植[9]。

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和自体块状骨移植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牙齿美学区域,是骨量不足时种植常用的骨增量技术。但是因为新生骨的质量与本来牙槽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新生骨远期的吸收程度和改建方法仍存在较大的争议。临床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修复完成后因为GBR或块状植骨后新生骨吸收形成的种植体外露的情况。因为厚度不足导致牙槽骨内无法植入常规直径的种植体。利用好缺牙位置原有牙槽骨进行种植体植入已经得到了临床上广泛的认可,该方法不仅能够避免二次种植,简化治疗,有效防止植骨的复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稳定性。同时进行磨牙缺失种植修复的过程中,需要将较粗的种植体植入其中,直径约为5 mm,这样才能满足患者咀嚼功能的需求。并且前牙区功能较为简单,特别是上颌中切牙,主要功能为切咬食物,种植体受到的机械力量较小,并且从牙龈美学方面进行分析不建议将粗直径的种植体植入其中。上颌中切牙缺牙间隙约为8 mm,所以需要植入的种植体直径应该在4~4.5 mm之间。窄直径种植体的直径在3.0~3.5 mm之间,因为其机械强度较低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缺牙间隙较小的情形中,例如下颌切牙、上颌侧切牙缺失的种植修复,通常不被适用于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中[10]。虽然窄直径种植体的机械强度低于 常规直径的种植体,在修复磨牙缺失的过程中可能具有较高的机械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将其应用于咬合功能要求较低的上颌中切牙时,基于完善调整咬合,其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提高。植入吸收速度缓慢的骨代用品能够明显改善唇侧的凹陷形态,能够有效提高牙槽突的丰满度和龈缘的高度。但是对于牙槽骨高度有降低情况的患者来说,首先通过植骨技术或骨牵引技术恢复牙槽骨高度和厚度,之后再开展种植手术。

根据该次研究结果可知,经过3个月的恢复期后,全部患者中58例患者种植牙稳定,种植牙成功率为96.67%。2例患者出现稍微的松动。对全部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通过随访结果可知患者种植牙均未发生松动、脱落及炎症的变化。手术后与修复前CPB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15~0.67 cm,平均值为(0.24±0.15)cm(P<0.05)。邹立冬等[11]研究显示,共有49颗上颌中切牙采用窄直径种植体进行修复,47颗种植体成功地发生了骨结合,其骨结合的成功率为95.9%,在复查期内没有种植体及其部件折裂等机械并发症出现,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窄直径种植体用于上颌中切牙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满足患者需求,并且因为对于原有牙槽骨的应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采纳。

猜你喜欢
牙牙切牙牙槽骨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牙牙120
牙牙退休记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我的牙牙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