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三兄弟”合作模式下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实践

2021-12-03 03:32李希来李宗仁乔有明孙海群李宏林
亚太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青海大学农科三江

李希来 李宗仁 乔有明 孙海群 李宏林

(1.青海大学农牧学院;2.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兄弟”合作模式是清华大学、青海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合作的一种新型合作办学模式。“三兄弟”合作模式十余年的实践,给青海大学农科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拓展了发展思路,开阔了学术视野,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开辟了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一、“三兄弟”合作办学模式在实践中成效显著

1.在实践中,吸引和聚集了一批国内外学科领军和杰出人才,以高水平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解决高原农牧业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同时以科学研究带动农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强化农科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升学科服务国家战略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创新学科管理运行的机制体制,全面提升农科学科水平,学科综合排名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实现农科作物学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植物学骨干课程获得2项教学成果奖;动物医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草业科学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6位教师入选教育部教指委委员。建成了植物学数字化网站和三江源生态慕课,农科学风明显好转。连续3年学院在学校业务考核中获评优秀。2020年“三江源生态演变与管理创新团队”获批青海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工程培养计划。“三兄弟”合作模式下创建的“三江源生态演变与环境保护”3个国家级团队,所取得的成果为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世界一流学科和“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建设青海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实施“一优两高”战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在实践中,坚持农科教相结合,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引入“三兄弟”合作模式中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和新知识,促进了学院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学术氛围日益浓厚。发挥“三兄弟”名师引领作用,积极培育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良好教风促学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利用微课、翻转课堂以及雨课堂等教学形式,创建了教学团队(Mutualism)、课堂教学(Module)及实践教学环节(Mass system)三位一体的“3M”教学模式;新建了数字化植物资源标本馆、昆虫研究标本馆和生态馆,为学校推进“3+1”实践模式改革(3年理论教学+1年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构建了“三兄弟”合作模式下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三兄弟”合作模式下形成了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班与卓越计划班+模块化课程体系+4133实践育人体系+教学科研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创新团队+黄大年式团队+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111”计划)。

“三兄弟”合作立足青海,服务“三农”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热爱青海、扎根高原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科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的质量标准体系、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及以需求为导向的4133实践育人体系的农科创新人才培养三大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高。

3.在实践中,建立了“三兄弟”合作模式下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实现三兄弟合作下农科跨越式发展,充分体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及人才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结合新农科、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等建设内容基础上,紧密围绕青海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战略需求,以及青海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需求,组织协调学院各项工作,着力培养农科创新人才;构建了“三兄弟”合作模式下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三兄弟”合作模式下形成了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班与卓越计划班+模块化课程体系+4133实践育人体系+教学科研团队的培养模式;通过院地合作、校企合作、实验室与校内基地建设模式,建立了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积极与青海省黄南州、海北州政府以及柴达木电商基地等企业建立产学研协作基地,用于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并在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有效的合作机制。同时依托“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建设联点”“河南县县域科技创新驱动项目”等平台服务于“三农”,服务内容涉及农业各专业领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产实践、科研训练等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三兄弟”合作办学模式的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1.培养了一大批农科一流人才和行业精英,包括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青海省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青海省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学科带头人、宝钢基金优秀教师、青海大学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以及“三兄弟”合作单位为青海大学培养中青年博士等。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近年来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8项、国家级学科专业竞赛奖6项,每年有20余名本科生免试直推为校内外硕士研究生,20余篇硕士、博士论文,50篇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青海大学优秀论文。注重就业创业教育引导,每年举办多次创业培训班共培训学生1000余人次,提供就业相关信息750余条,提供就业岗位2500余个。近十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

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青海省农牧业、林业、草业主管部门的业务骨干大多数为本院毕业生。2017年根据对用人单位历年的问卷调查与跟踪走访表明:用人单位对学院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用人单位选择了“很好”与“较好”占90%以上。

2.在本成果实践推动下,近年来形成了3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同时依托团队建设形成了草学、农学、作物学等优势学科,促进了学科和教学科研平台建设;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联合培养农科青年骨干、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15年7月,时任新西兰副总理兼财长Bill·English访问青海大学,充分体现新西兰政府对青海大学和新西兰大学交流与合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三兄弟”合作成果。

3.通过开展“三兄弟”合作模式,构建农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形成了在中西部值得推广的“青海经验”,这些成果得到了中国和新西兰两国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被《青海日报》、青海新闻网、科学中国人等国内多家媒体报道。

同时,利用“三兄弟”合作模式形成的教学科研成果,完成了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慕课的制作,形成了“互联网+”的交互式教学模式,面向全国开放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课程,互动交流共同提高。今年以来,全国已有10581名学员报名进行了学习。

4.农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发展和形成了青海经验,实现农科作物学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植物学骨干课程获得两项教学成果奖;动物医学获批国家级本科专业,草业科学获批省级本科专业。建成了植物学数字化网站和三江源生态慕课,农科学风明显好转。连续3年农牧学院在青海大学的业务考核为优秀。2020年“三江源生态演变与管理创新团队”获批青海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工程培养计划。

总之,十余年“三兄弟”合作实践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农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青海大学获批“三江源生态”世界一流学科和“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青海经验,为建设青海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实施“一优两高”战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青海大学农科三江
三江之水天上来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作者声明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中心介绍
三江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