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和碳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1-12-05 02:07李司宇
天然气与石油 2021年5期
关键词:油气石油新能源

李司宇 张 琬

1. 中国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8;2. 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4

0 前言

2015年12月,《巴黎协定》达成,全球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达成一致,将通过全球经济的彻底“去碳化”减少碳排放。此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均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气候变化。2020年,中国也承诺进一步打造宜居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确立对中国石油公司的能源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能源市场需求低迷、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更是对正处于全球低碳发展历史潮流中的国际石油公司形成了多重冲击。因此,国际石油公司“去碳化”的能源转型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

1 欧洲和北美石油公司差异化能源转型

1.1 欧洲石油公司以“净零”为目标

后疫情时代,以BP公司、道达尔公司、壳牌公司为代表的欧洲石油公司认为未来清洁能源占比将大幅上升,全球传统能源需求将继续减少[2]。

为此,上述欧洲石油公司近两年纷纷做出资产结构调整,将低碳资产和新能源业务逐步纳入未来五到十年的投资和业务发展规划当中。

1.1.1 BP公司

BP公司在2020年2月率先公布远景规划:以每年减少4.15×108t二氧化碳当量的绝对减排为基础,在2050年或以前完成“清洁”转型。同时,BP公司在组织管理结构方面进行改革,将天然气与低碳能源提升为与油气生产运营平行的业务板块[3]。

2020年8月4日,BP公司发布未来十年战略计划,提出从传统石油石化公司转型为综合型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将“以低碳能源及其客户”作为全新十年战略部署的首要目标。

具体举措有:1)油气桶当量产量较2019年底减少40%;2)低碳业务投资增加至2019年底的10倍,其中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研究投资稳步增长,将主要用于上游业务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回收利用以及封存技术研究和应用,炼化业务中的炼厂装置改造和能效提升技术研究[4];3)氢能业务在全球市场份额增长至10%;4)可再生能源发电机装机容量增加至2019年的20倍;5)全球低碳消费客户人次增加至2019年底的2倍;6)碳排放(上游、运营和产品碳强度)较2019年降低15%~40%;7)未来十年的投资较2019年增加10倍。

1.1.2 道达尔公司

道达尔公司在2020年5月提出“净零”三步走目标,在2050年或更早与欧洲社会一道实现公司自身的“碳中和”:2050年或更早实现全球运营项目“碳中和”;2050年或更早实现其面向欧洲消费市场的能源产品“碳中和”;2050年或更早降低其面向全球市场销售的能源产品碳排放强度至2020年的40%[5](2030年降低至2019年底的85%,2040年降低至2019年底的65%)。这份2050年“净零”计划将在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两个方面、生产者—产品—客户三个维度全面降低碳排放。

具体举措有:1)持续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运行效率,至2025年在全球250个炼化项目加大节能减排相关投资;2)到2025年,对欧洲的电力供应将100%采用可再生能源;3)持续提升天然气资产比例,同时优化生物燃气和氢气等低碳资产配置;4)2025年在欧洲地区设立15万个[2]新能源站点(包括加天然气、氢气和充电等各类新能源);5)加大碳吸收、碳捕集(CCS)项目的研发和现场试验投资,到2025年相关公司的上述项目投资将增加至4亿美元。

1.1.3 壳牌公司

壳牌公司早在2017年11月就宣布其将为《巴黎协定》既定的减排目标做出贡献。2019年起,壳牌公司开展温室气体来源相关研究,认为85%的碳排放产生于石油石化产品消费,而生产石油石化产品的碳排放仅占总排放量的15%。基于上述认识,壳牌公司建立了石油石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计算模型(仅计算由壳牌公司生产并销售的产品),分析并计算主要产品从生产到被消费的全生命周期(生产、运输、加工、储存和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用碳排放强度(gCO2排放量/kJ)的概念来量化。通过计算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原油、天然气、LNG、GTL、生物燃气、光伏和风能以及火电)的碳排放强度,壳牌公司将以能源产品供应者的角色向消费者提供更低碳排放强度产品选择,从产品升级为切入点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同时作为部分高碳排放产品生产者(如上游和炼厂业务),将通过持续创新升级节能减排技术和在耗能方面引入新能源技术等方式实现低碳运营。

壳牌公司承诺到2035年,其产品累计碳排放强度(基于上述模型计算得出)较2020年降低35%,到2050年降低65%[6-7]。

1.2 北美石油公司走低碳减排道路

不同于欧洲石油公司全面开启向“综合型能源公司”转型,以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为首的北美石油公司对新能源业务持较为保守的态度。北美大型石油公司均认为,至2040年,传统化石燃料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据55%以上比重,占主导地位。同时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公司还在2020年借“低油价东风”逆势收购了超130亿美元[8-9]的上游油气资产。相比于欧洲石油公司,北美石油公司的油气产量在未来仍将持续上升。

而为了回应公众和投资者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压力,北美石油公司仅在CCS和储存技术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小幅提升天然气资产比重等方面有所动作,并不像欧洲石油公司大规模进军新能源资产市场或密集开展低碳资产购置、并购[9-10]。

2 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能源转型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低油价等多重影响,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持续开展降本增效措施并提升管理效能。同时,为响应国家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各方的承诺,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站在能源安全的角度以油气主业为主,稳中求进,全面布局新能源业务。

2.1 聚焦主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急速增长,2018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1%[11],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43%[12],超过美国、日本成为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国。

中国石油明确在2021—2025年构建新发展格局,稳中求进,持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做出新贡献。当前,中国石油油气产量当量达567×104桶/d[13],未来五年中国石油会积极开展勘探布局,油气产量仍将稳中有升[14]。同时,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中国石油将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更高质量发展,上、下游业务联动,利用上游资源优势带动下游产业技术升级和能效提升。

中国石化在未来五年的两大核心职责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引领中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海油则表示未来三年将稳步推进油气增储上产,净产量由2020年的145×104桶/d提升至178×104桶/d[15]。

2.2 节能减排,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

中国石化是中国较早开展新能源业务的石油公司,过去五年间,其新能源业务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至2019年底,其中深层地热供暖市场分布中国16个省区,供暖能力达5 200×104m2;光伏发电装机容量85 MW,年发电量达1×108kW·h,2020年8月中国石化入股超薄光伏等产业;氢能产量超过300×104t,建成并投用多个油氢合建示范站[16]。

中国石化称未来五年将以洁净油品和现代化工为“两翼”,以新能源材料新经济为重要增长极,全面推进洁净能源化工公司建设[17]。2020年11月,中国石化就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等单位分别签订合作意向书,启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路径课题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2021年1月,中国石化承诺以碳净零排放为终极目标,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18]。

中国海油通过发挥海洋工业比较优势,发展以海洋资源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2020年,中国海油实现了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加速海上风电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中国海油全面推进绿色低碳生产进程,率先试点在渤海秦皇岛和曹妃甸油田引入岸电工程,即利用陆地大电网为海上油田生产供电,整个区域年均节约能源6.47×104t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7×104t。2021年1月,中国海油全面展开“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完善公司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未来五年间将提升天然气资源供给能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实现清洁低碳能源占比达60%以上[19]。

中国石油在2021年初明确,将加快新能源转型,在产业革命的大趋势下聚焦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形成绿色竞争优势。2月7日中国石油批复的首座加氢示范站太子城服务区投用[20],同时,中国石油于2021年在其尼日尔上游项目开展光伏应用试点前期研究。4月9日中国石油调整业务板块,油气与新能源并举,并做为四大板块之首。中国石油将提高清洁能源资产占比,加快天然气、地热和氢能业务发展进程,加速碳捕捉、利用和封存(CCUS)和碳移除技术研究,明确走低碳发展道路,新能源业务占比将在“十四五”末较2020年显著提高,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做贡献。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综上可以看出,同样是业绩表现优异的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对于能源资产配置和能源转型采取了差异化策略。总体表现为:欧洲石油公司全力进军新能源市场,北美石油公司持续认可油气资产的增值潜力。但国外大型石油公司目前正处在全球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的阶段,在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势必要进行自身节能减排技术升级和生产运营效能提升。

而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均是国有综合型石油公司,资产规模大、资金技术实力强,同时体现政府意志、接受政府监督。由于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仍将上升,因此油气安全供应风险仍持续存在。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要求下,中国石油公司充分立足本国发展和能源需求进行深度变革,从提高能效、持续减排方面实现更高效益。

3.2 对中国石油公司的建议

3.2.1 聚焦国家能源安全,在经济变革中寻求新发展机遇

面对转型浪潮,中国石油公司仍应聚焦主业,牢固树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目标,在自身公司擅长的业务中通过各类手段实现降本增效。把握住全球能源消费市场低碳能源增长窗口期,布局新能源产业,加强市场研判和营销能力,以市场需求导向配适产品结构,提高天然气、氢气、生物气(油)产品占比。

3.2.2 技术与目标导向,主业与新能源业务统筹规划

中国大型石油公司在油气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经过几十年深耕细作,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拥有较强实力和核心市场竞争力,但新能源业务经验不足。国内的光伏、储能产业链已经较为完善,其中龙头公司的资金、技术竞争力甚至短时间内不可被新进者颠覆,所以中国石油公司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主要业务的提质增效常态化,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变化中稳健发展,另一方面适时寻求合作机会,为能源转型技术投入和未来平抑碳排放成本做好准备。

3.2.3 积极参与碳交易,积累碳资产管理经验

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逐步扩大碳排放权交易主体范围,适时增加符合交易规则的投资机构和个人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同年12月,2 225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已率先被纳入碳排放市场。据生态环境部相关部署,“十四五”期间石化行业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而在过去几年的碳交易试点中,以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为代表的石油公司也初步参与并积累了一些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经验。但石油石化产业链条长,除了上游生产,还涉及中、下游更为复杂的后端产品,目前还没有形成广泛适用于石油石化产业的统计能耗、排放数据的方法和相关标准。作为推动石油石化公司深度参与减排的经济手段,碳配额是一种新型资产,中国石油公司应超前布局,加快碳资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人才培养,未来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积累碳资产管理经验,通过碳资产运作为公司降本创效。

3.2.4 做好海外业务碳成本风险防控

中国石油公司应在其海外业务发展中充分考虑碳排放成本问题,评估油气资产时要密切关注资源国和当地政府在节能减排、碳税征收等方面的政策并做好研判。在正运营项目中,与合作伙伴充分交流其能源转型业务发展方向,实现合资合作利益最大化。适时入股国内外的新能源项目,积极参与资源国碳交易,做好本公司内部碳中和。

猜你喜欢
油气石油新能源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石油PK太阳能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
假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