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1-12-05 07:26詹振亮
广东蚕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虫害害虫

詹振亮

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詹振亮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353000)

文章阐述了生物技术的概念与优势、当前森林虫害防治的现状和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建议,希望对我国的森林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生物防治;森林虫害;应用分析

近年来,我国一直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所以一直在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随着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全面推广,我国的森林面积在不断增加,同时,森林虫害防治工作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在森林虫害防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处理好生态平衡,还要对森林虫害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生物防治技术作为一种无公害防治手段,在森林保护工作中的地位越发突出。现对森林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

1 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的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去对付另一种生物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防治措施: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及以鸟治虫。人们将生物防治技术运用到森林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害虫等一些有害生物种群的密度,促进森林植被的保护工作。其中利用的主要原理是两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如果两个生物之间是捕食或者相克的关系,那么它们就会“自相残杀”,从而保护森林环境。这种防治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减少农药的喷洒和使用,对于环境的保护有重大作用[1]。生物防治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森林虫害问题,提高我国植保工作的有效性,在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中环境保护质量需求的情况下,起到一定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帮助人们建设更好生活环境的一种方式。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创新型技术,主要建立在生命科学理论基础上开展工作,需要根据森林受虫害影响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对生物防治方案进行规划,重在弥补传统森林虫害防治中存在的不足,是合理优化虫害防治手段的一种方式。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对森林虫害进行治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了解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结合森林虫害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生物防治技术,进一步保障森林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森林虫害防治的目标。

2 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具有无毒无害的优势,在虫害防治过程中不会残留大量毒素,也不会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该技术在森林虫害防治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2.1 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的是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制约因素,从而对虫害防治取得效果,在实际的运用中不会采用农药等杀虫剂,所以它的安全性很高,而且是无毒、无残留的,这项技术对于森林中的动植物来说,无疑是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2 能够长期使用,达到长久防治的效果

基于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各种生物之间可以形成长期的制约作用,所以在虫害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方法可以说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它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的虫害防治问题,而且对于森林的长期虫害防治起着保障作用,良性循环保护了森林不被害虫破坏。

2.3 降低防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传统的森林虫害需要农民购买大量的农药、喷雾器等防治工具,即采取化学防治方法,以及在除害的过程中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再加上部分材料工具不易获得,所以造成了虫害防治成本居高不下。但是随着生物防治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人们可以不再需要购买农药等防治工具,而是更多地采取生物技术方法(鸟、昆虫等),这些动物容易获取,能够就地取材,大幅度地降低了防治的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此外,在使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后,部分害虫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抗性,就需要加大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与增加使用频率,不断寻找药效更强的药剂,这样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的成本。相较而言,生物防治技术的成本不仅会逐渐降低,效果也更为显著。

3 森林虫害防治的现状

3.1 森林虫害面积扩大

森林虫害的面积随着我国人工森林面积的不断增加而增加。气候因子对森林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有着重要影响。就目前来说,全球气候变暖,这样的气候环境使得害虫有了生长繁衍的机会,导致虫害数量不断增加。近几年,也可以发现不少外来害虫进入我国,这对于森林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说是雪上加霜。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每一场虫害的爆发对于我国的森林植被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威胁。

3.2 害虫繁殖力强,传播速度快

相较于森林植被的生长速度而言,害虫的生长繁衍和传播速度更快。害虫往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强大。而森林植被的生长对于环境的要求则比较苛刻。例如,美国白蛾的生态幅就要比一般昆虫宽,在温度因子上,其能在-16 ℃~40 ℃之间生存;在食物因子上,其幼虫可在不进食情况下存活10 d~15 d。一只雌蛾平均一次产卵400 粒左右,营养条件充足条件下,甚至可达到2 000 粒;一般1年3代,年平均繁殖后代几千万只,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泛滥成灾;其幼虫、成虫极易随人为活动、物资、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2]。

3.3 生物防治技术低下

虽然近几年来生物防治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森林虫害的防治中,但是还有部分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发展相对落后,在森林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依旧采用喷洒农药的防治手段,这无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产生了阻碍作用。

4 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说,生物防治技术不会污染环境,对人畜没有危害,并且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

4.1 微生物

利用微生物,主要是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其分泌的代谢物抑制害虫的生长,灭杀害虫。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通过对昆虫病原微生物及其分泌物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进行培养,提取有效成分,使其成为灭杀害虫的微生物杀虫剂,这种新型微生物杀虫剂是我国当前森林虫害防治的重要方式之一。

昆虫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和病毒,其对害虫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又因其无公害,对人畜较为安全等特点,在实际的生产中,已有一系列产品问世。例如,净蝗清、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等。其原理就是利用微孢子虫、鳞翅目昆虫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对多种害虫进行防治。在食叶害虫啃食树叶的过程中,附着在树叶表面的病原菌会跟着树叶进入昆虫体内或因接触附着在虫体上,进而对昆虫造成威胁,起到灭杀害虫的效果。一旦受病原菌影响,害虫的死亡率势必会增加,这样可以有效遏制昆虫生长、繁殖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害虫的数量,起到有效防治害虫的作用。

因为昆虫病原菌类杀虫剂不会对人体健康安全造成影响,所以在森林虫害防治过程中颇受好评,但其使用对环境有一定要求,应避免在晴天正午用药,以免失效。在实际防治森林虫害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使用该技术,保证森林虫害防治技术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为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4.2 昆虫天敌

害虫的各类天敌非常多,比如啄木鸟和灰喜鹊可以捕杀寄生在树木中的害虫,步甲可捕杀棉铃虫,食蚜蝇可捕食蚜虫,花绒寄甲可寄生天牛等。在森林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它们之间捕食关系的研究,使不同的生物天敌发挥其作用,起到防治虫害的效果。

在防治虫害方面,相较于化学农药来说,利用昆虫天敌进行防治,效果更加持久,而且对于环境保护工作也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鸟类是害虫的天敌,因此在实际开展森林虫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害虫天敌,根据森林虫害类型,合理选择所投入或招引的鸟类。这种防治森林虫害的方式,不仅具有经济环保的优势,在降低森林虫害影响方面也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在现代化森林虫害防治中颇受好评。想要充分发挥昆虫天敌的防治效果,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实际防治森林虫害的时候,设置招引巢箱,提供越冬食物和场所,对森林中的鸟类进行重点保护,禁止出现捕杀鸟类的现象,避免对虫害防治效果及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3 植物源农药

在自然环境中,许多植物本身就有抵抗害虫的作用。所以在防治虫害的过程中,应该对它们进行开发利用,从手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抑制森林害虫的生长发育,降低害虫种群密度。植物源农药和化学农药相比较,见效比较慢,成本也比较高,但是其原料都是来自大自然,不仅可以起到抑制害虫繁殖的作用,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4.4 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进行防治

在防治过程中可以运用昆虫生长调节剂进行辅助防治,生长调节剂主要是在昆虫的生长过程中进行干预和阻止,使昆虫的生长速度变慢或个体发育不完整,进而使其生长能力下降,最后快速灭亡。如防治鳞翅目幼虫的灭幼脲3号,不仅减少了防治的成本,而且对于环境的危害小,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虫害的防治工程中[3]。

4.5 生物酶

近年来,对生物蛋白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蛋白酶抑制剂是生物领域的研究重点,其对生物体内蛋白酶活力的影响日渐明显,并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森林虫害防治就是其中一项应用领域。利用生物酶中的蛋白酶抑制剂破坏昆虫体内的蛋白活性与内部系统,使昆虫因缺少氨基酸而无法正常生长发育,进而达到消灭害虫、保护森林、提升虫害防治成效的目的。相较于其他防治方法,生物酶的运用不仅能进一步提升森林灭虫杀虫工作的成效,还能有效保护森林植被免受破坏,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甚至完全没有影响,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前景。

5 加强森林虫害防治的建议

为更好地利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森林虫害防治工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5.1 加强对于虫害防治的监管工作

森林虫害的防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治理和监管才能取得成效,因为虫害的繁衍速度很快,而且不可能完全去除虫害的威胁。所以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于虫害防治的监管工作,防止走马观花式防治的情况出现。随着我国森林虫害面积的不断扩大,有关部门应该真正把督导的工作落到实处。在每年的森林虫害防治中,相关单位部门应该做好虫害防治的总结和记录,便于对以后的防治工作起到借鉴和参考价值,还能根据虫害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相应的防治措施,切实提升虫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

5.2 不断提高生物防治技术

虽然我国在生物防治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对于日益严重的森林虫害防治工作来说,还需要不断地提升生物防治的能力。所以,有关单位和部门应该积极组织防治人员参加学习交流活动,提升他们防治虫害的技术能力。比如单位可以组织专家讲座活动,通过专家的讲解使他们了解有关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还可以定期组织防治人员外出参观同类的优秀防治单位,学习、借鉴对方的先进经验与优秀做法。另外,有关单位和部门应该完善考核制度,对于在学习中有重大进步的防治人员给予精神或者物质的奖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推动我国森林虫害的防治工作。同时,还要积极从各大高校引进优秀的生物类专业毕业生,为森林虫害生物防治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5.3 做好重大虫害预防工作

在森林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有关单位和部门应该做好重大虫害疫情的防疫工作。例如,近年来美国白蛾对我国的森林植被造成了重大的威胁,导致大面积的森林减产,许多树木长势衰弱,这种害虫繁殖能力强、扩散快,所以面对它的侵袭,我们应该做好完善的防治预案。比如,在防治的过程中强化检疫工作,严格检查从疫区外运来的苗木,严厉打击没有检疫证的非法运输行为。同时,还应加强科普美国白蛾的检疫知识,动员全民参与,共同防治。在疫区内应该加强治理工作,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人工剪除网幕,美国白蛾幼虫吐丝结网,群聚取食,在树上的网幕识别特征明显,易于操作。剪除网幕后可以就地销毁,然后再对周边区域范围进行防治处理,可以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4]。

6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地防治森林虫害,需要加强对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相关的单位和技术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森林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切实保障我国的森林植被不被虫害破坏。由于文章的篇幅有限,对森林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的探讨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森林虫害的防治工作一定会取得重大的进步。

[1]吕丽.探析林业工程中森林虫害防治的意义及相关措施[J].现代园艺,2021,44(4):20-21.

[2]刘书景,柳成坡,李德桂,等.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8(24):118-119.

[3]樊宗才.森林虫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及有效措施[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2):89-90.

[4]王莹.预防森林虫害的根本措施[J].现代园艺,2021,44(2):43-44.

S763

A

2095-1205(2021)08-105-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1.08.51

詹振亮(1989- ),男,汉族,福建南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植物保护。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虫害害虫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寓言二则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分析与阐述
美国油梨虫害进一步加重
把粮食保管好/一个消灭米象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