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财务审计监督助力乡村振兴研究

2021-12-05 12:29占发禹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监督人员

占发禹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733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写入党章,为我国乡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国家从政策支持、项目投入等方面持续给予倾斜,将大数据深度融入乡村政策资金审计监督,发挥大数据的“助推器”作用,对乡村振兴进行审计全覆盖,着力监督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着力加强对乡村振兴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着力加大对乡村振兴重大资金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绩效性审计[1]。借助大数据牢牢盯住“三农”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点,是认真履行审计职责,落实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工作成效的必然要求、题中之义和重要的政治任务。

1 大数据审计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近几年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大数据审计方面的政策文件,鼓励利用大数据创新审计工作模式,构建数字化审计平台或者开发审计数据分析系统,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数据关联分析和综合对比,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和精准性,提升审计监督服务能力[2]。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审计署出台了加强对乡村振兴实施审计监督的意见,要强化审计监督,助推乡村振兴政策更好地落实并发挥成效,要立足大数据,积极开创乡村振兴审计新思路,深化变革审计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来创新审计手段与技术,大力培养审计人员的宏观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大数据思维来进行问题核查与评判,优化审计监督的效果。

各地审计部门陆续制定了科技强审的相关政策措施,创新大数据审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如山东省淄博市将大数据分析与审计项目结合、与审计制度相融合,力求从审计监督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的审计监督;江苏省将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审计项目融合,切实提高审计效率,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

2 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投资项目会越来越多,资金量会越来越大,群众受益面会越来越广,幸福指数会越来越高,借助大数据加强审计监督就至关重要[3]。

2.1 发挥大数据审计的监督保障作用

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审计要提供强有力的监督保障,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树牢“科技强审”理念,从行动上加强落实。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全面实施过程中,扎实开展大数据审计,时刻关注国家涉农制度政策的落实、地方涉农措施的持续性,发挥审计“防未病”作用。运用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有重点、有计划、分阶段开展乡村振兴审计监督,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有序开展。

2.2 发挥大数据审计的规范运行作用

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是审计监督的核心宗旨。对于审计部门而言,通过大数据审计手段,对乡村振兴政策、项目落实情况审计全覆盖,要坚持对关乎群众的利益问题予以全面揭示,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发现问题的规律与本质,通过审计反馈等方式,使当地政府及时调整规划部署和纠正偏差,保证乡村振兴的项目开展与资金运作合法合规、惠农利农。与此同时,审计部门可在大数据分析乡村振兴审计项目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出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时形成的创新典型做法,通过审计专报向上级政府报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4]。

2.3 发挥大数据审计的跟踪问效作用

针对大数据筛选疑点,以“资金”为主线,持续跟踪审计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绩效效果,对涉农项目申报、实施、验收、资金分配、政策公示、绩效评价等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对数额较大或群众关注的项目资金以及招投标、集中采购进行全方位跟踪监督,对群众反映集中和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实行重点监控,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民生资金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4 发挥大数据审计的廉政净化作用

加强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利用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推动相关单位严格执行现行涉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关注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使用公开制度落实情况,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加大“小微权力”监管。

3 大数据时代审计监督助力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

利用大数据开展审计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各地创新大数据审计方法,逐步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但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仍有一些瓶颈问题需要解决,也给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知识更新、方式方法创新带来了诸多挑战。

3.1 缺乏审计创新意识

大数据给审计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但部分人员片面地认为数据化就是数字化、创新就是改变审计模式,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不到位,审计创新发展成效不显著。

3.2 审计模式有待改进

在数据化条件下,审计要从策略、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审计范围从“局部审计”转变为“全面审计”,以“大数据审计”代替“传统的手工审计”。

3.3 数据分析不到位

大数据的“4V+1C”特征,即数据量巨大(Volume)、数据类型多样(Varity)、价值密度低(Value)、数据变化高速(Velocity)和数据来源多(Complexity),使得数据的采集与存储、计算与分析等发生本质变化,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旦数据采集不全、不细、不实,处理不及时、分析不到位,便会影响审计的结果,甚至全局[5]。

3.4 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

Hadoop 架构系统、Spark 计算引擎、Storm 流计算技术应用较少,大数据库平台尚未建立,数据共享度不高,审计软件亟待完善和改进,导致审计取证数据有时存在失实情况,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

3.5 综合性审计人才匮乏

大多数精通审计业务的人员基本上运用大数据分析审计能力较弱,对于审计报告编制、资本化利息计算、关联方往来款梳理等难点问题,能够熟练掌握运用的审计人员屈指可数,急需精通审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4 大数据审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措施

大数据审计改变了传统审计工作方法,审计人员工作不再是抽查纸质资料,更多的是查询、比对存放于不同单位的大量数据,作为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顺势而为,践行“科技强审”理念,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努力成为新时代“数字化审计尖兵”,行使好审计监督职责。

4.1 树立大数据审计思维

大数据时代将为全社会带来一场彻底的转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方面表现出卓越成效,呈现出逆经济增长态势,被普遍认为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源泉和撬动经济发展的新杠杆。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转变审计观念,树立大数据思维,深入系统地研究数据的内涵和外延,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实时全维度分析处理,注重动态监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及效果,精确筛查出常规审计难以发现的问题线索,为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审计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4.2 构建大数据审计信息平台

开展大数据审计,就必须用大数据审计平台来归集、管理被审计单位数据以及审计人员分析结果数据,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对照审计署规范和标准,利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人工智能、IA(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智能增强)、II(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智能构架)、AA(Automatic Algorithm,自动算法)、图文转换、地理信息、多媒体数据处理等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标准化处理,逐步搭建大数据审计资源库,鼓励、引导审计人员直接利用平台数据开展分析,探索尝试在更多的审计项目中运用大数据审计模式,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加强数据安全,从而提高乡村振兴审计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6]。

4.3 引培结合,打造高水平大数据审计队伍

大数据审计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审计人员是关键。要通过“引培结合”方式不断优化审计队伍结构,建立“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以“定期业务学习+日常业务指导”的培养模式,科学制定学习和培养计划,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手段、新方法,锻炼大数据审计技术,培养大数据审计能力,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拓宽审计人员眼界思路,强化审计人员的服务技能,打造一批审计技能精湛、熟练掌握新技术应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化审计队伍,以大数据技术引领业务指导实践,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能得到快速、准确执行和落实。

5 结语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给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树立大数据审计思维,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尽快构建大数据审计管理平台,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实现数据实时对接共享,立足推进审计全覆盖,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不断优化审计队伍结构,增强大数据审计能力,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和效能,高效服务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监督人员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夯实监督之基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