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少数民族地区标准化羊圈的改造

2021-12-05 12:02胡崇勇
畜禽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羊圈畜牧业标准化

胡崇勇

(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农牧局,四川 冕宁 615600)

0 引言

冕宁县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聚居县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侧,是金沙江支流安宁河的源头地。境内三山二水并列,地势北高南低,立体气候明显,草资源较丰富,是攀西地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目前,该县的草原资源主要用于支持牧业发展,然而放牧业的不规范对草原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其中,影响较大的为羊圈建造的不规范。在过去,羊圈的建设具有一定随意性,无固定场地,加之卫生条件差等特点,不符合无公害肉羊生产技术规程。

1 改造羊圈的必要性

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开始,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6年起继续推行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英明决策,充分体现了国家强化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加快牧区发展的坚定决心。凉山彝族自治州十分重视此项政策的落实,川委提出推进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促进生态建设、改善民生。

冕宁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侧,是金沙江支流安宁河的源头地。境内三山二水并列,地势北高南低,立体气候明显,草资源较丰富,是攀西地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冕宁县还是川西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植被覆盖区,不仅发源了安宁河、雅砻江等河流,境内还有冶勒自然保护区、灵山寺风景保护区等,因此成为我国草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该县的草原资源主要用于支持牧业发展,然而放牧业的不规范性对草原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其中,影响较大的为羊圈建造的不规范性。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旧羊圈部分建在牧户居住附近,同其他牲畜混用;而有的羊圈建在山边离人居所较远的地方。

2)用地不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未考虑羊的运动、放牧、饲草以及饲养条件;羊舍建设随意,未考虑排水、通风、饮水的清洁,这些因素影响地方政府有效地组织牲畜防疫。

3)旧羊圈对保温、隔热等方面缺乏考虑,其地面和墙体材料使用不规范,多数采用原木建设,保温性能差。此情况导致羊在冬天为抵御严寒需要消耗太多能量,掉膘快。精料跟不上的牧户,羊很快就瘦下来,甚至有的羊过冬都成问题。

4)卫生条件差,羊圈内容易滋生各种病菌,导致抵抗力不强的老弱羊发生疾病,增加牧户养殖的经济成本。

基于以上情况,冕宁县推动了旧羊圈标准化改造工程。在结合精准扶贫政策的基础上,选择草原面积较大,草原基础设施建设及养羊产业发展状况较好,交通便利,群众养殖积极性较高的大桥镇、彝海镇等彝族聚居地区作为先行羊圈改造示范点,发挥其带头作用,建设新的现代化养殖小区。

2 羊圈标准化要求

标准化羊圈必须符合无公害肉羊生产技术规程(DB5134/T27-2003),凉山畜禽圈舍设计方案要根据冕宁县各乡镇实际情况下灵活建设。具体来说,有以下要求。

1)标准化羊圈环境应符合GB/T18407.3规定。

2)标准化羊圈用地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羊只的运动、放牧需要和饲草、饲养条件,羊舍建在地势干燥、排水良好、通风、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有清洁的饮水来源。

3)标准化羊圈3 km以内无化工厂、采矿场、皮革场等污染源。

4)标准化羊圈设计要满足保温、隔热需求,地面、墙的建筑材料耐酸、碱,便于冲洗。

5)标准化羊圈设计需要通风、采光良好,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符合NY/T388的规定。

6)标准化羊圈设计根据冕宁县潮湿、冬季寒冷的特点,建设户建楼式羊圈,楼圈夏秋用,地圈冬春用。楼圈40 m2、地圈40 m2,以上共计80 m2。

基于以上标准,该县开展了长期的大量旧羊圈改造工程。目前标准化羊圈覆盖冕宁县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13—2019年共建标准化羊圈890个。通过标准化羊圈建设,改善了农牧民养殖条件,并推行舍饲和半舍饲,减轻天然草原放牧

压力,推进草畜平衡,增强抗灾保畜能力,促进牧区畜牧业从 “靠天养畜”的传统游牧方式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3 标准化羊圈建成后的效益分析

3.1 生态效益

冕宁县标准化羊圈建成后,牧户开展了科学养殖,采用了半圈养半放牧的养殖模式,减少了放牧时间,草原超载问题得到了缓解,并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从而起到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场的涵养水土能力,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标准化羊圈的增加,同时结合牧草种植,极大推动了畜牧业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羊肉产品的同时又保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大桥镇共修建了300多个标准化羊圈,为凉山州饮用水取水地大桥水库水质改善起到关键性作用。

3.2 经济效益

冕宁县标准化羊圈建设采用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原则,贫困户得到了实际好处,走上了科学养羊的道路,为脱贫致富铺平了道路。标准化羊圈建设对冕宁县脱贫攻坚取得胜利有着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牧户开展科学养殖,缩短了养殖周期,提高了羊的出栏率;标准化羊圈卫生条件好,使得羊肉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经测算,标准化建设户经过科学养殖,年平均增收1.68万元,890户标准化养殖户年可增加收入1 495.2万元。

3.3 社会效益

标准化羊圈建成后,冶勒水库、大桥水库、彝海红色旅游景点植被恢复加快,科学养殖出的绿色羊肉产品,来冕宁的游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为冕宁县旅游业的开发带来了机遇。标准化羊圈科学养殖户有了较好的收益,将加快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周边养殖户科学养羊、共同致富,为冕宁县脱贫攻坚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3.4 生态卫生评估

冕宁县标准化羊圈以户为单位,并实行半圈养半放牧饲养方式,放牧自然排放羊粪便;羊圈一般建在无水源地,圈内粪便没有外排,在圈舍内就直接还田。因此标准化羊圈的建设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较小,极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对旧羊圈的标准化改造,规范了该县的羊放牧养殖业,在保护了该县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保证了该县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同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了畜牧养殖户的生活水平,为该县的精准扶贫事业作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羊圈畜牧业标准化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2021中国(重庆)畜牧业博览会
标准化简述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健康传播在畜牧业领域的实践分析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立体羊圈
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