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更新及城市微空间创新探索
——基于绿色生活需求的社区农业空间认知态度研究

2021-12-06 23:42付君赛蔡知整
现代园艺 2021年14期
关键词:农园耕种问卷

付君赛,蔡知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1 研究背景

1.1 都市农业蓬勃发展

我国传统耕作、生活方式提倡保护生态和环境,且自给自足。但近十几年来,城市发展逐渐在往“去农业化”方向转移,被污染的城市环境、食品安全问题,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反而激发了民众对悠闲自在乡野生活的渴望,使得很多人对参与农园活动的积极性日益提高。20 世纪后期开始,城郊农业观光园、认领农场在国内迅速兴起,城市居民利用自家庭院、小区公共、闲置绿地进行农业活动的现象屡见报端,各大都市周边逐渐出现“都市农夫”现象。

1.2 家庭农场日益盛行

近年来,在我国各项政策中,“农业”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家庭农场作为我国农业经营主体之一,2008 年,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首次被提出。2013年,鼓励土地向生产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有序流转这一政策中,再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土地流转过程要坚持依法原则、自愿原则、有偿原则,各级政府妥善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有序流转,同时,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流转,以此发展更有活力、更高效率、多重形式的适度规模土地经营,解决我国土地承包相对分散、土地经营效率不高、应对市场风险较弱等问题。该文件对加快培育一批生产集约、规模适度、效率较高、内部管理先进的家庭农场进行总体部署。

该《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 年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各级政府支持、服务、管理家庭农场的各项规章制度政策将基本建立,届时全国家庭农场数量将明显增加,其经营管理将更加规范,经营方式将更加多元,经济社会效益将明显提升。到2022 年,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制度体系将更加完善,家庭农场的经济产出能力和防止返贫的带动能力会得到巩固提升。由此可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家庭农场所能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国家对发展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1.3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后迎来新风口

2019 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全国人民的生产生活节奏,各省均启动了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各地都实行了严格的属地管控。疫情导致农产品供销渠道不畅,社区管控升级使得居民采购受限,导致很多农产品由于缺少中间环节,无法输送到市场。宁波等城市采用了社区支持农业这一新模式,食材可以直接从土地精准到达餐桌。此次疫情直接引发了宁波农产品供销模式的变化,形成了宁波社区支持农业发展的雏形,也为下一阶段该市农业转型提供了参考。

1.4 对“劳动”教育问题更加注重

我国城市居民“五谷不分”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和新生代儿童。农业从始至终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发展关乎着人民最基本的生活。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大的转变,劳动力在各生产要素中所占权重越来越低,农民也随之减少。在农业人口占全民比例越来越低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居民中远离耕地的,甚至从未接触过农业生产的人口日益增加。2014 年10 月,在湖北文理学院开展的“杂粮辨识”活动中,200 名参与活动的学生,竟有80%以上的同学分不清小米和玉米糁。《论语》中记载,孔子曾指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以此劝告那些脱离了生产劳动的人,远离了劳动生产,即使理论知识丰富,也不能称之为“夫子”。如今,我们虽不用人人参与农业生产,但是长期与农业生产脱离,远离自然环境生活,很可能为将来埋下巨大隐患。不妨试想一下,一旦发生大规模灾祸,物资供应链断裂,城市居民不得不自行寻找食物,若绝大数人五谷不分,他们又怎么能在危机中生存?正是面对这样的现状,不少有远见的家长已经开始带着孩子们走访田间地头,不仅可以辨识常见农作物,而且可以亲近自然,增加亲子关系的亲密度。正是在部分城市人口“重返乡村”理念的推动下,城郊农家乐和集种植采摘品尝于一体的新型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

利用社区农业新模式,可以提高“防控时期”农产品供应能力,有助于提升社区抵抗重大风险的能力。于国家层面,社区农业新模式是战略需求,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更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能起到提高城市活力,满足大众“轻劳作”需求的作用。

2 概念剖析

社区农业是都市农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社区居民都可自发参与的一种农业活动,其不仅是一项居民个人自发参与的农业活动,也属于公共农业活动。由于各地农业文化背景和管理部门大不相同,因此,社区农业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名称。例如,社区农业、都市农园、都市花园、街区花园等,形式不同的社区农业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背景各不相同。当代社区农业起源于欧洲19 世纪末,当时战争四起,食物等物资稀缺,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纷纷自发划拨土地种植基础作物,划拨农园的雏形就此开始。20 世纪中期,社区农园在北美兴起,美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危机,以粮食危机最为严重,因此,社区农园被美国人民加以利用,以解决粮食短缺造成的为害。社区农园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率,并且能够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灾害。当下,社区农业在发达国家的功能逐渐下降,而在发展中国家却逐渐被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3 预期结果

基于居民对社区农业认知态度的主题和前期资料收集和背景分析,得出以下调研预期结果:居民整体不支持引入社区农园;居民整体参与栽植的意愿不够强烈;居民对社区农园最关注的问题是植物种类的选择和社区农园的维护运营。

4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4.1 研究区域概况

4.1.1 选取咸阳市内社区作为调研对象。伴随着咸阳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域人口总量不断增长,市域常住人口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达437.6 万人,在全省人口中占比为11.4%,人口出生率略有上升,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这主要得益于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承载力的不断增强,城市聚集和辐射功能的显著提升。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咸阳市也同诸多地区一样面临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的问题。2017年,在咸阳市常住人口中,65 岁以上老龄人口有50.41万人,占比11.52%;劳动年龄人口有327.15 万人,占比74.76%。这与2010 年人口普查相比,0~14 岁人口比重和15~67 岁人口比重,分别下降了1.52%、1.35%,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了2.95%。

4.1.2 选择调查样地。通过资料查找、当地居民推荐等多种途径了解社区情况,选择咸阳市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绿地率高、老年人口比例高的社区作为调查样地。拟调研参考社区:陕广社区(咸阳市秦都区钓台街道)、长庆石化小区(咸阳市渭城区金旭路朝阳二路)、融创中央学府(咸阳市渭城区望贤路北侧)、中宏丽舍(咸阳市秦都区人民中路16 号)。

4.1.3 样地调查。通过针对性访谈,初步了解不同立场居民对社区农业的态度,同时,总结出居民对社区农园的认知态度和影响因素,为本研究提供参考。

4.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咸阳市居民的主观意愿进行调研,问卷调查对象是社区居民、物业管理人员及从事社区农业种植的住户。按照年龄段,将城市居民分为青少年、工作人群、退休人员,总共发放问卷160 份,对160 位不同年龄段的城市居民进行深度访谈,在得到其允许的情况下记录对话。问卷和深度访谈的内容,将围绕社区居民对社区农业的认知态度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文字问题内容:居民对社区农园的知晓度、居民对引入社区农园的意愿、居民对参与栽植的意愿、居民对社区农园最关注的问题、背景资料。以期了解社区不同人群对社区农园的了解程度与态度,对于问卷收集的数据,通过问卷星、spss、Excel 等软件进行录入、统计、分析。

5 问卷调查结果

总共发放问卷160 份,回收有效问卷153 份,其中,网络发放100 份,有效问卷100 份。为了深入了解居民对社区农业的态度,对陕广社区、长庆石化小区、融创中央学府、中宏丽舍4 个小区实地发放调研问卷55 份,回收有效问卷53 份。

5.1 基本信息调查

(1)经过对文字问题“您的性别”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32.68%为男性、67.32%为女性。

(2)经过对文字问题“您的年龄”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年龄在18~25 岁的居民占比21.57%,年龄在26~39 岁的居民占比14.38%,年龄在40~49 岁的居民占比46.41%,年龄在50~59 岁的居民占比14.38%,年龄在60~69 岁的居民占比0.65%,年龄在70 岁以上的居民占比2.61%。

(3)经过对文字问题“您的出生地”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31.37%的居民来自乡村,16.34%的居民来自县/镇,4.58%的居民来自城郊,47.71%的居民来自城市。

(4)经过对文字问题“您的职业”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39.22%的居民在单位工作,33.99%的居民为自由职业,3.92%的居民处于退休状态,22.88%的居民职业为其他。

(5)经过对文字问题“您的月收入大约多少”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13.07%的居民无月收入,2.61%的居民月收入在0~1000 元,13.07%的居民月收入在1000~3000 元,35.95%的居民月收入在3000~5000 元,16.34%的居民月收入在5000~8000 元,6.54%的居民月收入在8000~10000 元,12.42%的居民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

(6)经过对文字问题“您的婚姻状况”的调查:153份有效问卷中,24.84%的居民未婚,69.93%的居民已婚,3.27%的居民离异,1.96%的居民丧偶。

(7)经过对文字问题“您的居住情况”的调查:153份有效问卷中,11.76%的居民独居,33.99%的居民与配偶一起居住,16.99%的居民与父母一起居住,17.65%的居民与子女一起居住,19.61%的居民与父母、子女、配偶一起居住。

(8)经过对文字问题“您的居住环境”的调查:153份有效问卷中,54.25%的居民居住在高层,32.03%的居民居住在楼房(总高5~6 层),2.61%的居民居住在别墅;11.11%的居民在平房。

(9)经过对文字问题“您在平常的生活中会感到孤独吗”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30.72%的居民认为在平常的生活总会感到孤独,69.28%的居民认为在平常的生活中不会感到孤独。

5.2 对公园态度的调查

(1)经过对文字问题“您认为您在户外进行日常锻炼的机会如何”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33.33%的居民经常去户外锻炼,55.56%的居民偶尔在户外锻炼,11.11%的居民几乎不在户外锻炼。

(2)经过对文字问题“您平常会去公园吗”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5.23%的居民每天都去公园,20.26%的居民一周去2~3 次,58.17%的居民偶尔去公园。

(3)经过对文字问题“您常去的公园离您住的地方大约需要多长时间?”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13.73%的居民步行需要5min 内;32.03%的居民步行需要10min 内,24.18%的居民步行需要20min,15.03%的居民步行需要30min 内,15.03%的居民步行超过30min。

(4)经过对文字问题“您认为您常去的公园离您住的地方?”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60.78%的居民认为挺近的,32.03%的居民认为有点远,7.19%的居民认为特别远。

(5)经过对文字问题“您在公园内会参与几种活动”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57.52%的居民会参与一种活动,37.25%的居民会参与2~3 种活动,5.23%的居民会参与3 种以上活动。

(6)经过对文字问题“您去公园的人员构成”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25.49%的居民选择一个人去,63.4%的居民选择2~3 个人一起去,11.11%的居民选择3 人以上去。

5.3 对社区农园知晓度的调查

(1)经过对文字问题“您会从事简单的耕种活动吗(如种菜等)”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33.99%的居民会从事简单的耕种活动,66.01%的居民不会从事简单的耕种活动。

(2)经过对文字问题“您知道社区花园或者都市农园吗?”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50.77%的居民表示知道,49.67%的居民表示不知道。

5.4 对参与栽植目的、意愿的调查

(1)经过对文字问题“您希望在闲暇时参与耕种活动吗?”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77.12%的居民表示希望,22.88%的居民表示不希望。

(2)经过对文字问题“您造访农园的主要目的?”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42.48%的居民目的是锻炼身体,55.56%的居民目的是休息放松,59.48%的居民目的是休闲、娱乐生活,50.98%的居民目的是欣赏自然景色,33.33%的居民目的是与别人交流沟通,37.91%的居民目的是陪伴家人和朋友,4.58%的居民目的是其他;11.76%的居民表示没去过任何农园。

5.5 对引入社区农园的意愿调查

(1)经过对文字问题“您希望在您常去的公园里建设一块可以供您自由使用的耕种区吗?”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72.55%的居民表示希望,27.45%的居民表示不感兴趣。

(2)经过对文字问题“如果在您常去的公园中有了耕种区,您会更频繁的造访公园吗?”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70.59%的居民表示会,29.41%的居民表示不会。

(3)经过对文字问题“如果在您居住的社区中有了自己耕种区,您会更频繁的使用社区的公共空间吗?”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67.32%的居民表示会,32.68%的居民表示不会。

5.6 对社区农园管理、面积、费用、农物种类选择的问题调查

(1)经过对文字问题“您愿意跟其他市民/居民一起合作管理耕种区吗?”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81.7%的居民表示愿意,18.3%的居民表示不愿意。

(2)经过对文字问题“您更希望耕种区建设在?”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52.29%的居民希望建设在以居民区为单位的建设耕种花园,18.3%的居民希望在常去的公园里建设耕种区,29.41%的居民希望建设在城市边郊。

(3)经过对文字问题“您认为,耕种可以改善您的身心健康吗?”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83.01%的居民认为可以,16.99%的居民认为不确定。

(4)经过对文字问题“如果耕种区使用租赁形式,对您进行收费,您会支付费用并使用吗?”的调查:153份有效问卷中,57.52%的居民表示会支付,42.48%的居民表示不会支付。

(5)经过对文字问题“如果您选择愿意付费参与耕种活动,那么您最高愿意支付的费用是?”的调查:153份有效问卷中,41.18%的居民愿意支付50 元/ 年/m2以下,17.65%的居民愿意支付50 元/ 年/m2,2.61%的居民愿意支付80 元/ 年/m2,11.11%的居民愿意支付100 元/ 年/m2,1.96%的居民愿意支付150 元/ 年/m2,1.31%的居民愿意支付200 元/ 年/m2,1.31%的居民愿意支付200 元/年/m2以上,22.88%的居民不愿意支付。

(6)经过对文字问题“您认为多大面积的土地可以满足您的使用需求?”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24.84%的居民认为是5m2以内,31.37%的居民认为是5~10m2,9.15%的居民认为是11~15m2,7.84%的居民认为是16~20m2,5.23%的居民认为是20~30m2,5.23%的居民认为是30m2以上,16.34%的居民认为不感兴趣。

(7)经过对文字问题“您希望在您自己使用的耕地中耕种哪种作物?的调查:153 份有效问卷中,27.45%的居民选择果树类,57.52%的居民选择蔬菜类,1.96%的居民选择粮食作物,3.27%的居民选择其他(花卉类、观赏类植物),9.8%的居民选择不感兴趣。

6 研究结果

6.1 居民整体支持引入社区农园

实地调研结果过与预期结果“居民整体不支持引入社区农园”有出入。本次调查对象中,老年群体占比64.05%,其中,大部分对象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目前多于体制内工作或从事自由职业,时间较为宽裕,收入比较可观,这类群体更加注重除基本生存需求以外的多元发展和生活体验。社区农耕活动,既能强身健体,体验田园志趣,又能收获绿色食材或欣赏鲜花美景,是平日休闲娱乐活动的上上之选。

6.2 居民整体参与栽植的意愿较为强烈

实地调研结果过与预期结果“居民整体参与栽植得意愿不强烈”有出入,根据居民对参与栽植的目的、意愿调查可以得出,居民整体参与栽植的意愿较强烈。与居民对是否支持引入社区农园持积极态度不同,居民参与栽植的具体活动,则更加强调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实地调研的数个社区,公共空间比较富余,部分空间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这为居民进行耕植活动提供了空间基础。在调研过程中,72.55%的受访对象,表示希望在公园里建设一块自由耕种区;75.16%的受访对象,表示希望在社区内部建设一块自由耕种区。由此可见,受访对象对自由耕种区有着强烈的兴趣,而相较于建设在公园的自由耕种区,建设在社区内部的自由耕种区距离居民更近,平时对作物的照看也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公园,还是在社区内部,居民都有强烈参与栽植的意愿,而在社区内部就近参与栽植活动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7 结语

社区农园的引入,既能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食品的追求,又能帮助大家在快节奏城市生活下,满足对田园志趣的向往。然而,由于受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管理现状的制约,社会整体对农业景观引入城市持消极态度。通过分析访问对象的基本信息,总结访问对象对社区农园的认知态度,探寻不同人群的社会背景,对社区农园不同态度的相关性关系。为后期针对社区居民的景观偏好研究和设计奠定基础,使得社区农园建设更加人性化,从而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猜你喜欢
农园耕种问卷
“谁来耕种”之问真的无解?——集约经营之后,榆阳农民如同“甩手掌柜”
时尚耕种——种植自己服装的人们
石头山变身“花果山”怒江峡谷打造智慧农园样本
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江苏省农园建设对策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模式研究
耕种者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