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2021-12-06 10:36吴双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摘要:2019年,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八个统一”的要求,为国内各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微观经济学是各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以“传播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作为导向。作为高校教师,应该紧跟当今时代的信息化浪潮,借助“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平台,结合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思政案例,将课堂思政有机融入课堂。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教学方法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

微观经济学是国内各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是将微观经济学知识与我国经济发展有机融合,进而让学生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背后的规律,让学生树立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因此,对于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在传授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需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信息化时代,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授课方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传统但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所以该方法我们仍然需要精心地沿用。微观经济学的诸多知识点,还需要教师有条理、有逻辑、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的讲授。

(2)多媒体演示。每次线下的课堂面授,教师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每次课的课件,教师要精心制作,不仅页面设计要美观、清晰、大方得体,语言也要严谨、精准,专业性强。课程思政的案例、讨论等环节,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体现出来。

(3)板书。板书作为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也是不可缺少的。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知识点多,而板书主要用来突出重点,并帮助学生梳理清楚知识脉络,同时,课程思政的焦点,也可以在板书上予以展示。

(4)微视频教学法。教师的纯语言讲授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因此,在每次课的中间,穿插2-3个简短微视频,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放映的视频,需要经过教师的精心筛选,可以是真实案例或数据,也可以趣味动画,尽量结合思政元素,以实现轻松愉悦氛围下的思政目标。

(5)案例教学法。比起枯燥的经济学理论,真实的案例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呆板和直白的课程思政,学生难以领悟要点,更有甚者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如果将真实的案例带入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到案例之中,这种思政方式会让学生更有参与感,接受度更高。

(6)讨论法。讨论的方式既可以是慕课、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的线上讨论,也可以是线下的课堂讨论。例如教师根据知识点,联系时政热点、社会新闻等,在网络教学平台每次课的讨论区发布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另外,线下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小组,让同组学生展开讨论,最后选取代表来进行发言,在不同组观点有差异时,还可展开辩论等。因此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知识点,在辩论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适时达到了课程思政的目的。

(7)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实践需要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线上资源,例如教师可提前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设定相关选题。学生在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自行查阅相关数据和资料、精心准备课堂展示PPT,以便课堂上所有学生进行展示。而教师将根据学生课堂的展示和汇报情况予以评估,主要考虑学生的资料搜集的专业性和完整性、展示水平和临场表现、学习态度、社会价值理念的认知程度等方面。以此,教师也可以计入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环节。

三、微观经济学课堂思政案例设计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也能够联系社会万象。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很多素材可以作为课程思政案例,做好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兼顾。下面将根据不同学习章节的具体知识点和内容,巧妙地设计课程思政案例。

(1)绪论部分。在讲解西方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时,向學生介绍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变革历史。让学生明白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解释我国的经济现象,同时,我国为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但是,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因时因地制宜,有选择性地借鉴。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立场、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因素求得发展”的思考习惯。在讲解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时,应该对比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知道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完全“利己”,更应该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怀揣家国大义。

(2)需求、供给与价格理论。在学生理解市场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政府对一些行业的最低和最高限价策略。例如,政府出于对我国农民利益的保护,对农产品实施保护价格(最低限价),出于对我国幼稚产业、新兴行业的保护,也会有最低限价。而出于对广大居民消费者的保护,会对涉及国计民生的各种行业产品实施最高限价。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让学生增强道路自信。在讲解恩格尔系数时,通过真实数据,带学生观察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间我国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祖国的日益强大。

(3)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涉及消费者选择,而大学生作为“00后”新生代,从小衣食无忧,消费意识超前。因此,本章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抵制炫富行为和攀比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可以借助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让学生明白,想要获得最大程度的幸福感,一方面需要“不忘初心”,多做“减法”,卸掉一些不必要的欲望,活得更加乐观积极;另一方面,还需要利用经济学知识,根据本章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决策条件,来分析如何让自己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大的效用。

(4)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经济学的分析中,认为厂商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企业是否完全如此。结合2020年初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各地企业驰援武汉的真实案例,让学生看到,我国的企业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在家国大义面前,毫不犹豫地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人为本、大爱无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讲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结合中国“大跃进”时期,“三季稻不如两季稻”的真实情况,让学生认识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经过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的证明,是客观存在的,应该受到重视。紧接着,引导学生关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依靠农业的技术进步,稳扎稳打地促进农业朝机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粮食总产量连年稳步提升,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也得到了保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引导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够在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依靠创新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5)市场理论。在讲解不同的市场竞争类型时,引导学生思考哪种市场最有效率,結合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我国,各类市场主体都是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者,应该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另外,我国政府也坚决抵制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讲解垄断时,可针对我国政府对于涉嫌垄断的企业进行法律制裁,让学生看到政府治理垄断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决心,进一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增强大学生的制度自信。

(6)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虽然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对市场进行着自发的调节,但是市场也有失灵的情况。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一种情况,而削减外部性的影响就需要政府出面进行解决。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课税和补贴的形式,对于产生外部成本的企业和个人课税,而对于产生外部利益的企业和个人予以补贴,因此可以使得外部性的产生者自行负担外部成本或是享有外部收益。另外,在必要时政府还可以对产生外部成本的情况加以管制,例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我国政府在治理企业生产环节所造成的污染时,也是绝不姑息,政府的管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政府在对经济、社会进行管理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对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充满信心。

结语

课程思政的推进,需要教师的精心付出,学生的全程参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进步,使“线上+下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普及,也让课程思政可以融入更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丰富的案例素材,课程思政才能“有趣有料、有滋有味”,也才能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将“我知、我信、我行”有机统一起来,达到“落实落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进,何建佳,刘毅,陈鑫.特殊时期“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4):168-170.

[2]赵红梅,孙晓芳,闫永琴.《微观经济学》课程线上教学实践与反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133-135.

[3]杨明.《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路径的探索[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11):125-126.

[4]陈文静.课程思政背景下微观经济学在线课程教学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9):111-112.

[5]韩雪.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J].农场经济管理,2020(09):61-62.

[6]陈进.《微观经济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167-168.

[7]李瑢.协同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9,33(06):81-84.

作者简介

吴双,(1989年-),女,汉族,硕士,助教,任职于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与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微观经济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微观经济学中的包络定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