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

2021-12-06 10:36罗堂礼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罗堂礼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不仅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讲解,同时也要关注对拓展性资源的合理开发,将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相结合,既能够满足学生对积累知识的相关需求,同时也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应用。文章简单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意义,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实践策略

引言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教师必须把握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现阶段,许多教师尝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但是由于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不够充分,没有抓住而这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相对有限。面对这样的情况,将是必须不断挖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且以更加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知识作为基础,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充分培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主要强调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将重点放在理论性知识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合理建构,导致学生的知识积累不足。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出有益补充,让学生在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理解教师说讲解的观念,更加全面的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丰富知识储备。相较于教材中体现的教学材料和观点,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更具人文魅力,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被点燃,并不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有利于做好文化传统工作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事物认知能力能够不断成熟,价值观念能够得到合理引导。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侵袭正在不断加剧,许多小学生受到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價值观方面出现了问题。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合理渗透,学生能够在接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并且真正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能够基于课堂学习了解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并在成长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在不断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

(一)遵循趣味性原则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当遵循趣味性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充满趣味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堂,从而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体效果。遵循趣味性的教学原则意味着教师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材料,同时也要对教学形式作出有效创新,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更加专注的投入与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学习。在不断凸显优秀传统文化趣味性的同时,学生能够真正转变学习观念,进而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遵循递进性原则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当遵循递进性原则,从简单的传统文化知识着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培养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优秀传统文化的各项教学活动,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成长特点合理的调整教学思路,让每位学生的主体价值都能得到充分尊重。此外,教师还应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有效积累,让学生在逐渐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知识架构。

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基于情境教学凸显传统文化知识

创设情境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开展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当把握好传统文化的渗透时机,通过创设情境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合理的选择创设情境所需的材料,借助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让学生能够在视听感官的冲击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此外,教师还应以情境教学为基础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索。在充满趣味的情境化教学活动,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观念能够得到充分转变,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且在接触道德与品质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产生新的理解。

(二)围绕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合作探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强调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围绕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探索,以合作探究为基础加深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并且不断积累更加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的设置合作探究的主题,让学生能够将自身了解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带到课堂,并且通过与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协作,共同解决传统文化学习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知识竞赛方面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将自身了解到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其他同学分享,以合作竞争为基础,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在课外实践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开展课外实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好传统节日的契机,要求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传统佳节端午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包粽子,观看赛龙舟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深刻的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并且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文化自信。

总结

总而言之,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创统文化教育,学生能够在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树立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积极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让学生能够围绕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索,在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成长。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要求,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玲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85-186.

[2]杨冉.探寻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1(14):44-46.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