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提升途径研究

2021-12-06 10:36王静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途径有效性

王静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已经开始向别的方向转型。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构建逐渐浮出水面,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但是,在小学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影响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因素入手,对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途径

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结果,是一门新学科。但是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应该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因素

1.1学生自身因素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完成课堂任务是一件及其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过程是漫长且枯燥的。如果老师对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话,会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发挥,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基础水平得不到提升。长期下去的话,会对学生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1.2老师自身因素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角色,不但承担着制定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重担,还要对课程内容和进度进行合理把控,所以,老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教学能力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的提高具有直接影响。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只注重学生对相关软件及其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对软件的认知以及操作思想的培养。比如,有些老师在授课前,不对学生讲解相关教学软件的应用理论以及操作手法,只是根据教学任务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如此一来,使得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对整体教学的进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3教学环境因素

学校方面:由于某些学校的发展规模比较大,所以没有充分的精力放到学生信息技术的发展上来,使得可以供学生使用的机械设备满足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教学需求;学校提供的机械设备严重老化,不能对系统进行升级,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操作;学校对于机械设备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方面: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爱玩的阶段,所以不懂得保护机械设备也是在情理之中。这些问题给小学生的上机操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严重影响了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

2.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是十分重要的,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效率。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之前,老师不仅要对本节课需要讲的重点内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参考课外资料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寫好教案。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对上课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以及软硬件进行检查,以免中途出现问题,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

比如,在老师讲解小学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我也学会输单字》时,老师要让学生对键盘的26个字母进行熟练掌握,这是学生输入单字的基础条件。除此之外,老师要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对教材重点有一个明确的把握,然后结合其他素材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以此提高备课水平。当然,在课前对教学设施进行检查也是必要的,因为计算机是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重要工具,对学生的课堂效率有些很重要的影响。

2.2对教学环境进行合理创设

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法,而情境创设则是一个不错的实践方式。所以,在老师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对教学环境进行合理的创设,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激发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以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创设情境。与此同时,老师也要将激活知识和技能作为信息技术教学重点进行情境创设,进一步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了解“非遗》为例,首先,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视频进行课程导入,让学生对非遗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其次,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下自己感兴趣的非遗是什么?是剪纸?书法?还是戏曲?然后让学生登录相关网站了解更多自己喜欢的非遗的重要信息。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关注相关公共号来进行了解;最后,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对教学环境进行创设,是一种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对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2.3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因为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特殊教育。

比如,在讲到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申请电子邮件》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学习比较快的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在学生学会申请电子邮件之后,引导学生去发送或接受邮件;对于那些学习一般的学生来说,学会申请电子邮件就是他们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比较慢的学生来说,学会申请电子邮件的步骤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其次要鼓励学生尽量完成课堂内容。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对后进生进行不断鼓励和引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三、结语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得到了深度融合,并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从现阶段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的教育形式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老师要从“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出发,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根据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手段,然后合理利用教学素材对教学环境进行创设。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促进信息技术课堂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敏.探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飞(素质教育版),2014,(3):232-232.

[2]黄曦煜.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4):10-12.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途径有效性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