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2021-12-06 10:36黄郝华刘文霞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校核心素养

黄郝华 刘文霞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各高校也开始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开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要求,将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时尚体育运动项目等引入体育课堂中去,根据地理条件,开展户外拓展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锻炼意识以及体质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作者便首先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就其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校;体育教学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矛盾日益突出。加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为此,要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发展传统体育,普及传统修养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改革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对大学生的身心锻炼和促进,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统养生方法作是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养精蓄锐、延年益寿、消除疲劳等功能。大学生是祖国未来栋梁,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未来建设的基石。推广传统养生方法,不仅可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最新教育方针,建设体育强国,建设健康中国,培养奋斗精神,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养成健康的习惯打下基础。

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的储备不足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虽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但是当前高校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落实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目前,高校普遍能够认识到增强学生体育知识储备的重要性,知晓其作为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前提,应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占据较高的比例。然而,部分教师仅在以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体育活动项目的介绍,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导入具体的体育知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变化并无太大感觉,甚至因为教师过于冗杂的叙述而感到昏昏欲睡,课程改革效果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对此也是束手无策,且增加的体育活动项目介绍需要耗费教师较多的课余时间,成本投入与实际回报不成正比,让许多教师只能将这一方面的课程改革暂且搁置。

(二)教学内容的延展性不强

当前高校体育教师能够认识到仅仅依靠教材内容开展体育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摄入更多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习惯、运动规律等方面实现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然而教师适应了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普遍缺少通过其他渠道拓展教学知识的经验,即使是在信息交互传播如此成熟的当下,教师也常因为缺少教学内容拓展的方向(框架)而愁眉不展。当前一些教师往往在网络上挖掘教学素材,东拼西凑一些健康运动常识,并以课堂小贴士的形式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然而由于知识内容过于琐碎,学生通常是听过就忘,很难形成深刻的记忆并应用于日常的体育锻炼中。

(三)教学与考核模式不系统

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都能够意识到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但体育教学活动的落实却总是不得其法,教学观念始终跳脱不出运动项目技巧训练。在高校体育训练的模式创新中,教师基本能够做到活动形式的改进与创新,能够为学生带来短期的新鲜感,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但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中很难体会到活动设计的意图,基本上所有创新活动也都是围绕体育项目技巧训练而展开的,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提升作用。而究其原因,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有着极大的关联。传统分数评价方法仍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占据较大比重。这种评价方式诚然是将教学效果量化的最有效方法,但在学生长期体育意识的形成方面却缺少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学生个体本身存在差异,一味地追求立竿见影的教学结果不仅不会让学生的学习由量变跃升到质变,还会令课程改革的落实流于形式。

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策略

(一)结合多元素材,强化体育知识的灌输

分析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不难推断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在具体的落实方面出现了问题。由于高校体育教师长期以来更加善于体育项目的实践示范,对学生的体育认知教学也仅限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少与学生想法与需求的交流衔接。这样的闭门造车自然无法激起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背景之下教师搜集再多的课外体育知识,加强对学生体育认识的教学也是枉然。实际上学生并非对体育知识不感兴趣,只是缺乏生动的知识载体,直接为学生讲述体育运动项目的产生背景,不能通过讲述知名度较高的相关赛事、体育名人的辉煌成就,以此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搜集了多种素材,借助学校的多媒体放映室为学生播放体育运动视频,如教授篮球运动时放映飞人乔丹的经典灌篮视频,并以此引出篮球运动在世界的发展现状,再拓展到学生喜爱的其他篮球明星,增强学生主动了解体育运动的意愿,并为学生渗透相关的体育精神教育,为后续的体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体育课程目标与内涵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环节,其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体育课程目標应包括健康认知目标、项目技能目标、体育情感目标。体育课程目标应从单纯关注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技能水平基础上,增加对学生体育行为、体育习惯、体育知识、体育素养与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丰富体育课程内涵,发挥体育课程对学生教育的隐性功能,实现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三)过程性评价与技能考核、身体素质考核相结合

在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下,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过程性考核作为一种贯穿教学始终的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课程评价体系,将课外活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与技能考核、身体素质考核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结合学生体育竞赛,使体育教学过程变成教育、指导、改进教学双方的过程,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在评价中获得进步与成功体验,实现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态度、体育习惯与体育素养得到提升。

(四)合理规划体育课程的内在结构

体育课程结构是指体育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和组织的各种内在关系,包括课程的比重和各学科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合理的体育课程设计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目标的正确实现,因此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不能只实施传统的课程结构。应不断创新与发展,当下体育活动日益丰富,不止在学校,在社会上体育活动也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

结束语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对人才身心素质要求的提升,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为了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人们也开始重视体育教学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掌握相关运动技能、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革;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研究,以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锦智.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5).

[2]宁昌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体育科技,2018(11).

[3]鞠博.试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2019(10).

项目来源: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1JGB191,项目承担学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项目名称:“课程思政”理念下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高校核心素养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