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12-06 23:34陈相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种植防治技术病虫害

陈相茹

摘要:在黑龙江地区的粮食作物中,大豆是其中关键性的组成部分,对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都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黑龙江地区的大豆种植工作。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落实相关防治技术要点,进而促进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能够得到根本上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黑龙江地区的大豆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黑龙江大豆的产能提高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黑龙江大豆;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引言

大豆有着多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因此在黑龙江地区有着十分广泛的种植,进而为该地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因此,要高度重视大豆的种植管护等一系列相关内容,特别是针对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内容要深入分析,并且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体现出应有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价值,落实技术要点,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大豆的综合产能和经济效益。具体来说,黑龙江地区大豆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等内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技术分析

1.1窄行密植技术。该技术主要在大豆的矮苗品种中更有效应用,在生长期比较长,而且植株比较高的品种中不适宜应用,实施窄行密植技术过程中要充分确保大豆得到科学合理的播种,特别是针对播种深度而言,要有效控制满足相应的标准,同时要控制幼苗的出苗时间,这样才能促进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使其有充分的养分供应。

1.2垄体分层种植技术。这项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在种植龙体上进行相对应的浇水和施肥等相关工作,尽可能用机械种植方法,使大豆的种植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分层种植的有效推进,可以使大豆的营养得到充分的供给,增强施肥效果,进而使幼苗的成活率得到提升,同时也控制好土壤的疏密程度,保持在疏松的状态,以此使大豆更加健康茁壮的生长。

2大豆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2.1有效控制种植密度。在种植密度的控制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大豆大豆成熟期的相关类型,主要分成早熟和晚熟,要结合具体的种类制定出相对应的密度,然后按照既定的标准有序播种,这样才能体现出更加良好的播种效果和种植质量。

2.2根本上做好栽培管理工作。在大豆的种植技术方面,栽培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切实有效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要着重针对播种的深度、时间进行充分的控制,规避各种过程中出现过早或者过深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同时在播种之前也要清除杂草,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除草剂,在播种的过程中也要针对性的调整播种深度。在施肥方面也要有效控制,尽可能有效应用氮磷钾肥料,对其进行科学的配比,使其配比更科学合理,同时在播种的过程中也要做好栽培管理工作,使其根系更加健康的生长,提升化肥的使用率,进而为其综合产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3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在针对大豆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在综合防治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绿色防治技术的有效应用,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保护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使玉米的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在相对应的防治技术要点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农业防治

首先要在秋季进行深翻。秋季深翻可以使成虫的羽化率有效降低,秋耙茬能把越冬蛹露出地表,经冬季低温干旱,使蛹不利羽化而死亡。其次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轮作倒茬。通过轮作的方式可以使蜘蛛的病残体越冬的病害得到充分的消除,减少土中越冬的害虫发生率。第三对于带病的株体进行有效的清除。大豆收割后应清除田间带病株体,并及早翻地,将病残体深埋地下,加速病原菌消亡以减轻病情;对越冬于土壤中的害虫,通过耕翻将害虫翻到土表,经过耙、压、机械损伤,加之日晒、风吹、雨淋、天敌食取,可大大增加害虫的死亡率。第四,要针对品种进行严格细致的筛选,尽可能选择抗病虫害能力更强的品种,把握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检验检疫工作。第五,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不能顶湿强播,增施有机肥料,配方施肥。中耕培土要堵塞食心虫羽化孔,使其成虫不能出土或减少其出土量。

3.2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首先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化学药物。要确保药物无毒无害,低残留,充分结合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发展规律等等,对于最佳的时期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掌握,贯彻落实事实用药的基本原则。对病害要求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控制其发病中心,防止其蔓延发展,一旦病害大量发生和蔓延就很难防治;对虫害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虫害刚发生时就要抓紧消灭,否则防治效果将会很差。不同的农药具有不同的性能,防治适期也不一样。生物农药作用一般较慢,使用时要比化学农药提前2-3天。选用适当农药。要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并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选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用50%辛硫磷乳油兌水喷洒到大豆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匀后闷4-6小时,阴干后即可播种。大豆出苗后,每天下午4-5时到田间观察成虫数,如每平方米有0.5-1头成虫,要立即喷药防治。在成虫多发期为5月末至6月初,大豆长出第一片复叶之前进行第一次喷药,7-10天后喷第二次。

3.3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进行针对性的应对和处理。针对黑龙江地区而言,在病虫害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大豆立枯病:又叫死棵,猝倒,黑根病。主要在苗期发生,属真菌为害,症状为主根和茎基部出现红褐色凹陷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严重时腐软折断死亡。防治办法:避免在低洼易存水处种植,轮作和加施有机肥;选择抗病品种,并用甲基立枯磷加生根剂试福美双加生根剂拌种;发病初可用多菌灵加植物挑战王和芸苔素,武苯迷甲环唑加植物挑战王和昆仑芸苔素,或恶霉灵加植物挑战王和昆仑芸苔素叶面喷施,间隔7天喷两到三次,严重时用以上药液灌根。其次是大豆根腐病:一般局限在根部和豆杆下半部,除在苗期,一般染病植株很少死亡,但子粒较小,属真菌危害。防治措施:苗期可用甲霜灵加乙蒜素加昆仑九二0或生长精,发病后可用上述药剂灌根。第三是大豆锈病: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改变,严重的情况下对于大豆的茎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更有甚者可能使其出现死亡的情况,在对其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充分做好以下措施:发病初选用三唑硐加植物挑战王和磷酸二氢钾,苯甲丙环唑加植物挑战王和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一到两次。

4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见,在当前的大豆种植管理工作中,要从根本上落实好相对应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内容。在实践过程中要加大管控力度,做好病虫害的防治,落实各项技术要点,结合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使黑龙江大豆的产能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范爱国.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9):44-46.

[2]魏林楠.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5,27:31-32.

[3]梁铱.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9,25:49-50.

[4]陈瑞.谈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9:269.

猜你喜欢
种植防治技术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