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法治建设研究

2021-12-06 23:34罗丽萍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法治文化法治建设研究

罗丽萍

摘要:虽然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欠发达阶段,但随着法治文化建设意识逐渐增强,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方向来看,距离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尤其是地方政府必须加快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工作,以标准的民主程序展开基层表决、管理等事务,着力培养大众化、普及型法治文化。本文通过分析农村法治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为欠发达地区农村法治建设提供支持,为解决农村法治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农村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法治建设;法治文化;研究

一、前言

21世纪初,国家逐渐认识到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在2014年将依法治国的理念融入到基层工作当中。农村作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最基层,是整个依法治国的关键。其后颁布了关于依法治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三农工作作为核心,提高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同时从五个方面实施法治建设,构建农业市场运行制度、农村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提高农村法律意識,以下以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基础,从而建立健全农村法治建设。

二、欠发达地区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政府权责失衡,推进农村依法治治理任重道远

压力型体制的运行途径主要体现在整个完成过程当中,制定了一把手负责制以及一票否决制度,虽然提高了政府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与话语权,有效解决了农村管理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但通过自上而下施压的方式,虽然能够促进任务的完成效率与质量,但也减少了基层政府的决定空间,降低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中国行政管理结构当中,乡镇在表面上处于政府一级部门,但是在履行职责时要经过上级部门的层层审批,才能够进行实施,而上级部门在分配指标时缺乏合法性依据,导致基层行政工作缺乏合法性以及科学性,造成依法办事的作用流于表面,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为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有些乡镇府采用指标方式将任务传达到村民自治机构当中,导致农村治理存在有责无权、权小责重等问题。在这种压力型工作环境下,上级部门侧重于行政管理目标,将工作量作为考核标准,一些基层政府为了完成业绩指标,只针对性解决相关问题。由于缺乏法定职能,而上级部门只关心结果,导致"花钱买平安”成为潜规则。一旦这种情况长此以往下去,部分农民会抓住乡镇软肋,枉顾法律法规,以上访相威胁,而乡镇政府为完成上级部门指定的目标,放纵上访者非法利益获取,最终形成一种非法治化的利益诉求环境。

(二)农村法治环境有待提高

法治环境又被称为农村法治建设的软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公共法治服务水平,还能加强农村法律意识。随着我国对于法治建设的力度逐渐加大,想要确保法治国家的建设效果,对农村居民进行法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农村法治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农民的法律知识,还能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法律的保护,让农村居民人民变成知法懂法的好公民,对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角度而言,村干部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才能给予村民最大的帮助。但在一些农村,村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以言代法的现象严重。这样对于村民来说若选择法律武器仍有顾虑,致使村民的权益受到侵害,乡村整体的利益也会受到极大的损失,对于营造法治环境十分不利。目前分析法治乡村建设情况,我国法治乡村的法治环境还有待于优化。

(三)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人们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加大。一方面由于人力物力财力在供给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因为大部分乡村法律顾问工作无法贯彻,部分乡村不具备专业的法律人士,只能在稍微有文化的村民当中选择,进行相关的法律顾问工作,很难有效解决乡村之间出现的问题,导致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流于表面,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不能提供最科学、最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三、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的策略

(一)转变基层政府职能,重塑农村法治生态

乡镇府作为国家法律法规运行的重要环节,不仅要传达来上级部门以及政府的各种政策,还要从源头上彻底摆脱压力型制度的影响。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减压的方式来转变基层政府的职能,逐渐引导基层政府由传统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而就农村基层政府而言,要构建一个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专业机构和严格的政府管理制度。同时由于乡镇内部机构与县级部门数量无法做好对应,因此,相关人员要深入研究乡镇内部机构的职责,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构建综合性机构,以对应多个上级政府部门的职能,杜绝无权执法的现象。在乡镇法治体系建立后,基层政府部门要进一步研究村民委员会责任,将自己作为一个农村管理者的角色,对农村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如文化事务、农村经济等,从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

(二)优化法治环境,提高村组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村干部的选拔和使用上具有一定的延续性,通常都是由老干部在职期间挑选培养,当上一任村干部退休后,再由培养的新人接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式与老干部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老式的思维方式重点在于理字,没有标准的规则制度。而由于理的含义具有多样化,只是本地人之间形成的一种共识。如果当这个理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一致时,法律就很容易让村民认知,但如果两者发生冲突时,就给构建法治环境带来严重的阻碍。针对这一情况,村干部要将法律法规逐渐融入到具体的农村工作当中,让村民在无形之中学会法律法规,同时村干部要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引导村民行为逐渐规范化,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加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

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能够为村民提供优质的法律需求,有利于解决村民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建设,主要是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窗口,在县级以上设置法律服务中心,村镇设置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庄社区设置法律服务点,方便满足村民的法律诉求。同时,要确保乡村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提供丰富的法律服务资源,最终实现法律资源共享,解决村民的法律需求。同时,在完成法律服务资源的前提下,加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乡村法律服务资源主要由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两方面组成,而乡村法律援助主要就是通过相关法律人员为生活生产困难的农民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如,对于涉及纠纷诉讼案件的困难农民,无经济能力聘请律师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这就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政府财政扶持保障乡村司法救助。

四、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越来越完善,这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由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国家要逐渐加快法治乡村建设,引导其向法治化转变,这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冲.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法治建设的探索——以河南省汝南县农村地区为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1(1):58-62.

[2]张艳敏.乡村治理视野下农村婚姻家庭现状实证分析及其法治建设——基于海南省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3(3):54-60.

本文系赣州市社联课题《欠发达地区农村法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1-021-0012

猜你喜欢
法治文化法治建设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论高校法学院系与新农村在法治建设中的耦合互动
创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以“五个常态化”为核心的供电所法治建设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