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1-12-06 00:24叶丽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高校问题

摘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发展教育全校师生、培育新历史时期优秀基层人才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组织活动,是高校展示和宣传发扬基层各级党组织核心战斗力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是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党性理想观念与政治思想素质、提高基层各级党组织核心凝聚力与核心战斗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文章深入浅出剖析了高校开展基层党建组织活动工作内容组织形式单一突出问题以及背后的复杂成因,并从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健全党建评价体系三个主要方面,给出了高校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党组织活动;问题;对策

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是社会主义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需要,要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重大论断,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扎扎实实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出兼具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高校在基层党的基础建设工作上进一步改革创新,在服务的群体功能、组织活力以及党员队伍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更加巩固了党组织的基层基础作用。但是,在当前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定问题与挑战,特别是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形式单一问题突出。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中普遍存在着组织活动形式内容单调、质量不高、成效不突出的问题现象。党建活动没有长远计划,活动整体呈现三种特点:随机性、应付性、灌输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每月的党员活动日上,只能是单纯地将党员号召过来,学学文件、读读资料、拍拍照,在民主生活会议开展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过程中不直截了当,按照形式主义的走过场,就当完成了党员教育任务,而没有从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上下功夫,又或者出现了无主题的党员大会,久而远之使党组织缺乏凝聚力,也使得党员参加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工作模式单一,创新意识缺乏,仍沿袭着旧的活动方法和工作模式,没有积极主动地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态势和教职员工的新思想要求,在组织活动时没有利用网络、新兴媒介和新鲜事件,活动方式不够创新、吸引力不足,致使党员职工不能乐于参与;三是党的建设活动没有紧紧围绕着高等学校这一中心位置,与学校工作实践结合得不紧密,有的大学院系基层党组织活动已与学校业务工作完全脱钩,院系党建工作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推动院系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甚至存在党建与业务工作之间相互抵触、抵消的现象。

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工作存在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高校领导没有把基层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学校各项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督促、同考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没有充分承担起党组织书记的职责,理清党组织活动工作思路、突出党组织活动重点,细化落实责任,以保障基层党组织活动成效。二是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重任务,各项任务均有严格考核。教学要达到学校要求课时,需要面对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不同层面的评价。学术科研申请课题、课题结题、发表高质量论文难度大,研究过程非常耗时耗力。教学任务繁重、行政事务琐碎、学术科研压力大,使得更多的基层党员教师选择重业务、轻党务。三是党组织活动成效缺乏激励机制。和高校党员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连的职称、奖金等,均与业务挂钩,和党组织工作成效脱钩。“干好干坏一个样”、“可有可无”等想法在高校基层党员心中萌发和生长。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内容单一的对策

(一)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

由单一变多样化:要将以学习文件、读报为主的生活方式和讨论、典型事件讲座、收看电教片和多样化读书方法等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党组织的生活形式由单调向多元过渡。由静态转动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组织党员参与红色文化、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现场参观等的动态方式,也可以组织党员听讲座,或者请一批专家学者来给党员干部做学习指导,彻底改变以往单调围坐式的静态学习方法。由灌输变交流:在党组织活动过程中,适当安排时间集体谈话,轮流或自由发言、说感想、讲体会、谈收获、列计划等,进行党员工作中的交流会以及组织工作上的互相参观与学习等,使每位党员均能够体会到自已都是组织生活的真正主人,从交流中产生共鸣与提高。由封闭变公开:对公开的组织生活,党员干部不再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党小组,而可以按照自己关注程度、兴趣爱好、工作方式等的实际状况,自由选择是否参与所属党委内各种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另外,适当向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外群众公开,以提高组织生活的透明度,组织、党员和普通群众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关系更加融洽了,党组织生活质量也可以得以改善。

(二)创新党建工作模式

学校党的建设改革创新是加强学校党建的强大生命力之源,要求严肃的工作风气与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网络媒体是继现代报纸、广播、电视以后的“第四媒介”,具备了网络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跨越不同地域等特点。以移动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新媒体由于互动性、个性化等特點广受欢迎。将党的组织建设与网络教育集合起来,即“网络党建”,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领域技术创新的一个重大内容。高校党建工作以校内网络为主平台,并以党建教育网、主题网站、新媒体等网络平台为基础,积极探索网络党建新途径。近年来,我们看到,高校党建信息在网络运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各高校党建网络质量良莠不齐,许多网络前期规划与设计都不够理想,后期的管理与保护不够严格,党建资讯缺乏系统与全面,更新也不够及时;重要资讯的堆积中,轻参与和交流甚至没有任何互动性,只停留于“网络资料室”、“电子公告栏”的层次,因此访问量极少,效用也发挥得不完全。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对高校的党务工作人员引起充分关注,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应对新媒体的发展,让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插上了科学“翅膀”。

(三)健全党建评价体系

各院校在党的建设工作过程中,大多注重过程管理而忽略了成果管理和评价管理等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院校党建工作的整体效果。我们要进一步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基础建设工作,突出对基层党组织在创新工作与特色工作方面的学习考察,指导各级基层党组织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不断创新活动形态,充实活动载体,持续提升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水平。学校党委要坚持奖惩结合,根据年度考核综合评价得分高低对学院级党组织进行排序,名次靠前的获得“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而名次靠后的,取消当年单位工作目标综合考核良好及以上资格;考评不合格的,对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责任人实行诫勉谈话。把党组织活动作为考核评价对象,不单是要得出某个结果,而是被评价的党组织利用评价过程中反馈的各种信息,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工作作风,以增强党组织活动质量,以促进基层党组织活力。

参考文献

[1]郭亚丁著.党员学党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宋俊梅,王军霞,赵妮.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5(14):17-17.

[3]于茜,陈艺文.浅谈解决基层党组织活动单一缺乏载体的根本方式[J].新西部,2018(32):123-124.

[4]王朝辉.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探索研究[J].智库时代,2018(30):50-50.

作者简介

叶丽芳(1990-),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322000,女,浙江兰溪人,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高校问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