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分析

2021-12-06 07:42赵金淼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粮食生产新时期

赵金淼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党和政府也提出了各项惠农以及强农措施,进而推动我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原因入手,提出了全程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此希望可以切实推动我国粮食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粮食生产;全程机械

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政府逐渐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为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尽可能的实现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以及自动化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我国粮食全程机械化的发展道路上仍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一些地区仍采用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基于此,加强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原因分析

1.1生产成本的增加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渐呈现出高成本的特征,尤其是人工成本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3年我国棉花的劳动成本居然可以达到65%左右,而美国仅仅为7%;我国稻谷、玉米以及花生等的人工成本可以达到40%,小麦以及大豆的成本占30%以上,而美国人工所占成本均低于10%。同时,导致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机械化水平较低,劳动成本较高等进而导致其经济效益的降低。

1.2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

为了更好地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作用,就必须要充分挖掘粮食的增产潜力,提升水、药、肥以及农膜等投入品的应用效率以及禽兽粪便、秸秆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还需要农业机械设备来为其粮食生产提供设备支撑。通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可以全面的提升农作物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进而发挥机械集成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推动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自动化转变,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面临的问题

2.1耕种收环节存在不足

就目前而言,对于粮食种植收获过程中的机械化应用水平较高,但即使如此,因为农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以及机械技术的不完善等,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發展。需注意的是,所谓的农民思想观念的落实本文指的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农民仍按照传统的思想观念,单纯的认为土地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将其承办经营权把控在自己的手中就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进而影响了机械化生产的贯彻和落实。再加上农户投入和实际产出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分散性以及小规模的粮食种植模式无法进行转变,致使大规模且效率较高的农药机械无法发挥作用。同时,虽然我国农机机械水平得到了发展,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技术设备等仍有待完善,导致农业机械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如,对于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的应用而言,仍存在玉米破碎或者玉米丢失严重的情况,进而影响了农户切身的经济效益。

2.2 农业机械研发推广未能适应生产环节

由于农业机械推广以及生产过程的不匹配也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根据相关统计研究发现,造成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无法适应具体生产环节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第一,农业机械设备相关性能存在不适应性。就目前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来看,很多设备均存在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或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生产效果并不理想。譬如,农户为了更好地获取理想的秸秆粉碎效果,往往需要不断的进对秸秆粉碎机设备进行调整以及重复操作,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机械设备的应用成本,而且还增大了机械设备的应用周期,造成不必须要设备维修成本等;第二,农业机械示范推广力度较低,导致很多农户无法更为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优势,进而降低了农户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购买欲望以及使用热情,这也对农业机械的推广与普及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3新时期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措施

3.1着力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造成农业机械适应性较低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粮食生产全程相关机械设备应用水平较低,为此,为了切实提升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先进和适用性较高的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对于部分较为陈旧的农机设备,可以通过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等来实现对农户的引导购买,调动农民对农业机械的应用积极性,与此同时,还要向农户进行专业的设备操作、维护等培训,只有当农户掌握成熟的农业机械技术之后,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优势作用。譬如,通过在粮食存储、运输以及秸秆粉碎等方面较强对先进农机设备的应用来提升生产效益等,同时,还要加强农机合作社以及是示范基地等的推广优势,进而提升农业机械的普及率。

3.2着力培养农机操作和服务人才队伍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我国在加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农业机械以及公共服务人才的短缺也严重制约了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步伐。在进行农业机械化推广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科技水平较低、生产经营能力较低且缺乏公共服务意识的农业机械经营者,为此,在进行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农业机械设备专业技能人才以及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农机和农艺的结合。那是因为,农业机械化最根本的原理就是将农业机械技术应用在实际的粮食生产过程中。而农艺技术作为一种研究粮食农作物生产规则的方式,只有促进农业机械化以及农艺技术的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作用,进而实现优质高产的最终目的。

3.3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投入

在新时期为了更好地促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强政策扶持以及财政投入力度,通过融合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机械设备报废更新政策等切实的提升农机装备的机械化程度,进而为粮食生产提供强有力的设备支撑。对于粮食生产机械难以普及推广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应用“聚拢整合资源、统筹集中使用”的原则,加强对各个部门农机机械项目资金的整合,尤其是对于水稻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等农机装备的补贴,进而在发挥各项资金效益的同时提升农机装备的优化升级,提升装备的结构优化,机具的配套完善,实现短板与全程化共同发展。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农民收益的稳步提升,可以通过采取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培养农机操作和服务人才队伍以及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来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宣传力度的提升,提升农业整体的经济效益。除此以外,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强思想的统一,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分工,从而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曙霞.2020年全国500个县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J].农家致富顾问,2021(13):6.

[2]栾忠贤. 新时期加强农机监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20(1):25-26.

[3]胡文中.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7(27):53.

猜你喜欢
粮食生产新时期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郑州市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浅论雷州市广垦东西洋米业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基于SFA河南省18地市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江西省粮食安全中的涉农财政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