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玉米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1-12-06 07:42王玉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栽培管理技术要点玉米

王玉平

摘要: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受环境、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玉米的生产数量有可能出现下降趋势,需要选择科学、先进的种植技术,有效预防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保障区域中玉米种植的稳定性,以及我国粮食产量的稳定性。将国内外先进的种植玉米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引入实际工作,与实际种植有机结合,制定最佳的栽培技术、种植模式和防治措施,能保障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玉米;栽培管理;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提高玉米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玉米栽培技术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实际工作,不断总结出更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玉米的质量和产量。通过对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总结了提高玉米产量的具体栽培措施,以帮助种植者增加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1玉米栽培技术

1.1种子选择

玉米选种是玉米栽培技术中最基础的一环,选择优质的种子可以为玉米的成功培育提供保证,如果在选种环节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导致后期玉米的生长出现问题。玉米的种子选择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求:第一是选种需要根据实地情况选择适宜在当地种植的品种。要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可以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品种,来有效减低当地自然灾害对玉米造成的不利影响。第二是要对种子进行特性优选。应首要选择抗倒伏性、抗旱性好的品种,选择对病虫害有一定抵御能力的优质品种,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减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得到最大优化。第三是要注意对所选种子进行提前处理,提高其发芽率和抗风险能力。对所选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处理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控制药剂的浓度,根据用药规范进行喷洒、拌种工作,在晾晒过程中要将处理种子均匀铺开,保证其可以达到最大脱干程度从而保护其在后期生长过程中的吸水性,选择正确优质的种子才能保证玉米的高质高产。

1.2土壤选择

在玉米的栽培过程当中土壤条件是一个很关键的影响因素,可以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状况,不同种类的种子都有不同的适宜土壤,因此根据当地条件和种子种类挑选合适的土壤十分关键。为保证土壤的疏松平坦,在玉米播种之前要进行土地翻耕。在翻耕过程中进行土壤筛选,将大块土壤筛出,可以提升玉米根部的抓地能力。除去大块或硬块土壤的同时,也要保证土壤的颗粒不能太小,太小的沙质会降低玉米根部的吸水能力从而使得玉米根系吸收营养能力下降。对于土壤翻耕的时间,要保证在第一茬作物收割完成之后及时进行土地翻耕工作,利用农业机械设备对土壤进行翻整和松动,深度不能小于30cm,大幅度地提升土壤的透气性和保墒性。同时要注意合理控制翻耕土壤的力度大小,在翻耕土壤过程中进行不少于10000kg/667m2的有机肥料施肥工作,对土壤中的各种病害细菌进行全面消杀,保证玉米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生长来提升质量和产量。土壤除了给玉米提供所需水分外,还可以通过栽培中的添加为玉米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为玉米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土壤优化方法,是使玉米借助在该土壤上种植的上一批作物所留存的营养来生长,小麦可以使土地更加肥沃,适合种植在玉米的上一批来提升玉米栽培的质量。

1.3优化种植方式

玉米的生长时间与其他粮食作物相对不同,经过探究发现,玉米发芽率最高的温度一般為6℃~8℃,当温度过低时,种子发芽缓慢,当温度高于此温度时,幼苗的成长受到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实际天气情况,选取种植时间。另外,为了保障玉米的营养均衡,需要合理把握种植密度,种植距离一旦过近,则会影响玉米幼苗对于营养的吸收,引发发育不良、生长缓慢。如果种植过远,则会造成土地浪费。因此,在种植之前,需要结合土地的肥力情况进行预估,调整机械的种植距离。另外,目前优质种子的发芽率都在90%以上,因此,一坑一苗即可,不用过多浪费,增加间苗工作量。

1.4加强田间管理

做好田间管理可以有效避免粮食减产,一般来说,再优质的种子,也不可能达到百分百出苗,因此,在播种之后,肯定会有一些种子未能形成幼苗,这时,进行及时的补苗工作可以减少因缺苗引起的减产。除此之外,由于机械播种的原因,很多土地会出现多苗的情况,此时,需要做好间苗工作,避免玉米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同时,进行完备的除草工作,同样重要,另外,如果天气过于干旱,需要记性大面积的滴灌工作,如果雨季来临,则要做好排水工作,努力避免因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失。

1.5做好肥水管理

玉米不同于其他农作物,其对于所需养分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是不同的,因此,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非常重要。其目的是通过增加耕地所含养分,满足玉米不同时期的生长需要,提高玉米存活率与生长质量,提升粮食的产量,增加经济收益。一般来说,玉米在生长阶段所需水分大约为60%~70%,此时玉米开花受精,充足的水分可以保证此时间段内的受精率。当玉米在大喇叭口时期,此时应施加微量元素,一般使用氮磷钾的复合肥料,并配合尿素进行合理搭配,此过程需要根据土壤中养分的实际情况进行测土配方,保证玉米的成长发育在最适宜的养分情况下完成。另外,在施肥过程中,也要考虑当时具体的天气情况,如果港进行施肥工作,就遇上大雨,则肥料会随着水流失,影响施肥效果。

2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2.1物理防治玉米病虫害

物理防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物理的方式对玉米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这一方法的使用通常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和物力。例如利用粘虫板诱杀害虫,利用人工的方式直接捕杀害虫,在耕种前对耕地进行深耕、深松可以杀死部分虫卵和病原体,虽然这些方法可以防治一些玉米病虫害,但是所获得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并且很难彻底消灭病虫害。

2.2化学防治玉米病虫害

化学防治就是使用一些化学药物防治玉米的病虫害。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病虫害有茎腐病、玉米蚜病、玉米螟、蛴螬等。在进行玉米播种前,使用相应的农药将玉米种子进行浸泡处理或者在种子的表面喷洒相应的农药,并进行搅拌,以此保证农药喷洒的均匀性,提高玉米种子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防治玉米蚜病的主要方法就是将乐果乳油稀释,然后在田间进行喷洒。茎腐病发病严重地块用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叶面喷施。总之,一定要结合病虫害防治的具体需求选择使用不同化学药物,及时防治,科学管理。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玉米的生长,疾病和害虫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多。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非常大,不仅会降低玉米产量,而且会影响玉米的再生能力。采用不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消除病虫害,而且会严重污染农作物,增加玉米种植成本,增加农民负担。绿色防治技术具有低毒性、低残留和高效率的特点。作为一种环保技术它可以减少有毒残留物,并更彻底地清除玉米病虫害。这是一种安全、绿色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有效地提高玉米的质量并保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魏国军.玉米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对策[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3):85-88.

[2]李世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有效性探究[J].种子科技,2021,39(7):80-81.

[3]支慧.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农家参谋,2021(6):29-30.

[4]平翠枝.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措施分析[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7,29(4):78-79.

猜你喜欢
栽培管理技术要点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