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种植环境下农机技术推广现状与对策

2021-12-06 07:42胡凤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农机技术

胡凤

摘要:在现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产业,而我国现如今的农业技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农机技术与工具的落后,农业都以个体的种植为主,没有规章制度可言,農业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等等。所以,现阶段应以我国的农业发展为前提,并进行大规模的种植,使得农业生产力发挥作用。本文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并解决农机技术在现实生活中所应存在的问题。并能改进并推广农机技术的现状,提升农业的自动化进程。

关键词:大规模种植;农机技术;推广与策略

引言

农业作为我国的经济基础,对于我国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的提升都有帮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到城镇工作,劳动力的缺乏也会造成更多土地资源的流失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约束。并且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发展,传统的种植模式及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安于现状,并且小规模的种植模式存在着成本高、利润低的特点,也不适合农村当前发展的需求。所以,大规模的种植方式,可以更好的扩大规模,并且随着自动化设施的加入,能够更好地提升产量,最终可以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近几年,吉林省梅河口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来打,深入开展垃圾治理、柴草垛的搬迁、美化绿化建设为工作重点。通过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梅河口市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给民众提供了一个干净、清洁、和谐的乡村环境,也极大地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得到感、参与度。也因此有了更多的人看到农业的发展,选择了回归农业,做回自己的"老本行"。

二、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缓解农民的劳动负担。

在吉林省梅河口市的中和镇的一次水稻收割机收割作业后的水田里,农户利用拖拉机牵引整地机器将秸秆混合在泥土当中,成功进行了秸秆的还田工作,从而解决了将稻米秸秆大量留置于田里之后,再焚烧影响环保的重大问题。

水稻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农业农村部大力宣传并推广的重点实用型新技术,使用水田耙浆平地机,并采用一次作业方式进行水田的旋耕、翻地、打浆、将水田中的大面积秸秆利用并全量还田,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在春季时因水田缺水而无法翻耙地及时插秧的问题,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大量秸秆深埋处理于水田,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田土层的有机质,从而将大量秸秆利用并变废为宝。这种新的整地技术,即实现了节本提效、培肥地力而又保护了大自然,也更加适应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

(二)减少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业污染问题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为了提高产量,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少不了要用到各种的化肥农药,由于农村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很准确的地控制化肥农药的比重,在实际的施肥过程很容易就出现使用超标的现象。害虫的危害虽然减轻了,但这样,不仅不能提高能作物的产量,反而会使土地及周围环境产生一定性质的破坏和污染,农作物的农药残留也会对人体自身有害。使用农机可以更好地控制量的使用,通过科技对害虫进行防治,降低了投入的成本,实现了绿色产业。

三、农机在推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农机的推广方式单一

吉林省梅河口市为强化资金保障,高效实施。3年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示范村150个,拆除私占公共用地违章建筑和院内简易棚厦2.65万个、破旧杖墙15万延长米。新建围栏31万延长米、新建棚厦5442个、新建玉米楼1132个,打造标准化菜园56.3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的垃圾箱全部达到防飞扬、防恶臭、防渗漏的“三防”标准,3个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各乡镇将80%的资金收入用于环境建设,各行政村收入的50%用于本村的环境建设。资金的不断注入,不仅满足了农村的环境需求,为生态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是为农机的推广扩大了范围,农业的发展基于农业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好了,农业的发展也会逐步提升。

(二)推广人员有待加强,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农机的推广人员相对较少,只有人员充足了,才能保证农机推广工作的进行。由于农机的推广多在偏远或者基层的地区,受众的大多都是农民,而部分地区农机推广人才的缺失,现有的人员平均专业水平都比较低,许多专业人士不愿意远赴农村进行推广工作。导致推广部门的工作水平不尽人意。更有甚者对自己的工作及其推广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较为模糊。除此之外,一些工作人员业务不精,工作积极性差,也影响到农机推广工作效果。

再者,在不断尝试农业新技术的过程中,农业技术的改革一直在缓慢的前进和提升,可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地区的差异化明显,一些地区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很高,也可以更好的去接受的新的种植方式;而其他地区的农民还处于保守的阶段,他们不愿意去接受新的思想及方式,认为这样做是有风险的,或者说想按部就班的来,没有丝毫的创新。也因此农业技术推广没有完整的管理制度,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

四、加强农机技术的推广措施。

(一)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推广,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

虽说在大规模的种植环境下,传统的推广模式单一会对推广工作的普及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市场的扩大,信息化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不仅人们要跟上信息化的发展,农机推广也需要如此。厂家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来创新推广的手段,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线上线下都能进行推广。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手机的普遍率也是很高的,农村几乎家家都能用上手机。在进行推广工作时也要以农民的主体地位为主,作为农机的使用者,也一定要将农机的作用,功能及使用方法讲述清楚。从而达到宣传到位,逻辑清晰,应用范围广的效果。

(二)扩大农机推广的队伍建设,完善农机的工作机制

如果说农机的初期运营靠的是资金的支持,推广人员就是农机推广的关键。首先,各地方政府应当承担起对推广人员专业培训的责任,运用多种方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其次,推广工作一向辛苦,条件也比较艰苦,所以政府也应重视工作人员的福利问题,多多益善,并对其推广的效果进行奖惩制度,好则奖,坏则惩,并对农民进行作业补助,在对推广工作大力支持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农民的队伍。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相应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更加努力的去完成工作。加强对农机的推广和宣传,才会使更多的人懂得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最后,要合理分配人员的岗位职责,让每个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并且分工合作,不慌不乱。也要努力减少岗位的流动性,尽量避免有不利于农机推广现象的产生。

因此,根据2018年梅河口市出台的《高效植保机械实用技术推广作业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对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使用高效植保机械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作业给予补助,以每亩十元为补助标准,补助对象为实施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包括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农机企业),补贴方法坚持"先作业后补贴,先公示后兑现”的原则,机具作业面积以远程电子坚持设备的监测数据为准。

结束语

在大规模种植的环境下。农机的应用和推广两者应当同时被重视起来,而不是被区分对待,有针对性的进行推广,才能使农机的应用更为广泛。在这同时,也要加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及稳定性,做好对农机服务的保障工作,让农民能够更安心,更放心的了解并使用农机。切实促进农机推广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宝玲,金忠梅,翟玉柱,等.浅论农业技术推广[J].河北农业科学,2018(10):38-39.

[2]王连才,辛太国. 大规模种植环境下农机技术推广现状与对策[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07):49-50.

猜你喜欢
农机技术
浅谈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贵州玉米生产种植农艺与农机技术的融合
连山区先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及应用研究
创新农机技术推广模式 奠定现代农业建设基础
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