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莫扎特声乐套曲《让我们欢呼雀跃》研究及演唱分析

2021-12-06 07:42程博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音樂演唱莫扎特

摘要:在追逐音乐的路上,我对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莫扎特短暂一生却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的经典作品,其繁多的种类、庞大的数量、音乐的优美,是很多作曲家们无法比及的。作为一名教授声乐的老师,之前对莫扎特在歌剧声乐作品有更多的了解,例如之前接触到的《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等等,但是对莫扎特宗教音乐作品却了解甚少,自从接触到了莫扎特宗教声乐套曲《你们欢呼雀跃吧》,之后慢慢发现《你们欢呼雀跃吧》在整个宗教音乐中辉煌成就,堪称经典之作之一。

关键词:莫扎特;音樂;声乐;演唱

1.莫扎特生平及其宗教情缘

1.1莫扎特生平

奥地利音乐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从五岁开始作曲,之后就名满京都,震惊全欧洲。莫扎特写出了大量声乐器乐作品,其中有二十余部歌剧、41部交响曲、五十余部协奏曲、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协奏曲、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23首弦乐四重奏、和数部嬉游曲、小夜曲、舞曲及宗教乐曲。即便是对古典音乐不太了解的人[1],莫扎特在他们的记忆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莫扎特音乐作品风格明亮轻快、情绪乐观,旋律优美富有歌唱性。莫扎特写作轻松水平使别人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的天才,从他平生来看,除他父亲严酷的教诲之外简直从未获得真正其他教师指导。莫扎特是有资质的但人们忽略了天才莫扎特也离不开吃苦与勤恳。莫扎特曾告诉一名伴侣:“觉得我的作品唾手可得的人是可笑的。没有人会像我花这么多精力来从事作曲,没有一部作品我不是辛苦地钻研了许多次。”这个百年难遇的天才时时刻刻都在想着音乐,而他的一生历尽坎坷,英年早逝,引得世人惋惜。

1.2《让我们欢呼雀跃》背景

《让我们欢呼雀跃吧》是经文歌,莫扎特对他的这部作品很少提及,仅有的一次是在他17岁时曾写到“我想做一些主要是男性唱的圣歌,是明天将会在剧院上演的”。这段话却传达出一些信息比较有趣。1772年10月,莫扎特和他的父亲一路踏上了第三次去意大利的行程,他们想趁莫扎特之前在意大利的成功为莫扎特某得一份永久的职位,那时剧场有一位颇有名誉的男歌唱家外纳乔·劳乌兹尼(Venanzio Rauzzini,1746-1810),他被认为是一个歌唱大师,他和莫扎特有过几次合作后,莫扎特在劳乌兹尼的要求下创作了这部圣歌《让我们欢呼雀跃吧》,在首演的前三周不到17岁的莫扎特才完成这部圣洁的旋律,这个作品不仅展示了莫扎特为歌手量身定做歌曲的能力,劳乌兹尼的表演也印证了莫扎特对他声音的肯定。第一首咏叹调《让我们欢呼雀跃吧》(Exsultate,jubilate)是一首快板的乐曲,第二首宣叙调《白日闪烁出亮光》(Fulget amicadies)作为与第三首慢板咏叹调《加冕的圣母玛利亚》(Tuvir ginumcorona)毗连,第四首咏叹调《阿里路亚》(Alleluja)是快板[2]。在大型的协奏中多有这种快慢快的乐曲形式,可想莫扎特当时是想用多么宏伟的旋律来渲染气氛。

2.《让我们欢呼雀跃》介绍

2.1 作品的语言

对作品语言的了解和发音是声乐学习者重点学习的功课之一,《让我们欢呼雀跃吧》这部套曲的歌词用的是拉丁文,《阿里路亚》也不例外。虽然《阿里路亚》整首作品只有一句歌词,但是我希望通过研究拉丁文的特点来辐射到其他作品中。拉丁语的发音分通用式和仿古式,不管哪一种发音,特点都是“一字母一音”,例如《阿里路亚》音标及大意:

Alleluja[a:llelu:ja] 阿里路亚(赞美神)

2.2 演唱中呼吸的运用及音色的表现

呼吸是声乐演唱者长期坚持训练的重要基本功之一,“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等说法在业内广为流传,由此可以看出呼吸对于唱歌的重要性。《阿里路亚》这首作品华彩方面多篇幅也较大,很是磨练歌唱者气息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我自己从学会唱到唱熟练用了好几年来研究,所以在演唱这部作品有一些小小的见地。

第一是歌词,《让我们欢呼雀跃吧》全套都是拉丁文,虽然这首《阿里路亚》的歌词就一句,但是有很多的华彩部分,所以要多看谱。第二是分段,从曲式阐发的布局中划分乐句,分配呼吸,分好气口,有利于控制和分配好气息。第三是要让自己了解音乐[3],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演唱中,呼吸状态积极,演唱时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用音乐带动呼吸。这些必然要有一定的作品积累和音乐素养,才能更快更精准做出判定。

音色则是指人的声音在波形方面都有各自的特征,物体振动都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如同天下的树叶各有不同一样,也指演唱者对音质的把控。如果在演唱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变化,那么整首音乐就会平淡乏味。每个人不同的感觉和不同的人生阅历也能唱出不一样的味道。在观看别的歌唱家演唱这首套曲的时候可以感觉到情绪的起伏、音乐的起伏和音色的变化。如开心欢快的曲调就会表现的积极向上,声音明亮;在忧愁忧伤的曲调就会表现的失落暗淡。《阿里路亚》的曲调就比较欢快,赞美神,歌颂神,因此在处理这首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每一句的处理。

2.5 华彩唱段的处理及情感运用

《阿里路亚》有很多音阶式的华彩唱段,这是是练习花腔特别典范的素材,唱好这些华彩唱段对演唱者的呼吸有很高的要求,下面以一些片段为例研究一下演唱的方法:

(1)气息上,保证气息是唱歌的基础和前提,平常我会按照导师要求进行快吸快吐、快吸慢吐等方式来训练气息,气息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才可以。当有大段华彩部分时,首先保持气息,使用气需要节约,气息使用要有计划,所以在唱歌之前我会先熟看谱然后在适的地点划气口,这样也保证气息的运用[4]。

(2)共鸣上,对于演唱华彩唱段,头腔共鸣和口腔共鸣都是非常重要的,《阿里路亚》的华彩部分音高最高到HighC,这就要求演唱者要始终保持着头腔共鸣才能很好的演唱这些片段和高音。并且如果没有口腔共鸣,那么在声乐从中低声声区往高声区或者从高声区往中低声区走的时候就不会实现声音的统一,所以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把控好对真假声混的比例。

(3)从音准和节奏的练习来说,在《阿里路亚》这首歌曲里面的华彩部分有很多的音,有倚音、颤音,节奏型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在初期拿到这首作品的时候要静下心来,一个一个音在钢琴上弹出来并且模唱,自己打拍子把节奏给弄清楚,当每个音和节奏都熟悉的时候可以先用慢一点的速度来唱,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按照原速唱。我认为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初步拿到有华彩部分唱段的乐曲的歌唱者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在音准上有所保证。

3.《阿里路亚》的艺术特色

3.1 《阿里路亚》在声乐学习中的价值

宗教作品相比较歌剧中的咏叹调和艺术歌曲来说少之又少,宗教作品相比后两者又是那么的纯净干脆,需要我们在演唱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技巧的专注更需要自己的内心保持平静和干净,用虔诚的心来表达宗教作品[5],真正了解宗教作品的魅力。演唱这部声乐套曲,不但在技能上对自己有更高的标准和晋升,而且对乐曲的华彩唱段的演唱和技巧的进步有良多的帮助。这部作品中三首咏叹调都有华彩部分以衬托节日气氛的热闹,这要求演唱者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不断观看别的歌唱家优秀的视频资料来学习,通过系统和细致的准备工作来让音乐变得更加细腻与丰富,音乐表达更加精准。

3.2 《阿里路亚》对当代及后世的音乐家产生的影响

莫扎特所在的时期音乐是服务于基督教的,是基督教带来了音乐的高速成长。而莫扎特则音乐带有浓烈的宗教情怀,是德奥音乐的一个岑岭。他的宗教作品对当代及后世的影响是不可言喻的,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仍然被借鉴被模仿,但是一直没有被替代,并且永远不可被替代。他表达的主题不一定都是神,但是他的音乐几乎无例外地染有基督教圣洁的灵魂:凡事喜乐,不断祈祷和赞美。所以如果你确实感受不到基督世界里的荣耀圣洁,那就到莫扎特的音乐里去体验吧。这里边就是神的语言,莫扎特是就是它的天使。

参考文献

[1]尚佳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三版.

[3]西方音乐美学的诞生及其范式(上)[J].宋祥瑞.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9(03).

[4]欧洲十八世纪啓蒙时代的音乐美学思想[J].修海林.音乐艺术.1993(02).

[5]论“启蒙运动”对莫扎特音乐创作的影响[D].李帅.东北师范大学 2012.

作者簡介

程博文,1992年,女,汉,籍贯安徽省亳州市,硕士研究生,单位为天津天狮学院,301700,职称为助教,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音樂演唱莫扎特
曾侯乙的音乐之声
音乐巴士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法语“莫扎特”年末“摇滚”申城
音乐喷泉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教学略见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少年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