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背景下垃圾分类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1-12-06 07:42赵毅润刘莎魏乐瑶刘爱秋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对策建议影响因素

赵毅润 刘莎 魏乐瑶 刘爱秋

摘要:乡村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将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垃圾分类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通过保定市竞秀区大激店镇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由内而外从个体特征、垃圾分类认知、外部环境三个方面理其现状,力求探索出符合其特点的治理对策。不断推进乡村垃圾分类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保障乡村垃圾分类工作长效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垃圾分类;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美丽乡村建设提出进一步要求。可农村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并且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大部分农村垃圾都是露天堆放或者就地焚烧,对于农村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垃圾分类是农村地区促进生态平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既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又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素养。[1]

近几年有关“农村垃圾分类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很多,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主观意识薄弱,二是制度体系不健全,三是资金投入匮乏,四是技术支撑能力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不同因素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

一、垃圾分类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前期大激店镇的调查数据,从个体特征、垃圾分类认知、外部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采用SPSS的相关性分析法,由内到外逐步分析各个方面所含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如表1:

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①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即个体特征因素对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影响不显著,即在采取措施时要由点到面、全方位覆盖各个年龄段、各种阶层的居民,争取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

②垃圾分类认知的各个因素均与是否会垃圾分类显著相关,能够辨别垃圾类别程度尤其重要,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若要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就要做好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改善农村居民垃圾分类知识少,分类意识弱的现状。

③除分类垃圾收集设施设置距离外,均与日常生活中是否会垃圾分类显著相关。说明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较大,同时也表明在宣传教育、领导带头、明文规定、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做好垃圾分类,政府方面要加强垃圾分类的政策实施与监督,加大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调动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分类知识少,分类意识待提高

首先,垃圾混装为村民长期习惯,改正难度大。其次,农村居民普遍缺乏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大部分农村居民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较片面,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大量的垃圾分类的教育,导致其不能在知识层面充分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难以清晰辨认垃圾类别,也就更难以持有垃圾分类的意愿。而且,村民们并不能直观感受垃圾分类带来的实质影响也未能从中体会到垃圾分类对自身的好处,这也导致大部分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垃圾分类工作在乡村实施缓慢。

(二)宣传教育强度弱,宣教渠道待增加

宣传教育是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的重要推手,村干部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基层管理的中坚力量,村民的分类意识和环保素质影响垃圾分类能否有序进行。但调研发现,不少农村很少进行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甚至不曾进行,且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等都比较枯燥和单一,难以吸引村民了解并学习。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增加宣教渠道,创新宣教方式对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和素质,形成垃圾分类治理“主人翁”意识至关重要。

(三)基础设施资源少,设施维护待改善

基础设施资源不足是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一大现状。调查显示,部分村内未曾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且大部分地区设施之间的距离较远,点多面广区域大,既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村民的积极性。加之一些农村收入来源少,垃圾分类经费投入不足,不少农村都存在垃圾桶破损严重,缺少必要运输工具,缺乏工具维护及技术能力匮乏等问题,导致农村居民对垃圾分类重视程度低,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真正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四)分类监管力度低,运行机制待建全

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垃圾分类运行机制,对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目前而言,大部分农村缺少投放、收运、利用、处置、监督等环节环环相扣的垃圾分类运行机制,部分地区虽然源头分类,但却采用混合收集方式,极大影响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而且村内党员干部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其他方面,未起到带头作用,使整个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步伐稍显缓慢。加之乡政府方面对村内检查督导流于形式、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只有开始监督严格,随之疏于管理,垃圾分类难以持续推进。

三、垃圾分类处理有效对策

(一)积极引导村民,提高环保意识

众所周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保护工作全面开展的新形势下,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和村干部应该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益处,强调垃圾分类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让村户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导村户进行垃圾分类,锻炼村民在垃圾分类的行动力,最终使村民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与此同时,应从村民自身利益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着手,强调垃圾处置不当后,对身体、对田地、对环境等各方面的危害。提高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加深村民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奉献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促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教育力度,拓宽宣教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推动习惯养成,让群众认识到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加大教育工作力度,使垃圾分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与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成正比。由此看来,向村民普及和传播垃圾分类的知识势在必行。第一,发挥网络媒体和宣传媒介的重要作用,运用海报广播多种媒介、采用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开展垃圾分类相关活动,潜移默化的将村民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发挥党员干部及青年群众的中坚力量。比如,村委资源召集志愿者,即可提升自身使命感,又可以为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做出贡献;第三,聘请从事垃圾分类的专业人员,寻求其指导,帮助村民进行有效的垃圾种类的辨别、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掌握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通过多方位、多途径的宣传教育,加深村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认识,调动村民对垃圾分类行为的积极性,保證垃圾分类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保障資金支持,完善基础设备

基础设施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村委应加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村民日常的垃圾分类处理的便捷度。根据村民住宅的位置以及村庄的道路建设等基本情况,合理摆放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垃圾分类设备应设置简单、辨识度高、间隔合理,另外要明确其他相关流程的开展情况,比如垃圾运输设备的工作的频率和工作时间[3]。另外,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为了保障垃圾分类基础设备的设置和垃圾分类工作的正常运行,上级政府以及村委应设置专项资金,确保资金筹备充足,做好资金运用的监管工作,保障资金合理运用。

(四)健全运行机制,设置奖惩措施

健全垃圾分类运行机制和加强垃圾分类监管力度是垃圾分类工作长效开展的制度保障。地方政府应完善垃圾分类的相关管理办法,村干部应积极响应,修订完善村规,从制度层面建立起对垃圾分类工作的保护罩。与此同时,村干部可以借助奖惩措施,来规范村内党员干部和村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党员干部应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带动基层群众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表率作用得到发挥的党员干部应当得到表彰,反之,不作为的党员干部要受到警告和批评。更要充分调动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开展垃圾分类线上答题或者垃圾分类线下活动都可以根据参与程度获得积分奖励,积分能够兑换物质奖励或者荣誉表彰[5]。

参考文献

[1]张春玲,范默苒.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影响因素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6(03):101-110.

[2]陈涛.浅谈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J].甘肃农业,2021(07):30-31.

[3]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N].人民日报.2019-06-04(01):

[4]汤丽梅.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21.

[5]方伶俐,魏锦荣,雷紫薇,梁素珍,候龙礼,王鑫,邓淋.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关山村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1(20):49-52.

基金项目

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202110086004)。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对策建议影响因素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