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金融学课程建设的探索研究

2021-12-06 07:42范舒悦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摘要:新时代新要求的背景下,为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改革方向和根本出发点。由于当前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德育教育对忽视,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核心价值观不稳定,盲目和浮躁心理问题严重。因此,为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我们有必要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巧妙融入日常教学。那么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的金融学,该课程是适合实践这一教学理念的优质土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引领学生挖掘现实实践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等思政教育元素。该文通过对目前金融学课程进行思政改革的路径探索分析,以期提升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金融学”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引言

“金融学”是众多金融类相关专业建设当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基础性核心课程,并且由于金融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吸引了大量非经济学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因此,对于这门学习人数众多、影响面广的课程,是非常好的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基地。然而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践均处于起步阶段,其中专门针对“金融学”的课程思政研究更是在探索之中,还有很大的思考和发展空间,如何挖掘该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同时将其适时、适量地运用到日常教学当中去,以上种种都有待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

1 思政教育融入金融学课程的重要意义

1)树立文化自信心,培育正确价值观

金融学课程涉及到人类经济及货币发展的整个过程,而作为有着金融货币发展悠久历史的中国,从交易手段和媒介的变化,到交易制度、金融制度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形态及结构的变化,无论是从历史到现在的纵向角度还是同一历史条件下不同主体间的发展变化。我们都可以在其中挖掘思政元素,将金融理论与思政理论相融合,在其中引导学生梳理制度和形态变化背后的智慧与价值,这将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心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积极探索前进。

2)塑造职业道德品质,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

本科阶段是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重要过度阶段,是完成人生角色转化的重要准备阶段。而金融产业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那么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培养合格乃至高质量的金融人才便是促进这一产业发展的重要活水。立德树人,德为先,这对于金融也从业人员的要求来说更为如此。这是因为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就注定其与重大利益相伴,能否坚守岗位指责,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合格的法律意识,这都关乎到金融行业的操作风险暴露问题,也进而影响到金融及经济的稳定基础。

2金融学课程开展思政建设的优势

一方面,金融學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运行机制及各主体行为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实务的课程。金融学知识具有高度的应用性和普惠性,金融学课程有助于提升金融素养。通过金融素养的提升树立科学正确的信贷观念,加强对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的认识,帮助公众建立较为系统、规范的金融知识体系,掌握必要的现代金融工具使用技能,作出合理的金融决策,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规避金融风险,远离非法金融活动,这也是抵御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前提,为构建稳定的金融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金融学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新时期中国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科学辩证地看待社会中的经济现象, 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作用,同时结合好我国的国情、党情发展现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方针,这都成为本课程进行思政改革的优势和必要性所在,以此树立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激励学生具备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

3金融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策略

1)挖掘中国式金融实践思政元素

首先,教师在教学内的设计和授课过程当中,要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坚守专业知识点,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和资源,以多种形式巧妙地向学生进行传播。同时注重启发学生共同思考和分析,一起探索其中的思政价值和理念。在丰富的金融实践当中国,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等爱国主义元素,也有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元素,此外还有相当丰富的激励创新、探索发展等思政元素。伴随着价值引领的这一学习过程是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

2)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专业思政教学平台

在当前信息化教学普遍应用的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也应积极运用这一教学手段丰富其教学模式和方法,这对于提升知识获取的及时性和丰富性都有很大的助益。一方面,线下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式,有其交流互动性以及知识传递的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势,注意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的思政元素融合和传播。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由于其传播形式的新颖以及内容的及时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得我们的课程思政教育具备连贯性,从课堂延伸至课堂外,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备,这也有利于知识和思想的巩固和加强。

3)专业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思想认识

作为学生发展前进的引路人,教师本身是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思想意识上,专业教师既要坚守专业知识的牢固基础,同时也要注重思政思想和理念的学习以及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思想的实践运用,从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到教学评价和反馈,在整个过程当中,都应当嵌入课程思政思想,都应当围绕着这一教学改革目标将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实践,从教学环节的细微处均引导学生对端正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视,这样才能促进金融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培养适应新经济要求、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级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做好金融工作维护金融安全[N].人民日报,2017-04-27(1).

[2]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11):50-58.

[3]高宁,张梦.对“课程思政”建设若干理论问题的“课程论”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8(10):59-63.

[4]巩茹敏,林铁松. 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教学与研究,2019(6):45-51.

[5]戴鸿丽.“金融学”课程思政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0,(04):102-107.

作者简介

范舒悦(1988-) 女,汉族,辽宁鞍山人,硕士,辽宁科技大学 经济与法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科技金融 互联网金融。

基金项目

辽宁科技大学《金融学》混合式教学金课校级教改立项,辽宁科技大学“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立项目。

猜你喜欢
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金融学的“宏微观裂痕”与制度金融学研究
An Analysis on Internet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China
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前沿发展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论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