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悬挂式单轨交通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分析研究

2021-12-06 19:28赵义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市场化

摘要:我国轨道交通已经形成多制式协调发展新格局,悬挂式单轨交通作为一种中低运量制式,在投资、复杂地形适应能力和环保方面具有特殊的竞争优势。本文从我国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现状分析出发,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悬挂式单轨交通的运营管理模式,提出优先考虑选择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专业运营商参与运营,谋求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悬挂式单轨交通;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其运营规模、客运量、在建线路长度、规划线路长度均屡创历史新高,网络化运营逐步实现。现阶段,根据不同的客观环境和经济条件,许多城市正因地制宜,着力探索轨道交通网络快慢结合、高低搭配的差异化模式,构建轨道交通多制式协调发展新格局,不同种类的轨道交通进入了同步发展时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悬挂式单轨交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制式[1],在某些适用条件下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一、悬挂式单轨交通制式介绍

悬挂式单轨交通通过车辆上部的走行布置于开口箱型的轨道梁内,车辆悬吊在轨道梁下方实现安全、平稳行驶。悬挂式单轨交通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充分利用了城市空间,属于中低运量制式,是轨道交通多制式协同发展的补充,主要适用场景为客流集散点联络(如机场接驳)、中小城市主城区(特别是多山、多丘陵地带城市)内部交通、旅游区或大型商圈的观光等。尤其在地面道路资源紧张,且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小于 1.5 万人次 /h 时,悬挂式单轨交通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二、悬挂式单轨交通特点

在专业内容上,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与其它快速轨道交通没有多大区别,也是由线路、土建、通信信号、供电、列车自动化、车辆及检修基地和运营管理等专业组成。从实际应用来看,当轨道交通制式选择受到政府财政经济、地形地貌、既有道路等多种因素制约时,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就显出其独有的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

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能有效地避开既有建筑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征地及拆迁,投资周期短,工程造价低,第一部分工程费用的技术经济指标为1.2~1.4亿元/正线 km,约为地铁项目造价标准的1/3。

2. 地形适应能力

相比较于传统的地铁制式,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爬坡能力强,拐弯半径小,一般正线最大坡度60‰,最小曲线半径100m,对复杂地形地质的适应性强,特别适合山地、河谷等地形地质复杂的城市,也可穿行于平原城市的繁华市中心、旅游观光线路等。

3. 环保

悬挂式单轨交通采用空中敷设的方式,电力节能驱动,土地占用面积小,运营噪音低,能极大的减少对沿线环境的破坏,景观效果良好,环保性能优异,是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轨道交通(包括国铁)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传统管理模式和市场化管理模式。传统模式下,管理高度集中,有利于实现网络化运营和资源共享,但缺乏有效竞争,市场化配置资源比例低,容易出现管理效率低,运营成本高的问题。目前,国铁集团及其下属十八个铁路局负责全国范围内的铁路的管理,采用全国一张网的垄断经营模式,属于典型的无竞争条件的国有国营模式[2]。除少数线路外,绝大部分城市地铁线路也是由地方政府所属的地铁公司投资建设并自主经营,投资主体单一,不利于运营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轨道交通是一种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公益性质明显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主流的官办官营的传统模式给地方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摒弃单一的政府财政投资运营的局面,创新投融资和经营体制,积极探索具有市场化特点的运营管理模式,在保证运营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项目回报率,促进项目朝向良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也是当前行业普遍认可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例如,近几年我国大力推广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新型模式,在轨道交通领域就得到了市场的广泛青睐。

四、悬挂式单轨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1.运营管理模式分类

悬挂式单轨交通是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制式的系统,相比较于地铁、城际铁路等,投资总价不高,运营技术难度也相对较低。政府要做好规划引导,保证公益性的同时,注重引进市场竞争,合理吸收私人资本参与经营,提高运营效率和项目收益。其运营模式分类如下:

(1)自主运营。类似于地铁的运营,采用传统的“谁投资谁运营”的原则,由建设单位自主运营,这种模式要求建设单位具备自主运营的条件和能力。

(2)委托运营。所有权和运营权两权分离,由建设单位采用竞争机制选择具有运营能力和经验的单位,向市场上的第三方购买服务。这种模式以契约精神来约束运营商,根据签署的不同合同方案将运营权在一定期限内授予运营商,规定其工作范围、质量,并支付相应费用。

(3)特许经营。由地方政府依法确定特许经营单位,负责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安全运营、设施维护、秩序保障、应急处置等日常工作。特许经营框架下可以成立专门的运营单位,引入有市场竞争力的运营商,具体形式可以是独家经营,也可以采用合资公司的形式。

2.运营模式的选择

悬挂式单轨交通是近年轨道交通新的市场环境下出现的新生事物,国内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的线路并不多见,选择哪种运营模式并无可供参考的成熟案例。

一般来说,线路的运营利益相关方有政府、社会资本和乘客,运营模式选择的科学决策中,需要遵循帕累托最优法则,这是一种多目标决策,确保资源分配处于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决策过程往往受决策者主观意识的影响,领导者在决策时要对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對可能产生的利益和损失做出反应。

实践中,为最大程度的控制风险,保证线路运营的持续顺利进行,建议优先考虑选择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合理的合作模式,引入有专业运营经验的单位,考虑不同合同类型的适用性特点,谋求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五、小结

不同种类的轨道交通进入了同步发展时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悬挂式单轨交通作为新型轨道交通制式,优势明显,应该采用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选择专业运营商,提高运营效率,保障各相关方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适用性分析[J].秦武,王琳.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03)

[2] 铁路旅客运输市场化运营的探索李岸隽[J].王磊.科技与创新.2014(02)

课题名称:2021年度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校级专项委托科研项目“悬挂式单轨交通行车组织方案研究”(项目编号:ZX2021001)。

作者简介:赵义军,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工程,交通规划设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猜你喜欢
市场化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兴安岭地区碳汇量市场经济化机制初探
“经营人才、推进快速成才”模式探索实践
文学网络时代的狂欢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