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1-12-06 19:28张滋婼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素养

本文就高等学校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教育管理的政策以及措施,从中获取经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采取合适的措施,并且通过对其他学院学生的管理措施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的经验,找到辅导员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从而通过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具体分析,找到突破口,发现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解决管理现状,使辅导员职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快的进步,解决日常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不断减小,学习上效率也可以获得明显改善,学习成果也更显著。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提出相关策略,从而推动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改善。

1、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相关研究分析

1.1研究背景

21世纪,高等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日渐增长的态势,相关的改革政策引发高职院校招收的人数也逐渐增多,规模不断的扩大,这种情况突出了高等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规模扩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如何使高等教育发挥出功效,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是向前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调查显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仍然出现不同的问题,高等院校院系众多,院系之下又细分专业等,在这种情况下,以班级为单位,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意味着班级管理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加,日常管理的工作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表现在师生之间的问题,同学之间日常的交流,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由于个别学生第一次身在异地上学所引起的心理问题等都需要得到学校的关注,如何在以班级为基础的情况下,开展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在学校为学生营造家的归属感是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目标。而教师和辅导员是学生入校以来不管是日常事务还是学习问题都是最常接触的,最能够掌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和各方面的问题,从而应该合理利用这个方法,加强辅导员和学生联系,掌握学生的实时动态。该部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到本篇论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高职院校对学生日常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分析,对学生进行采用调查问卷或者谈话的方式,询问学生对于辅导员管理中认为存在欠缺的部分,将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得到具有真实性和高效度的结果。这种方式可以使辅导员了解到自身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开展讨论会,进行反思,从而使辅导员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1.3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的中国的發展速度持续加快,综合国力提升的同时也带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和学生,从而促进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深入探索,通过多种渠道的查找,其中去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网络搜索、知网、维普查阅浏览等方式发现,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研究的相关的书籍和论文,数量十分之多。可见,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探讨者对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通过对这些文章,论文和期刊的分析得知,对于高校辅导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开展现状以及解决策略等两个方面。

曹建设的《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提出,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者,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但是部分高校辅导员中出现知识体系不适应,思想意识淡漠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需要辅导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明确目标提高认知,从而拓展辅导员的成就空间,使辅导员感受到属于自身的职业归属感[1]。

张燕玲和李艾诺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提升方法探析》一文中提出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辅导员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坚强的理想信念,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素养,具有较高的分探查析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品质这几点职业能力素养,通过自身的能力来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成长成才[2]。

苏亚杰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一文中得出高校辅导员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提出高校辅导员存在问题的几点原因,工作内容缺乏具体规定性,提升职业能力的措施不完善,能力提升的制度机制不完善这几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选聘,优化机制,改革管理,加强改善,提高辅导员的能力建设[3]。

赵景云,梁国平和颜俊儒在《试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一文中提出在新时代如何提高辅导员职业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包括加强职业文化建设,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核心素养, 满足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需要,,推动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不断提高,总而言之,职业核心素养是高校辅导员教师完成工作任务应该具有的关键素养[4]。

周文琴在《浅谈“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处之道》中指出要想和学生相处好,首先要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知道他们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日常想法,兴趣所在,才可以和学生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交流,学生也愿意敞开心扉与辅导员沟通,共同构建班级上好的氛围[5]。

通过对这些论文的分析得知,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管理层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弊端,但也不可否认,学校,教师,乃至辅导员为管理工作所做出的努力,但是我们应该让这些措施更好的实行,发挥出它的功效,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具体化,这是对学生的负责人,也是教师对自身职责能力的肯定。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高职院校辅导员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维普期刊、会议,论文等有关教育学各科相关理论著作和网上资源等途径对相关的发展背景和理论依据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进一步地分析,更好地了解国内学者们的研究现况与成果,从中得到启发。

2.行动研究法:

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论坛、研讨会,反思会等。

3.逻辑分析法:

通过查阅高职院辅导员的发展现状的相关的论文和文献,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出现管理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根据具体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方法,以推动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为核心目标,使其职业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3、结果和分析

3.1针对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出现不足之处的具体情况的分析研究

3.1.1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信息了解较为缺乏,不能够将管理措施落实到全面。

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包括在学生入学之后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和考试以及各种奖项的评比工作,这些都会有辅导员的参与,简而言之,辅导员在大学是除去教师之外最常接触的老师,因此辅导员在大到院系管理,小到班级管理中都发挥着中重要的角色。而辅导员因为日常自身工作比较繁杂,工作范围也比较广,对于学生的管理和工作主要是通过班级中的班干部,将所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上报,这样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程度不够深刻,不利于管理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班级思想政治的建设。

3.1.2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对学生的心理建设不够完善

从教育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每年入学的新生数量会逐年增多,学生每个人都使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拥有着鲜明的品格和处理事情的人生态度,特别是现在学生和大多数辅导员存在着年龄的差距,和辅导员进行密切的沟通可谓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心理情况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无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1.3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素养由于工作的开展,无法得到提升

随着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加,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也越来越多,而辅导员的能力无法满足学生思想教育课程开展的需要,职业核心素养较低,日常管理中容易出现错误,不仅不能够完成日常工作,反而增加了自身的压力,所以应该根据这种情况,应该具体针对辅导员开展有效的解决措施。

3.1.4辅导员无法对学生进行正规的学习和就业指导

辅导员作为专职管理人员,对学生所学专业的具体学术知识的了解不如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学业指导方面出现断层或直接忽略。例如,有些高校辅导员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指导,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缺乏职业竞争力。另有部分辅导员因为日常事务工作繁忙,认为学生的学业、就业与自身联系程度不深,与辅导员没有直接关系,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业帮助和就业指导。但学生在校除了学习成绩,还有综合素养的提升,硬实力、软实力的综合提升目标,而其实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在某些时候对应的是学生心理的波动,辅导员只有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结合现状,对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核心素养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

3.2.1创新管理方式,密切关注学生日常情况

辅导员对于班级的管理,对于不同的事物主要是通过班干部进行开展的,将内容下放到班级群之中,对学生进行简要的通知,这种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可以解决,但是这也需要班级干部积极的动员起来。但是对于刚入学的来说,学生思维模式停留在高中时期,对大学日常管理的方式不够清楚,辅导员可以将重要的事情通过开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叙述,加深学生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对大学的课堂模式以及日常生活的方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降低学生刚进学校的无助感。并可以让学生将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写出来,也是对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大一的学生。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对自身有了明确的人生规划,在校时间会缩短,所以根据各个年级的具体情况辅导员在进行具体了解之后,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使措施更加行之有效。

3.2.2以班级为单位,与学生进行具体的交流得知学生内心的想法

每个院系有数个班级,而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同,辅导员不仅要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各班级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协调好辅导员和各班级以及各个同学之间的关系。只有辅导员的能力得到学生的认可,具有一定的信服度,各项工作才可以更好的开展,所以各院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发挥着中重要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学生对于辅导员的认可度增加,才会针对班级和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辅导员进行沟通,解决问题。

3.2.3满足辅导员的学习需求,系统的安排辅导员进修学习的时间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可以不断地进步,学无止境,辅导员的资质和职业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的落后,以前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不再适应现在的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转变自身的思维模式,使自身的想法更加年轻化,贴合学生的思维模式。辅导员不仅应该学习管理相关的知识,也应该拓展自身的知识层面学习心理研究等方向,也可以根据时代的潮流,与学生处在同一个发展层面,这样作为辅导员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职责,为学生更好的服务,建设优良的班集体。

3.2.4优化招聘方式,完善信息,使辅导员能够发挥自身的长处

在部分高校中出现辅导员对自身所管理专业的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擅长,无法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就业方面提供正常的指导和建议,反而采取敷衍学生蒙混过关的态度,这种情况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强烈关注。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在招收辅导员时应该结合每个专业的情况,招收符合标准的辅导员,这也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使每个辅导员都能够发挥自身的长处,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

4.结论分析

通过对国内论文研究和阅读期刊得知,国家对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但是经过调查可得,目前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令人十分的担忧,显示出了加强辅导员班级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调查可得,辅导员管理班级容易出现对学生的信息了解较为缺乏,不能够将管理措施落实到全面;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对学生的心理建设不够完善;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素养由于工作的开展,无法得到提升;辅导员无法对学生进行正规的学习和就业指导等几种问题,但是高校在班级管理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需不断的进步。因此,高校的辅导员,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发挥自身的功能,各司其职,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和严谨,有效的为学生服务,让学生获得家的归属感,并且通过造成目前班级管理现状的成因分析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大措施的实施力度,使每一项政策落在实处,才能够解决目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建设.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江丛刊,2020(01):192+194.

[2]张燕玲,李艾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提升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09):10-11.

[3]苏亚杰.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赵景云,梁国平,颜俊儒.试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J].人才资源开发,2018(19):46-47.

[5]周文琴.浅谈“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处之道[J].新西部,2018(20):124+79.

作者简介:姓名:张滋婼,民族:汉,性别:女,出生年月:1988.04,籍贯(省市):辽宁省 凌源县,职称:初级职称,学位: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此专题研究报告依据科教创新研究重点课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结题)课题编号:KJCX14155。

猜你喜欢
辅导员职业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高校辅导员所需素质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我爱的职业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