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化建设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2021-12-06 19:28闫丽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生活环境信息共享

闫丽君

【摘要】高校是科学发展的斗争第一线,它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历着一场信息化革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跟上信息化建设脚步,由于水平不一,一些高校还只是停留在校园网这种普通阶段,即便有些学校已经建成了数字化校园,但由于系统的复杂性,让智慧校园还是存在诸多的不足,这就与信息化建设脱轨了。因此,本文就阐述了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信息化建设中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策略,希望在对广大高校教学、管理、服务、生活等方面展开一系列变革的基础上,实现智慧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生活环境;内部循环;信息共享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的主要特征

1、知识与信息共享

网络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高校来说,要充分利用网络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校园建设中,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对高校的所有信息进行分类、总结,让师生能通过这个系统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既而在校园内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内部循环[1]。

2、智能终端的广泛运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智能终端技术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师生所配备的必须装备,随着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将原本较为复杂的人、事、物更简单的进行获取,让师生在全面了解校园环境的基础上掌握周围人、事、物的活动状态。这不仅能促进高校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还能营造更好的校园生活。

3、与社会环境接轨

其实智慧校园建设理念是与地球村相通的,目前,高校已不再是单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了,而是应当尽快与世界相通,智慧校园的存在可以将社会环境紧密相连,通过对社会现状的了解来获得相应的信息,既而改变高校的教学模式,让教研同世界接轨,促使高校教育事业顺利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中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策略

1、硬件平台的建设

(1)能效管理要求

在信息化背景下建设智慧校园,首先要考虑到后期运维经济性指标,而为了降低这些运维费用,就要对电力、机房、人员等方面展开充分考虑。其次,将传统的多系统分散部署进行废除,然后采取“一用一备”的方式将不同管理系统的服务器集中到机房,其一是为了缩小传统分散部署的空间,其二是免除对这些服务器提供不间断电源和空调,既而从根本上降低运维成本。为此,在智慧校园建设中,要采用能效管理方式,将服务器部署到云服务平台,只有对能效管理要求展开充分考虑,才能避免各项设备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2)硬件平台构架

一般情况下,智慧校园硬件平台包含了云储存、容灾系统、数据仓库等,高校在建设中,要对智慧校园的应用规模展开考虑,比如有线网络的建设应当由应用来决定,如果应用系统中没有较多的视频、大文件等,那么使用百兆或千兆的网络即可;反之,若应用系统有大量视频、文件等,就要采用千兆和万兆的有线网络才能满足高校的日常使用要求。此外,高校在应用系统中,如果只是将无线作为有线的补充,那么在无线网络建设时,就可采取重点区域覆盖方法,若智慧校园应用中涵盖了移动学习、管理等,那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无线网全覆盖。但如果将WIFI与第三方通信合作,其后期运维与管理就很难保障服务的可靠性,在运用中也会受到较多的限制,面对于此,就可作为接入补充使用[2]。

2、软件平台的建设

在智慧校园软件平台建设中,高校要对已有的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但这种整合并不是直接把应用系统进行接入,而是要面向用户的思想,打通流程,以完备的功能连接为师生提供绿色通道。比如将新生入学、财务、教务、后勤、离校等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既而达到易操作、查询的目的。

(1)录播与数字化学习系统的整合

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在慕课、精品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也录制了很多教学课程放在网络平台上供师生观看与学习,但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教学录像没有与实际课程相整合,同学们只能从入口来搜索自己所需要的录像资源,这就让使用过程变得复杂。但智慧校园建设中,可以采用数字化学习系统,将现实中的教学活动放在网络化管理中,同学们只需登录账号就能查到相对应的课程,而在课程导航下能看到各个老师的授课信息,再点击进去就可直接访问公开课课程录像,之后同学们就能自主选择资源,无需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查找。

在数字化学习系统中,同学们可以点击课程参考链接,并直接获取馆藏图书和电子资源,这就省去了访问图书馆的时间。而老师就能把录播好的课程信息直接传入到数字化学习系统中,为了让老师全面了解同学们对课件的学习情况,就可改变课程的发布方式。比如当同学们对知识点学习了十分钟,那么系统就会自动弹出一个练习窗口,待他们完成习题后方可再次进行学习,而老师就要把练习成绩直接记入到平时成绩中。除此之外,老师也要从基础知识讲解中走出来,实施翻转课堂,对课内外时间重新进行调整,将决定权交还给同学们,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课件,这种个性化服务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又能减少在基础知识学习中的枯燥感,从而让老师真正做到“授业”“解惑”[3]。

(2)教学管理系统

所谓教学管理系统,其实就是对课程编排、成绩、评价等功能进行管理,它能与多媒体教室集中控制系统进行对接,而这个控制系统就要根据课程的具体信息来对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展开控制,从而实现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此外,教务系统还能与机房管理系统进行对接,这一行为能从根本上避免多媒体教室出现闲置的情况,使得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极致化。

(3)数字图书馆

智慧校园建设中,可以运用数字图书馆,它能为高校所有的图书和电子资源提供检索服务,让同学们能通过第三方系统所提供的检索口来实现无缝交互体验。这种方法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来说,其资源更加丰富,且能通过手机、电脑等实现移动检索。

(4)一卡通金融服务

高校可以在一卡通的基础上,做好微信、支付宝、网银等服务的对接工作,让师生能在网络圈中实现空中转账、充值等功能。这种校园电子账户它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可以设置统一支付平台,不论用户选择什么样的支付方式都能完成既定目标。

(5)大数据和云计算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不同应用系统都可以使用云服务,比如把校园整合成“校园云”,使用者无需關心信息来自于哪个系统,只凭自身的角色就能获取到自己想要的数据,而这种拥有强大云计算、资源调配等能力的服务器,既能保证云端各系统的突发访问,又能提高系统的真实可靠性。此外,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应用评价、状态、趋势等作出分析报告,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比如通过大数据来获取食堂就餐密度,然后制定合理的就餐时间,或者通过大数据来获得用户的访问习惯和热点,根据他们的需求展开针对性服务等,既而为高校研发各类APP提供数据支持。

结论

根据以上相关阐述和分析,智慧校园建设的规模大、投入大、周期长,在建设中要以技术和教学为前提,重视数字化资源整合,关注教学中的各项功能,既而在实现管理体制革新的基础上,让智慧校园成为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化平台。

参考文献

[1]朱爱群. 基于核心IT能力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3.

[2]李瑞杰. 智慧教育视域下高校智慧体育构成要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20.

[3]朱建良.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研究[D].宁波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姓名:出生年份:1981 年 4 月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山东济南 学历: 本科 职称: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网络安全,大数据

猜你喜欢
生活环境信息共享
环境教育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公共危机事件机理及对策研究
横向动态联盟的信息共享效应研究
基于WebGIS的合肥中小企业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
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业服务化客户逆向服务研究
中国铁水联运信息系统物理框架设计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构建和谐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规范语言
爱在其中 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