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路径探析

2021-12-06 19:59勾波刘永昌马妍王茹春张静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勾波 刘永昌 马妍 王茹春 张静

摘要:现在高校非常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措施。新一代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起到重要作用。本论文主要从协同创新的内涵及其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协同创新育人机制构建的基本路径进行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路径,希望为研究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路径选择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高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党政齐抓共管、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目前依然存在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健全、协同育人效果尚不明显、协同育人水平有待提高的现状。为此,运用协同创新理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育人机制,对于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协同创新的内涵及其特征

1.1目标共同性

系统中各子系统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自追求的目标并不一样,而是具有多样性。协同创新就是要在各子系统中进行协调,形成共同的目标,重新组合各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子系统的合力实现系统的共同目标。

1.2系统开放性

系统中各子系统要实现资源共享、要素组合和信息交换,有赖于顺畅的沟通渠道。倘若整个系统处于完全封闭和孤立的状态,各子系统将无法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协同创新活动也就无法得到顺利实施。

1.3机制协调性

协同创新活动是建立在系统各要素的有效协调和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必要的工作协调机制,即观念创新机制、交流沟通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以及评价监督机制等,才能保证协同创新活动的顺利实施。

1.4效用非线性。

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关系,不同系统的相互作用也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即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各子系统所不能达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效果。“也就是说,从系统层次到子系统层次,不仅有量的积累,更主要的是产生了质的飞跃”。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形成

从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内部来说,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分离,还未建立完善的协调工作机制。宣传部、党工、团委等与思想政治教师、一线的班主任、辅导员各自为政,缺乏思政教育工作信息的共享,多头行动,缺少沟通联络的渠道和联动机制。各部门对学生德育考核缺乏客观全面的工作机制,往往以课程的成绩作为学生德育的考核标准,并未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考核、评价标准。

从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外部来说,家庭、高校、社会、企业与各个高校之间的协同发展存在障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每个家庭的教育密不可分,高校之间的经验、方法交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方式,社会的风气影响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企业实践的结合都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就当前的情况来说,各部分之间缺少合作和相互联动的平台,因而无法形成思政教育的有效合力。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平台尚未搭建

从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育人平台来说,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平台没有充分发挥其理论教育的效果,部门高校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发和教师的选择,开设课时不足,或者不开设与思政课程相关的课程,理论教育的不足,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行教育不够,无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平台来说,部分高校缺乏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导致不少学校要求的社会实践流于形式。部分高校与企业,政府及事业单位缺乏合作的协议和平台,导致不少学生无法找到优质的实习岗位,部分高校在社会实践方面管理比较松散,学生通过不正当手段敷衍地应对实习要求,不少实习证明流于形式,最终导致学校教授的理论与现实的社会实践相脱节,无法协同发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协同创新育人机制构建的基本路径

3.1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理念理念

创新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目标不统一、协调沟通不顺畅、联合育人不到位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树立协同创新的理念,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系统的培养和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既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价值所在。协同创新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党政管理部门以及大学生群体统一到这一目标上来,并为之进行不懈追求和奋斗。

3.2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平台

稳定统一的平台是顺利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参差不齐、整合资源合力育人效果不佳的现状,有必要搭建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

3.3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团队

团队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活动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力量薄弱、团队素质不高的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团队。

3.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领域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和领域都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滞后、教育载体单一、教育方法陈旧的现状,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载体和教育方法等多元要素进行优化和调整。团队之中还可以相互协同,针对不同的教育客体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组建思政协同发展团队,要挑选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知名度的教师或者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能力突出、业务出众的骨干,这样才更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只有组建优秀的团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协同各方因素,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鑫. 协同理论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05)

[2]张琼.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探究 [J]. 内江科技. 2019(01)

[3]刘莉莉. 基于协同理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探究 [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08)

[4]史祝云. 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J]. 决策探索(下). 2018(05)

[5]刘雪珂,周晓波.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建融合共生探究 [J].现代交际. 2018(11)

[6]廖进,蒋志学,何晓琼.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J].文教资料. 2007(27)

[7]刘璐,吕文香.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2(05)

[8]梁艳.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初探 [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2021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项目名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ZJB1421176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