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策略

2021-12-06 19:59李洪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生态工程建设策略林业

李洪岩

摘要:近年,国民对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愈发关注,国家和地方陆续推出了利好政策,给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各个地区都涌现出了大量的林业生态工程,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对于改善气候环境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投入资金较少、缺少科学规划、管理不够精细等,这种不利局面必须加以改善。对此,林业管理部门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打造高水准的林业生态工程项目,持续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从而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新形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策略

1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与其他项目不同,生态林业项目较为复杂,周期较长,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林业产业才能保持长期、良好的发展。一方面,合理配置和利用森林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既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又能有效保障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发展的协调统一。

1.2坚持利益协调统一的原则

当前,社会生产对林业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林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开发当地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虽然现阶段林业资源是可再生的,但为了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注意保护林业资源,而不是牺牲生态效益。因此,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必须坚持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适度发展,采伐与种植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

2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存在过度开采现象

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均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支持和保障,所以我国的资源消耗量呈持续上升态势。部分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了林业产品的价格,忽视了林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味加大林业资源的开发力度,极大地破坏了林区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阻碍了林业可持续发展。林木砍伐范围加大,导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林地资源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我国水利部门调查发现,我国水土流失面積占土地面积的30%左右,这一现象降低了生产和生活质量。

2.2缺少科学规划

为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需要有科学严谨的工作计划方案为指导,由素质高、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负责实施各项工作,任何一个先决条件不满足都可能会引发工程质量下滑的问题。目前有些地区尚未结合自身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所用技术措施不够先进合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活动没有定期组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树种比较单一,种植间距设置不当,使得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差。再加上与其他产业发展相脱节,违背了综合治理的原则,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价值发挥因而受到了阻碍。

2.3管理较为粗放

首先,林业生态工程设计阶段的勘察和设计工作成效不佳,实地勘察不到位,所得数据不完善,没有基于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各个地区林业生态工程项目设计大同小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成本过高、树种单调、缺乏特色等问题。其次,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不够严格,相关部门的监管缺位,给违规操作制造了机会,以次充好、偷工减料频频发生,对工程质量的危害极大。最后,抚育管理阶段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不够精细化,未在规定时间采取对应管护措施,不但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而且威胁了林木的健康生长。

3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优化策略

3.1应加强观念建设,鼓励全民参与

推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要加强观念建设,鼓励全民参与。一是加强宣传,让全体公民了解生态保护和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态意识,共同参与生态林业建设工程。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为生态林业工程提供充足的资金、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完善生态林业保护和建设的相关法律制度。森林执法立法全过程有法可依,建立相关法律保障,坚决打击林业生态工程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控制森林执法过程,维护法律尊严,最大限度发挥法律效力。

3.2利用政策引导推动林业建设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涉及一些企业和个人的直接利益,会引发多种纠纷,从而阻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因此,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使当地政府、企业和个人主动参与林业工程建设。为推动工程建设有序开展,政府可以出台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和制度,为其免除部分税费,从而更好地满足参建各方的利益诉求。另外,在工程建设中应结合发展需求加大资金投入,丰富融资渠道,如在银行贷款中合理延长还款期限,并且协助相关企业与民间信贷组织构建信贷合作关系。

3.3采用封山育林方式

人们的活动会对林木生长产生巨大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削弱这种影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封山育林,禁止当地群众在林地种植、放牧、樵采,借助于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促使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健康。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与当地群众进行沟通,获取他们的支持,将封山育林的持续时间、具体范围告知群众,才能保证封山育林的顺利落实。在封山育林的区域要设置围栏和警示牌,让群众注意避让,防止不知情的群众进入此区域,制约森林的自动更新。这一方法通常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域实施,投入成本不高,取得的效果显著,深受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参建主体单位的青睐。

3.4支持民生林业发展

充分发挥民生林业的作用,努力实现“因林富、因林美、因林绿”的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方优势,全面拓展市场,实现国家增税、企业增利、农民增收、产品增值。同时,要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和公益林抚育工程建设,指导规划社会造林、特色经济林基地、速生丰产林、珍贵树种林、生态公益林的实施,增加林业生态工程实际产量,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

3.5优化林业经营方式

每个地区通常会有一些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特色资源,建设生态林业,将林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相关联,打造当地独有的特色产品,会对大众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例如,可以根据地方气候环境优势栽种果树,推广和销售果品,利用品牌效应增加利润。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和配套设施,让各个地区的游客既能享受回归自然的奇妙之感,又能获得现代化、便利化的旅游服务,是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协同开展的成功例子。

3.6重视技术保障,加强“三防”工作

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投入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需要积极推广新品种及新技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大乡土优良树种的推广力度,促进特色林业经济发展。另外,工作人员需切实做好森林火灾和乱砍滥伐问题的防治工作,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我国每年都会有部分森林资源由于遭受病虫害而受到损失,因此,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完善病虫害预报、预警机制,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以推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有序开展。

结论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有关部门要正确认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基于发展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全面保护我国的林业资源,进而为绿色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孟彩虹.强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对策[J].现代园艺,2018(20):153.

[2]闫辉.生态环境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5):185.

[3]罗彦召.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J].智能城市应用,2019(8):77-78.

[4]洪沛娜.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0(17):66-67.

猜你喜欢
生态工程建设策略林业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