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

2021-12-06 19:59何龙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何龙

摘要: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系统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脉络,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个坚持”,才能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的思想。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脉络、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脉络;核心要义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脉络

党和国家如此高度重视法治原因有着历史因素。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从世界历史看,国家强盛往往同法治相伴而生。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对此曾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靠武力,第二次靠宗教,第三次靠法律。惟有法律的征服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帝国征服世界,也给世界送去罗马法律。罗马法律的基础之上,又诞生了这个德国法律,法国法律。罗马法对世界影响深远。从我国历史看,凡属盛世都是法制相对健全的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行法治、践行法治,中国才有了今天蒸蒸日上的局面。从汉唐强国到清末积贫积弱,从文革的动荡到现在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也充分印证了习近平同志从历史角度作出深刻的总结:“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在法治方面的论述据不完全统计有二十三次之多,其中最核心的、最关键的就是“十一个坚持”。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法治道路。

(一)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属性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保障人民权利为根本目的,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依法治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方面。法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凸显了社会主义法治的人民性。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道路问题至关重要。沿着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前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败。实践中,有的国家就是因为简单照抄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结果不但没有实现善治,反而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导致人亡政息。南斯拉夫在政治强人铁托治理下推行人治虽然取得一定发展,但铁托亡故后,这个国家就分崩离析。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一)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法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联系起来,施行良法善治,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最基本方略,强调法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基础作用。

(二)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习近平同志反复重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就是体现了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一)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是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的源头和统帅。公民、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应当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履行相应义务,不能有超越宪法的特权,违反宪法的行为应当予以追究。

(二)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具体而言,立法上追求“善法”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执法上推行“阳光”执法要坚持:规范执法、效率执法、文明执法;在司法追求正义要做到:公正司法、民主司法、效率司法;社会大众在守法上要做到对民族、道德、国家的认同。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努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理念。

(三)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当今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期,外部环境出现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多,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变得十分紧迫。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从涉外法律规则的制定、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入手。

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保障是:坚持建设高素质的法律人才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

(一)坚持建设高素质的法律人才队伍。法律人才队伍包括:法治专门队伍,法治服务队伍,法律教育队伍。法治专门队伍是从立法队伍、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和法治监督队伍建设的角度,强调法治专门队伍对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法治服务队伍指的是律师及法律工作者队伍,法律教育队伍是各类院校的法律教师队伍。

(二)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之所以要抓住关键少数因为为领导干部掌握了执政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方面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突出法治考核和法治督察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个坚持”,是对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重要经验的全面总结和理论升华,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具体举措,既有正确的认识论,又包含科学的方法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怀德.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J].人民法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

[2]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J],光明网2020年12月09日11版

[3]王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方法贡献[J].载《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

[4]李俊.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科学立法思想的系统诠释[A].北京市法学会、天津市法学会、上海市法学会、重庆市法学会.《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1年第3卷总第51卷)——京津沪渝法治论坛文集[C].北京市法学会、天津市法学会、上海市法学会、重庆市法学会:上海市法学会,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