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吉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2021-12-06 19:59史洪雷孙文博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吉林省供给农业

史洪雷 孙文博

摘要:2015年12月24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特别强调要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实现改革的核心目标,即通过农业自身的不懈调整,让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供给充足、品种和质量与消费者的需要和偏好紧密契合,形成结构合理、多方面保障充足的有效供给。

关键字: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吉林省

一、乡村振兴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强者,农业必须是强者。”中国要美丽,农村一定要美丽;如果中国想要富裕,农民必须富裕。长期以来,“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农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这一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后对新时期“三农”工作作出的新决策,是我们党农村发展理论的又一重大飞跃,标志着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要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按照工业繁荣、生态宜居、农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管理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是农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20字方针不仅在表述和内涵上赋予了新的内涵,而且在目标和要求上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业供给侧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待进一步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获得经营效益的基础。以大豆为例,2017年吉林省大豆整体质量下降,大豆平均整粒率低于90%,略低于上年,范围为73.6%-96.7%。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比例分别为10.0%、53.3%、23.3%、3.3%和3.3%。未达到五级的比例接近7%,其中一级品较2016年下降26.7%,三级以上(含三级)大豆占86.7%,较上年下降10%。平均破损率7.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因此,在种子的选择、保护、收获和运输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质量问题。

(二)农业技术创新缺乏有效性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决定企业能否在竞争中持续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关键。目前,东北地区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如主要從事土壤改良剂、有机无机复混肥、菌肥、中高端液体肥料等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黑龙江沃丰农业集团,通过自己的实验室和科研工作站,通过粮食深加工,开发先进的盐碱地改良技术,修复受损、酸化的黑土,在试验田开展“蟹稻共作”、“鸭稻工作”等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2019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农水稻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日本佐助株式会社与韩国首尔大学合作成立“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优质粳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开展优质粳稻遗传改良理论和方法及栽培、收获、贮藏、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优质粳稻育种效率和品质,促进全省优质稻米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吉林省投入3.2亿元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解决环境污染,实现土地施肥。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在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方面的能力和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主要问题出现在组织结构上。

(三)金融供给有短板

一是涉农贷款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轻科技研发为主,其中涉农金融贷款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农资农副产品流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占贷款总额的37.3%,用于农业生产的贷款相对较少,农业科技贷款仅368亿元,农产品加工贷款,,生产资料制造业贷款农田基本建设贷款和科技贷款余额比去年有所下降。其次,农村金融服务的供求匹配不够准确。随着现代农业资本密集度和产业规模水平的显著提高,其不再仅仅是“小、短期、分散”的周转需求,而是“长期、大规模、集中”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与此同时,现代农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从单一的融资需求转变为农产品定价、风险管理、资本化管理等多种需求。农村金融的发展跟不上“三农”发展的新趋势。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

(一)改善农产品供给结构,推进品牌农业建设

发展品牌农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产品中国品牌转型”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消费方向由单纯的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更加注重品牌消费,即,加快农业品牌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政府应大力扶持,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品牌,提高供应能力。努力用一个品牌活一个产业,一方面富民,帮助农民企业参加各地举办的农产品交易会,吸收其他地区的品牌经验,联合省内外知名品牌,快速进入高端市场,提升品牌竞争力。

(二)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要切实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科研合作模式,依托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加强创新驱动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向生产区传递先进技术,将专业队伍与农民需求充分结合,使先进农业技术更好更快地进入千家万户。各地要以科技为先导,在发展路径和重点的选择上明确自己的"地方特色",找到农业科技的切入点,不断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切实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要进一步增强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倾斜,大力支持和发展以服务农村为主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互惠基金合作社等多元化金融服务机构。同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确保地方新增存款用于地方贷款的比例,着眼于推进农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水平。深入研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资金需求,研究运用好支持农业的金融政策,加强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防止虚实转化。

参考文献:

[1]许经勇.创新供给满足新需求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J].学习论坛,2019 (1).

[2]王传彬,罗娜.国外农业供给侧改革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农业, 2018 (21).

[3]张慎娟,陈晓键.国外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8 (11).

[4]韩长赋.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指导乡村振兴[J].农村工作通讯, 2018 (7).

作者简介:史洪雷,吉林省长春市人,硕士,讲师,吉林工商学院金融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孙文博,辽宁省本溪市人,在读博士,副教授,吉林工商学院金融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基金项目:1.吉林工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吉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院社科合字S[2021]第037号

2.吉林工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吉林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 院社科合字S[2021]第028号

猜你喜欢
吉林省供给农业
奔跑的小浪花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供给侧”何以流行
反腐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