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格局下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思考

2021-12-06 07:55李睿思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双循环旅游业

李睿思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卫生局势的不断变化,党中央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提出了“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局势下,旅游业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旅游大省云南省正面临着旅游产业竞争力下滑、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本文借鉴大都市圈理论中“辐射”、“带动”的观点,旨在通过旅游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云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尽早复苏旅游业。同时凭借云南省区位优势,与东南亚地区共商共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浪潮。

关键词:双循环;旅游业;大都市圈理论;

一、引言

中国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体系深刻变革带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而新冠疫情的反复甚至在部分地区的恶化,又加剧了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摩擦,阻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在2020年5月14日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2019年,中国旅游行业创收6.6万亿元,而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总收入仅达到4.13万亿元,这是自2015年来的中国旅游业发展低谷。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云南省也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冲击,旅游业收入自2019年的10679.51亿元下降至6780亿。由此可见,旅游业的早日复苏,尤其是对于云南这类旅游大省来说刻不容缓。

有学者认为,旅游业这类外向型产业是落实我国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最佳平台之一(徐彤,张毓利,2021)。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禀赋的特点,国内大循环将加剧国内旅游业竞争,使得旅游产业生命周期缩短(李东 2021)。因此“双循环”格局对旅游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产业转型与革新迫在眉睫。

站在“双循环”的时代背景下,帮助云南省旅游产业打破发展瓶颈,不仅加快了云南省嵌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为西部地区构建产业融合利益共同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后疫情时代云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横向对比

1.云贵川三省旅游业整体发展状况

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是我国西部的旅游大省,因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相近,旅游产品也呈现同质化现象。以下选取5A级景区数量、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产业收入对比三省的旅游产业竞争力。

在5A级景区的数量上,四川旅游资源最为丰富,拥有13家5A级旅游景区。乐山大佛、峨眉山、九寨沟这些旅游景区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自2015年至2019年,四川省接待国内游客人数逐年攀升,2019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数为7.5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人数为414.8万人次,带来了11454.5亿元的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4.4%。①贵州省虽然总面积只有176167平方千米,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尤为迅速。目前,贵州省拥有7处国家级5A景区,以少数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及多元山地文化吸引着海内外游客。云南省共有8处5A级景区,2019年接待海外入境旅客1484.9万人次,接待国内旅客79977.8万人次,创收为11035.2亿元。

综上所述,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起步早,但在云贵川三省中产业竞争力下滑,除了有周边旅游地竞争加剧的影响,还有监管不到位的原因。盲目扩张、超额接待、强制性消费的问题屡次出现,这与旅游从业者素质低下分不开,更多的是缺乏政策引导。长此以往会遏制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纵向对比

1.疫情前后云南省节假日客流量对比

2019年春节期间,云南省共接待游客3464.06万人次,同比增长20.22%。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多个文化旅游场所暂时停业,大型活动停办,多个博物馆闭馆。春节黄金周七天,昆明市累计接待游客184.12万人次,同比下降81.84%;总收入为15.12亿元,同比下降76.52%。旅游市场中省内旅游占主要地位。

随着全国范围内疫情防控成效显著,2021年春节期间昆明市共接待游客380.83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春节期间游客接待量的37.55%;实现旅游总收入18.47亿元,同比增长22.11%,恢复到2019年春节旅游总收入的28.67%。云南旅游市场逐步回暖。

三、新格局下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

1. 以“点”为“轴”撬动云南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结合上文中的数据来看,云南省内昆明市、丽江市、大理自治州旅游业竞争力相比其他地区来说较强。临近昆明市的红河州和玉溪市,毗邻丽江和大理的迪庆、怒江、保山等地,旅游业发展仍比较落后。

在地理空间上,昆明作为滇中城市群发展的“火车头”,是滇中唯一的主中心城市。要围绕昆明市建设区域性旅游路线,首先要确保的是交通上的互联互通。截止到2021年为止,红河州还未建成机场。红河州建水县没有高铁站,红河州元阳县没有火车站。虽然因为人流量和施工难度的限制,这些区域一时间无法实现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昆明市可以与这些地区优势互补,资源互通,打造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品牌,用创新拉动品牌和服务升级,拉动更大的内需。

2.线上线下大循环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近几年来,以网络购物、直播购物、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迅速发展,零售额连创新高,显示出新型消费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互联网+旅游业”的新业态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软件大量普及,也无形中催生出许多“网红”景点,年轻消费者中还形成了到网红地打卡的时尚风潮。以此为启发,云南省各旅游

景点因把握机会,乘势而上,塑造热点,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二)以开放心态投入国际大循环

“十三五”以来,云南积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互联互通,积极加入到澜湄合作、滇缅合作等多双边区域合作中去。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供应链中断,云南入境旅游市场发展也受到阻碍。但要建设真正的双循环格局,就要以开放的心态投入到国际大循环中。对于旅游业来说,要借助中越、中老、中缅等国际通道,依靠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吸引海外投资、海外游客。同时,云南省应该凭借自身区位优势,将发展成果惠及东南亚一些欠发达地区,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双边合作。

四、结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云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省各区域相互带动,共同发展;国家的發展,离不开全国各产业的欣欣向荣;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来普及发展成果,分享发展经验!

参考文献

[1]杜方鑫,支宇鹏. 中国与RCEP伙伴国服务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经济实证,2021(4):132-135.

[2]林桂军,郭龙飞,展金泳.“双循环”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国际贸易,2021(4):22-31.

[3]宋芳秀.中国出入境旅游:特征、问题及对策[J].国际贸易,2020(11):77-84.

[4]夏杰长,肖宇,孙盼盼.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促进中国产业升级:理论逻辑与政策思路[J].国际贸易,2020(6):4-13+79.

[5]卢进勇,张晨烨,张航.科学理解“双循环”需要破除五个认识误区[J].国际贸易,2021(4):4-13.

[6]陕西教育学院数理工程系.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及其模型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15.

[7]王兆峰.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管理,2009(8):31.

猜你喜欢
双循环旅游业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依托工会优势,践行“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双循环”实训模式研究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人力资本投资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