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分析

2021-12-06 07:55蓝嘉益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

摘要:初中生物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一门探究自然发展规律、人体组成与运行的生活学科。初中生物与自然联系紧密,与生活如影随形,注重对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模式拓展,不断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气息对于教学水平提高与教学创新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将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探讨基于生活化视角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

引言:生物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是一门观察实际生活的自然学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模式拓展,有助于提高生物教学的现实化水平,能够拉近教学与自然、人文等的距离,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与提高,不断促进其学业水平与自身素养的提高与进步。

一、初中生物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生物本身就是对于生活规律的探索与发现,因而其教学也应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只有通过密切的实践性理论知识教导与贴合实际的实践活动配合,初中生物教学才能够达到其创设之初的原本目的,从而更好地促进对于学生自然知识的教导,不断提高其发现生活,掌握生活规律的本领。另外,通过对生活实例的探究与讲述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进而有助于其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不断促进其个人能力的进步。因而从丰富教学手段以及促进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说,生活化模式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是我们应注重关注并思考的教学方式。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措施探讨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学生们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学生通过将自身经验与知识点进行联想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定义,理解,消化与吸收的深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的越紧密,学生们的理解就会越迅速、彻底。因而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在教学中采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例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并有助于加强其理解与吸收。例如在进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节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于基因的概念很模糊,也不懂得什么是遗传与变异,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辅佐说明。例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或者是“虎父无犬子”,“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等等,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对基因进行展开式的说明,通过“有的人像父亲,有的人像母亲,有的人谁也不像”等生活情境侧面证实了基因遗传的可变性与稳定性,从而生动化课堂教学,丰富课堂的生活化气息,更有助于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选择生活化的教學内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课本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学生无法从一堆空洞的文字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从而导致对课本知识理解不深,容易产生误差、偏差等等。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适当的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辅佐书本教学,从生活实践的角度来不断增强学生们对于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进行细菌一节的学习中,书中对于细菌的描述很抽象,“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细胞核”,“靠分裂进行生殖”等等,学生们难以对其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只知道其是一种极为微小的生物,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进行生活实物的举例与讲解。例如:同学们你们是否有喝过乳酸菌饮料,你们知道其由什么构成吗,饮料中的乳酸菌其实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细菌,它遍布在我们的肠道中,对于人类的消化与吸收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这就是有益的细菌。通过这种列举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纠正其思维偏差,进而有助于达到精准教学的目的。

3.利用生活化的课程资源

古人曾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既然初中生物来源于生活,那么仅靠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来辅佐教学无异于饮鸩止渴,难以起到真正的实践教学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设置,应通过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的方式来逐步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了解与认知,让学生在身心放松之余能够更好地进行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进行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血液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的方式,亲自见证血液的组成以及运行方式,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血液的组成与运行规律,在进行藻类、苔藓和蕨类一节的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苔藓等生物,通过亲自观察苔藓生长发育的过程进而加强学生对于藻类植物理解,从而不断提升其学科素养与知识储备水平等等。

4.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既然初中生物来源于生活,那么其学习也就必然要回归到生活中去。课堂时间是终归有限的,为了提高同学们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可以布置实践作业,通过对课后时间的利用来提高生物学习的实践性。例如让学生观察马铃薯,分析其无性繁殖方式以及特点,或者是让学生课后观察昆虫,通过对昆虫生活习性以及运动行为的观察与理解逐渐提高对于知识的把握等等。另外,生活实践属于较为宽泛的学习行为,仅靠一个人行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组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与执行,通过这种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同学们课后实践的热情以及效率,同时也能够不断提高其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等等。

结束语:

初中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基于生活化的角度,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手段等层面出发,不断提高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气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合理性,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从而有助于完善教育改革,不断促进对于学生的全面化培养。

参考文献:

[1]罗青石.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21(24):18-19.

[2]张伟.让生活走进课堂——论初中生物学的生活化教学[J].求知导刊,2021(34):34-35.

[3]邓永和.初中生物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求知导刊,2021(32):44-45.

[4]张军.探究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8):125-126.

[5]江翠兰.利用生活化素材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性[J].读写算,2021(21):180-181.

[6]陆志杰.初中生物实行生活化教学的模式探讨[J].知识文库,2021(14):125-126.

作者简介

姓名:蓝嘉益 出生年月:1983年4月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广东增城 学历: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生物教育 单位全名: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三中学 单位邮编 : 511300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