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1-12-06 07:55张鸿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抑郁情绪新媒体环境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当今大学生抑郁情绪高发,如何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当今社会构建和完善线上和线下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校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开始网络心理健康课程和队伍建设。

【关键词】抑郁情绪;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环境

中国互联网中心发布了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有9.4亿,其中学生占据23.7%,所以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体,也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阵地。大学生严重依赖网络,容易受到网络思想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高校需要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实效。

一、高校心理健康现状:

高校大学生中,迷茫、焦虑和困惑是常态,而且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对学习的排斥,人际关系的压力和焦虑,恋爱的烦恼,家庭的困扰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迫在眉睫。数据显示,10多来中国的大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率在8%-74%,且不断上升。到2030年,大学生中患有重度抑郁症的比例逐年升高,“重度抑郁情绪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加重亲属的负担和社会医疗损失,很多学生无法完成学业和胜任社会和工作。

互联网给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的心理健康素材,所以他们更喜欢接受最新的热点和新闻事件,使他们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互联网还可以让他们转移注意力,遇到压力和愤怒时,可以不那么歇斯底里。网络中的正能量可以激励和启示学生们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当他们面临困境,可以从山村的贫苦孩子身上学习到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也可以了解到各种负面现象。比如法子英,劳英枝那样的恶魔,为了利益心狠手辣。

二、高校心理健康体系的问题:

1.高校的心理健康体系不健全,因为重视度不够而导致资金投入少。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属于学工部,团委或工会,或者有辅导员和其他老师兼任,导致心理服务的权责不清导致心理健康体系不完善。

2.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的需求不匹配。大学生需要的专业心理服务得不到满足,无法得到有效的求助信息。同时高校的心理健康普及度和宣传读不够,因为学校特别关注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导致学生们认为寻求心理服务的人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即使他们有心理需求也会退却。

3.大学生对高校的心理服务机构不认同。数据显示,很多学生遇到困扰或烦恼时,喜欢向朋友或同学倾诉,很少求助于心理服务咨询室,所以学校的心理服务不够专业和多样化,大学生不大认同学校的心理服务。

三、构建互联网基础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校园解忧吧的体系:

1.当前“互联网+”的时代的校园心理健康服务:

“互联网+”的时代,高校的学生心理教育迎来了新理念和方法,运用各种信息手段,让师生平等交流,建立了灵活高校教育体系。互联网的资源有很强的共享性,帮助各种类型的学生选择适合的心理教学内容,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大数据技术大力挖掘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并有效的分析,为教师提供科学依据,有效的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搭建“互联网+心理危机预警”的教学平台,形式有:钉钉;雨课堂;学习通;QQ,腾讯会议等。大学生通过线上心理测评、线上心理辅导获得帮助。“学习强国”的健康专栏中开设了心理辅导,提供线上心理辅导。这些平台有效得抓住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形成更高效的危机预警体系,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动态跟踪、数据对接和信息化等综合技术,建立平台有效得构建动态信息库,帮助教师跟踪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科学评估和预测,预防学生的心理危机。

2. 创新“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互联网应用频繁,加上移动客户端的人性化和便利,为高校的“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线下心理健康和心理干预活动对网络的拓展。高校充分运用各种平台,制作心理健康的短视频、建设疫情防控小课堂、开设心理课堂。对有问题的大学生开设“在线问诊”,帮助学生做好疫情期间的学生防疫,让他们上好网课,不要因为社交活动的减少就缺乏安全感,产生负面的焦虑、烦躁等心理,从而让线上咨询尤为重要。通过心理健康手机程序的运用,让学生们体验在线网络心理咨询服务。此手机程序的建立依托于上述的心理危机预警平台,根据大数据信息,针对问题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服务,学生们能体验到在线心理咨询服务,高校还可以搭建心理咨询师资源库,让学生们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上网与老师一对一沟通,让学生们有效解决线下心理咨询不能解决的问题,帮助学校应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同时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向教师和学校求助,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状况。

高校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下面介绍三种线下心理辅导形式——校园解忧吧。线下心理咨询可以让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可以察言观色,更充分的理解学生并制定最佳的教育方案,大幅度的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校园解忧吧的具体形式有:分享吧;聊吧;活动吧。

a.“分享吧”与微信、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功能相同,可以推广平台的精彩活动和产品,还可以分享心理知识:心理测试、情感阅读、人际沟通、自我解压及调节、心理健康知识科普等等。通过“分享吧”,学生们了解到心理知识,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整。

b.“聊吧”是创新。学生们畅聊、吐槽和咨询来释放压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吐槽室里可以让学生们发泄生活、学习、人际等问题。畅聊让学生们分享喜悦,倾诉犯难,以得到快乐。咨询的过程可以解决学生们畅聊无法解决的矛盾。

c.“活动吧”的线下服务模块,提供团体辅导和社会活动。线上服务提供AI 互动功能。团体辅导有沟通无极限、走出困境、传字游戏、信任之旅等等。可以帮助大学生们掌握交流的技巧和意义,促进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自信心,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活动指爱心义卖、关爱老人、社区服务,支教服务等等,帮助大学生走出校园,去社会实践,为他人服务,能够放松心态去沟通,从自己的小世界走出,融入更有意义的现实社会中,让他们感受快乐,积极地面对生活。

结语:

大学生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关键期间,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了自身、家庭、学校及社会。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定期普及心理只是宣传,排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加以引导,避免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强化互联网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有效得补充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不足,提升高校解决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发展,排除学生们的心理危机,解决他们面对的困惑和难题,为年轻的大学生创造更平和的心态,使他们将来更好的为社会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冀亚敏。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8.

[2]李科生,念靖晴,李琦等,“互联网+”心理平台:大数据时代心理健康循证实践的新途径[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27(1):210-214.

[3]田合雷,李艷,何畏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1):117-120.

[4]杨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2):41-42.

【作者简介】

张鸿(1972-),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大外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抑郁情绪新媒体环境心理健康教育
焦点解决护理对颈椎病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效果研究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病6个月以上性早熟女童与在校女童社交焦虑及抑郁情绪差异研究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析高校生命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应对策略
团体音乐治疗对于改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