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教育回归本位

2021-12-06 07:55胡瑞芬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胡瑞芬

摘要:新时代劳动教育应适应新时代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以及生产方式特征、体现我国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国情,如何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让劳动教育回归本位,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关键词:劳动教育;回归本位;体系建构;课程建设

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些重要论述,高扬劳动教育的旗帜,让“劳动教育”回归本位,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制度性安排,是社会主义教育本质的重要体现。

一、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就劳动教育的本质而言

新时代中国劳动教育理论的探索是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中国化何当代化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新时期马克思教劳结合思想的新建构、新发展。马克思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教育对所有已经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種方法,并且是早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她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生主义学校的基本原则之一,将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作为实践教育原则的具体措施。

2.就劳动教育的价值论而言

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劳动习惯。

3.就劳动教育的认识论而言

劳动教育以辩证主义做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引领,强调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强调学生的知行合一、体脑并用、身心和谐、学校世界与生活世界、职业世界的紧密联系。

4.就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而言

劳动的实施路径:必修课程、渗透课程、劳动周课程,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构成劳动教育的“3+1”实施路径。

必修课程(每周1课时)全体学生必须修学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其目的是独特的、关键的,内容是基础的、必须的、结构化的;

渗透课程(融入各学科),其特点是教育内容与各学科内容紧密联系,目标渗透在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

活动课程(劳动月),也就是采用“劳动周“劳动月”活动方式加以实施的劳动教育课程,其特点是主题突出、时间灵活、集中进行。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必修课程(每周1课时)

渗透课程(融入各学科) + 日常生活劳动活动课程(劳动周,劳动月)

通过课程的学习,从而使学生从:知道劳动——感悟劳动——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善于劳动——享受劳动——超越劳动整个过程的提高。

课程承载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的使命。其渗透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决定了人才培养规格、质量和结构,是国家意志、国家文化在教育领域中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事业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劳动教育课程也是一样的。

二、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坚持有机融入,提升劳动教育水平

1.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学科教学中

学校要将《劳动技术》课程作文学生的必修课程,明确并保证劳动育课时的开足开齐。

2.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

加强校园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有机融入主题教育活动中。可以在校园内开展“职业小达人”“我是家务小能手”“我劳动我最美”等体验活动,引导广大小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职业特点,体会职业乐趣,感悟“工匠精神”。

3.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家庭教育指导中

一体化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融合的全方位育人“大熔炉”,促进劳动教育的落地落实。加强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整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力量,引导家长和社会资源科学参与,避免劳动教育的|“孤岛现象”。强化学生的价值体悟和习惯养成及品质雕琢,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劳动教育的指导方法:具身认知、价值体悟、实践淬炼、观念澄清、习惯塑造、品质雕琢、情境陶冶、榜样示范等

(二)关注劳动实践中学生深度学习和默会知识习得,让学生在

劳动实践中学会设计和规划,学会反思与迁移,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劳动教育研究,注重劳动教育实验,不断探索劳动

教育规律,整体提高劳动教育的学科建设水平,努力做到劳动教育价值理性、科学理性、实践理性的统一。

全面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意蕴、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为我们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精神实质提供了思想指南。这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蕴和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