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行为合法化的重要性

2021-12-06 07:55刘迎春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合法化促进约束

刘迎春

摘要:现今社会,同样尊师重教,教师地位待遇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关于教师师德的负面报道却越来越多:非法收礼,体罚学生,辱骂家长,学术造假等。教师本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可如今却演变成品德败坏,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形象。种种迹象表明,某些教师的自控力不能更好的约束自身行为,这就需要制定法律规范来限定和约束教师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师德 合法化 约束 促进 监督

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等等。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道德观念。古代流传下来许许多多这方面的故事。如,《子贡尊师》、《魏照尊師》、《李世民教子尊师》、《张良拜师》、《陆佃千里求师》、《程门立雪》等等。

现今社会,同样尊师重教,教师地位待遇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关于教师师德的负面报道却越来越多:非法收礼,体罚学生,辱骂家长,学术造假等。教师本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可如今却演变成品德败坏,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形象。种种迹象表明,某些教师的自控力不能更好的约束自身行为,这就需要制定法律规范来限定和约束教师的职业道德。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将师德行为合法化,既可以平衡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学校四方面的关系,也是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改变,更是为了能够振兴民族文化,更快更好的实现中国梦,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教育改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不仅要不辞辛劳地照顾花苗茁壮成长,还要努力修剪苗木,不让其长歪长坏。作为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只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才能让学生们信服,尊敬,爱戴,否则如何让家长放心的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文化的洗礼,以及成人成才的谆谆教诲呢?所以,将师德行为合法化势在必行。

师德,何谓师德?师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师德行为合法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师德行为合法化对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境界起到促进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使者和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同时也被学生模仿着。如果教师的言论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那就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对学生今后发展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只有教师的政治素养提高了,才能由内而外,发自肺腑的向学生传递出爱党爱国的情怀,才能在学生心里种下友善和积极向上的种子,才能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政治素养的提高,可以通过政治学习,民主活动,以及继续教育等几个方面完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有助于激发教师的献身精神,更大程度上参与学校建设,甘之如饴的从事平凡而艰苦的教育工作。

教师思想境界的高远,决定了学生的眼界和人生价值定位。卢永根教授,他夫妇二人捐出毕生积蓄,用于对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他的善举让贫困的寒门学子有了获得更好教育的机会,给了他们改变命运,改写人生的机会。他的善举给了优秀青年教师更好的发展机会,可以获得参与科研,深入探索的机会,卢教授的善举可谓“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2015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莫振高,他为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利用休息时间,去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终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他的善举使得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使得他们有了改变命运,甚至人生的机会,他在瑶乡儿女心中是不灭的蜡烛,不到的脊梁。两位老师用不同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事情——帮助学生,他们的行为是高尚的,无私的,他们对学生的爱是单纯的,朴实的,又是动人心魄的。他们思想境界的高远,为学生们换来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也为国家培养了更多的人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爱党爱国的情节。

其次,师德行为合法化可以平衡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以及三者同学校之间的四方关系

现代的高等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经过高中的高强度学习,到了大学后,学习思想有所松懈,再加上自控力不够,以及网络通讯等的发达,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毕业的难度,以至于学生对教师有所抱怨。因为部分大学生对学业的懈怠,比如逃课,不听讲,玩手机,上课睡觉等使教师的教学情绪、教学进度和教学结果受到影响,所以教师也对学生的这些行为很是反感,就会造成部分教师产生惩罚学生的行为,甚至出现言语不当的情况;此外,部分教师违反规定,利用上课时间外出有偿代课,也引起学生的不满。另外,学校为学生和教师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由于种种情况,导致考核结果不尽人意,这又引起了学生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学生在学校学无所成,找工作处处碰壁,又会引起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不满,环环相扣,形成恶性循环,这就容易引起四方矛盾。如果法律对教师行为进行了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业余时候,就会严守规矩,不越红线,就会把更多的经历放在帮助学生改变行为规范和学术研究上,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才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业上,在成绩提高和专业研究方面就会更专注,效果就会显著。在学校进行的考核时,考核结果会有所上升,毕业和就业几率也就会大幅度提高,每一环节都得到了改善,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最终达到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四方满意。

再次,师德行为合法化对教师不良的职业道德行为起到约束作用

近年来,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先后报道过某些教师作出违背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比如体罚学生,变相收费,辱骂家长等,这些行为给教师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也同时让家长,甚至社会对教师这一光荣而美好的职业大失所望。如果师德行为合法化,那么在教师作出任何行为之前,都会三思而后行,都会考虑法律赋予的责任,这样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教师不良行为的出现,避免学生及家长等受到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待遇,从而重拾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信任。

最后,师德行为合法化对规范学术研究,以及招生、考试、职称评比中弄虚作假的不良行为起到监督的作用

近年来,网络上爆出了很多对学术造假和在招生、考试、职称评比中弄虚作假的情况,使得社会大众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产生了质疑。如果师德合法化,法律对学术造假和在招生、考试、职称评比中弄虚作假的情况等进行了法律约束,教师就会在学术研究方面多下功夫。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自己能够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一定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理”服人,增加知识的可信度,还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还要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下功夫,增加学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术研究方面,要先判断科学研究的可行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学术研究方面,不能弄虚作假,要实事求是,不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不滥用科研资源,多积累科学研究成果,有服务社会的意识;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和利,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研究者的名誉;要通过法律和教师自律意识,努力使高校教师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在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中,职称评比,招生考试等工作会经常参与其中。教师要经受的住金钱和身份的诱惑,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和评比,严禁把歪风邪气带到其中。此外,在招生考试过程中,不徇私舞弊,不乱收费用。如果师德合法化,有法律规范做后盾,能够有效的保障不良之风不吹进教师的耳中、心中。

师德是教育根本,教师的职业道德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计划和国家的未来。师德不是说教,是一种精神体现,如果法律能够将其合法化,会给中国的教育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师德需要后天培养和教育,也需要教师的自律和强制性的法律约束,以此共同撑起教育这片纯净的蓝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德十条禁令》

[2]《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猜你喜欢
合法化促进约束
新西兰公投支持安乐死合法化
加拿大正式提出大麻合法化法案
马和骑师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
人类性行为要受到约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