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方高校学生党员素质培养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2021-12-06 09:56张琨杨红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张琨 杨红

摘要:本文在论述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必备的四种核心素质的基础上,对当前地方高校学生党员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下地方高校学生党员素质存在的功利思想较重、学习成绩不理想、工作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足等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而从理论培训、心理咨询辅导、素质培养保障机制、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营造五个提出了突破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瓶颈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生党员;素质培养;主要问题;突破路径

作为大学生的骨干,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个人政治觉悟也达到较高的水平。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在开展相关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可以虚心学习、不耻下问,保持良好的学习质量,在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衔接作用,为做好教育工作,发展教育事业,做出很大贡献。为此,研究地方高校党员学生,结合当前地方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认知,不断改进地方高校当前学生党员的教育方式,为后续开展相关学生党员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积极的借鉴。[1]

一、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必备的素质要求

1.过硬的政治思想与道德素质

毫无疑问,政治和道德素质对个人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一个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水平是评价一个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特征。能否正确把握政治和道德素质的内涵和特征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前提条件。对地方高校的学生党员来说,具备优秀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是学生党员走向社会,面对反复日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2]

2.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指人们在科学文化方面应当具备的素质,在行为举止中稳定表现出来的内在举止。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所需要具有的文化素质应该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专业文化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具有双重身份,首先是作为学生、其次是作为受教育者、最后是作为教学管理辅助者,他们担负着更多的责任,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以优异的成绩作为学习的标杆;在工作过程中,他们需要更好的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需要时时刻刻明确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学习目标,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身心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个层次。从这个层面来理解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具备的素质应该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體素质。当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趋于下降,不少大学生迷恋网络,或者在学习生活中忽视了身体健康,而更重要的是不少大学生暴露出的心理疾病没有被学校和社会所重视,如大学生自杀现象屡屡频发,而社会却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应对方法,这些现象说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刻不容缓。[3]

4.优秀的能力素质

所谓能力素质是指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所表现出的优异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学生党员,具备优异的学习能力是其成为学生党员的前提条件,出色的工作能力是其作为学生党员必备条件,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基础条件。[4]

二、地方高校学生党员素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1.当前地方高校学生党员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功利思想较重

作为党员就意味着为人民服务,承担更多的付出,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应该在学院工作中承担更多的学生工作,也能够更好的锻炼自己能力和磨练自己的品格。但是,一些学生党员功利化倾向严重,把学生工作作为其“跳板”,将服务学生工作看成是结识更多资源人脉的纽带。甚至一些学生党员把入党看成是为满足其“权利”欲望的一种工具,使其自认为高人一等,任意指挥其他学生,这样的心态势必会对其日常工作造成消极影响,在学生中的影响就更为恶劣。[5]

(2)学习成绩不理想

地方高校学生党员的特殊性使他们不仅像其他学生一样接受老师和学校的教育,而且在业余时间还肩负着传播校风、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大学生生活的重任。显然,作为学生党员,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所以,如何兼顾学习和工作,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其实并不是所有学生党员都能兼顾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反,一些学生党员被繁忙的党务工作或者其他学校工作所缠绕,忽略了学习是才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一些学生党员经常以党务工作繁忙为借口请假,未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3)工作能力不强

学生党员在工作中发挥能够发挥多少效能,是否胜任所担任的工作,取决于其综合素质。学生党员应该是学生的领袖和模范生,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在学生群体中被模仿,如果学生党员的成绩不理想,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必定会对普通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学生党员能力素质不强的情况主要是组织协调能力不强、处理人际关系一般、工作技能方面不足。目前地方高校对学生党员的能力培训也明显存在不足,进一步加深了这个问题的存在。学生往往不能正确认识他们的工作,不能做出有效的安排。有些学生党员面对老师交代的工作,只愿意“埋头苦干”,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沟通能力不足,最终执行能力也难以提高。显然,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地方高校的工作开展必然会受到阻碍。

(4)创新意识不足

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的优秀代表,必须深刻把握时代脉搏,敢于创新。但是,地方高校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还很薄弱,学生在日常工作中习惯听从老师的安排,处于无意识服从命令的阶段,很少有学生党员思考自己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在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党员不是决策者而是单纯的执行者,在面临工作挑战时很难很好地解决问题。

2.地方高校学生党员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身原因

一些学生党员并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党员的职责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即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在学生和学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反,一些学生党员一开始就有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意图。他们入党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资源,通过入党获得谋求更多的评价和奖励资格。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学生党员不能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甚至危及学生党员自身的发展。

(2)学校培养方面的原因

优秀的学生党员一定要经过必要的培训,岗位培训对学生党员非常重要。但是,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对学生党员抱有“重服从、轻创造”、“重使用、轻培养”的思想,因此学生党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提高缓慢。许多学校认为学生党员只需要做传达文件、整理材料等的简单工作,不需要进行培训,导致许多学生党员缺乏沟通协调能力和必备的工作技能。

(3)社会、家庭方面的原因

现在的00后大学生党员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大多从小就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缺乏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沟通和协调能力往往是大学生党员“短板”。特别是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他们经常受到外来文化的意识冲击,价值观容易受到侵蚀,往往表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导致他们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会产生各种分歧和极端思想。

三、突破地方高校学生党员素质培养中存在问题的路径选择

1.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培训

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培养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思想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学生党员的理论培训应贯穿干部工作的全过程。一是加强岗前培训。预测学生党员培养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培训阶段的关键。二是在职培训。学生党员会带动普通学生,引导他们学习政治文化知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使校园文化更加清晰有序。

2.开展学生党员心理咨询辅导

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党员应具备的重要素质。然而,不少学生党员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普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脾气冲动。一些学生党员还面临来自复杂繁重工作的各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举办心理讲座,设立专门的对学生党员开放的心理咨询室,及時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调整,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党员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经常对学生党员进行集体心理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3.构建健全的学生党员素质培养保障机制

学生党员的素质培养是一个渐进和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要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素质培养的保障机制,确保学生党员素质得到有效稳步提高,使学生党员队伍看起来朝气蓬勃、焕发青春。地方高校需要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设立专门的学生党员培养经费部门,大力提高是财力、人力、物力的支持,从而尽可能的支持学生党员的成长。定期开展党史主题教育活动,设立学生党员技能培训机构,根据需要,定期开展管理、创新意识、领导力提升等主题活动,拓展学生党员视野,增强知识面。此外,应该为学生党员建立一个技能培训机构,以提高他们的技能。

4.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在学生党员的素养培养和人生成长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党员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三生观”,容易受到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和误导。因此,全社会必须为学生党员创造更多的条件,尽可能减少负面新闻信息在互联网上传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升华学生党员的思想,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5.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生党员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父母必须重视学生党员素质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党员树立信仰,勇敢地承担重担,一旦受挫父母应耐心开导,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基金: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质量提升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2021B[Ⅱ]008)

参考文献:

[1]李志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

[2]董丽华.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背景下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探析[J].文存阅刊,2018,(12):165-166.

[3]张瑞霞.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才智,2018,(7):118-119.

[4]王佳瑜.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读书文摘(青年版),2014,(10):23-25.

[5]刘爱英,黄伟芳.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索[J].高教论坛,2012(4):10-12.

作者简介:

张琨(1994-),男,湖南涟源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法学与公共管理。

通讯作者:

杨红(1966-),女,湖北省武汉市人,衡阳技师学院纪委书记、教授级政工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简论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