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下的新媒体运用路径探究

2021-12-06 09:56翁瑶菲虞巧莹吕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大思政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翁瑶菲 虞巧莹 吕赛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路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交流、人际交往的方式早已经从“线下”转到了“线上”,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模式使得传统的正式沟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变少,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转变的挑战。因而如何准确把握网络媒体发展规律,把握本质、前瞻思考,及时抢占新媒体舆论高地,有效引领青年学子,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如何合理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引领青年学子,增加时代活力,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那么高校该如何运用新媒体才有效,本文将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着手,重点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落脚于具体的对策建议,提出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得以较好的实现,同时也为未来模式的提出提供一定的参考。

2新媒体兴起之下思想教育发展情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随着传媒的发展不断转移,由传统的宣传栏以及活动现场宣传的方式不断转向网络时代下的思想引领。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划分为“博客”、“贴吧”、“微博”、“微博+微信”以及“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等五个不同模式。传统的模式已逐步被网络时代的模式替换,即使是网络时代下的部分模式也逐渐被新模式淘汰,如“博客”已经被其他新型媒介所取代。这些模式的更新换代,也不禁让我们思考高校该如何准确把握网络媒体发展规律,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6年孙飞和赵攀基于新媒介应用视角提出依托互联网建立网站到开发和利用手机互联网为教育服务已经成为现实,高校学生可以通过App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课后作业及互动。以“青年大学习“为例,各大高校的大学生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青春浙江”这一平台学习新思想。观看视频时会不定时的出现一些相关选择题,并且在视频结束后还会有本期的练习方便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极具互动性。

以本校外国语学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例,外国语学院党委结合学生党建工作实际,经研究决定将“听说读写译”与“五微”活动相结合,在学院官方微信“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中开辟“听·微党课”、“说·微故事”、“读·微生活”、“写·微思想”、“译·微展示”等栏目,深入推进我院各学生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互联网+党建”工作。除此之外,学院还开创了“云朗读”和“百名党员读党史故事”等板块,通过微信公众号中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讲述历史上的党史故事、翻译红色历史事迹、摘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分享心得体会等。因为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主要学习英语、日语和德语,所以这些推送也被相关专业的同学翻译成与之相对应的语言,有效的与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采用学生们更喜闻乐见的形式,辅之以朗诵、图片等元素,使一个个红色故事、一位位勇士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以最近的电影《长津湖》为例,也许在课堂上老师讲战争十分残酷,我们也不会落泪,但当我们通过这些多媒体,真正的看到战争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我们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3新媒体兴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二维性影响

在疫情时代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加明显的感受到互联网的力量,网络信息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和时效性。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学校无法复学,停课不停学就是互联网对教育有所帮助的最好证明。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进行线上课程,且传统的教室原本只能容纳一个班的学生,网络的无形教室却可以容纳成百上千个学生,减少了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1]

相比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互动性,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字、声音、影像等信息符号结合在一起。学生除了线下课堂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还增加了许多途径。[2]

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网络垃圾层出不穷,严重的影响了思想教育工作。更为严重的是,因为互联网的无国界性,西方国家向我国进行思想和意识形态上的干扰和渗透。[3]例如疫情爆发后,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恶意宣称,中国隐瞒境内疫情死亡人数,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公开使用“中国病毒”,甚至丑化中国的善意援助行动。一些西方国家利用这样的舆论,企图造成中国意识形态的纷争,以达到他们想要的政治动乱局面。正是这样的弊端使我们不得不尽快想出解决措施,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4 高校辅导员在“大思政”背景下的新媒体运用创新对策

理论来源于实践,首先我们应该把握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安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4.1我们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微信推送、专门App内的课程、直播、短视频这些方式,提高各科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贯彻高校各科教程中[4],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思想政治的课堂上。

4.2 每学期布置一次收集红色故事的任务,以图片+文字+音频或视频的形式上交团组织、学院,经审核上交至学校,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学分等奖励。以微信官方公众号、短视频官方平臺等为载体,进行宣传教育。这样的任务使得学生们主动挖掘革命感人故事,而不仅仅是被动的观看。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

4.3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会议。及时反映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讨论得出解决方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因为互联网的“无界线性”,不仅仅是本高校辅导员之间可以进行会议讨论,各大高校的辅导员之间也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进行经验总结与分享。

4.4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特定的App进行课后练习、考试,定期检验线下课程的学习成果,还可以将大量的题库按照章节上传至App,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并确保资料的有效性。并通过课后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的讨论不同于课堂上因为课堂时间短暂,只能让一到三个同学回答。而App中开放式的讨论,可以让学生们各抒己见,了解他人的想法和观点。

4.5高校辅导员还可以组织高校学生一起录制、观看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频,搭建学习思想政治新平台,以班级为单位定期汇报线上学习成果,进行班级与班级、学院与学院之间的评比,给予一定的思想政治学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胡银华.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析[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7期):114-116.

[2]宋元林.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J]. 政工研究动态,2009(18):16-18..

[3]黄日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论[J].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22(4):79-79

[4]刘文洁.网络信息化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路径选择与策略研究--评《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人民长江,2021,52(6):I0003.

作者简介:翁瑶菲,女,2002年6月,浙江杭州,汉族,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大思政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