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家进课堂”教学效果研究

2021-12-06 09:56张小芹郭慧文林熠洲唐殷琪林超华林伟华陈俊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教学改革

张小芹 郭慧文 林熠洲 唐殷琪 林超华 林伟华 陈俊

摘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分析法,构建专家进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通过问卷数据,评价学生对于“行业专家进课堂”专家授课的满意程度。结果发现,“行业专家进课堂”总体效果较好,但专家授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两个评价维度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学生对专家授课的认可程度很高,对受欢迎程度比较高的专家,大多数同学希望在未来仍有与专家交流学习的机会。专家授课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科前沿,授课风格更加开放、形象。专家授课不仅能够加强课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一些实操经验,而且可以拓展知识面。本文研究结果为改进高校“专家进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方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学改革;行业专家进课堂;评价体系

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作用。“行业专家进课堂”适应了新形势下高校的教学改革,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地实现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提升自我,进一步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研究“行业专家进课堂”的教学效果,在理论上,可以完善“行业专家进课堂”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为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奠定基础,于是从2013年开始,全国各地高校掀起了“行业专家进课堂”的热潮。但一系列疑问也随之而来:“行业专家进课堂”实践教学效果如何?其目标定位是否科学?其过程是否严谨有序?其教学效果是否得到及时检测?其检测方法是否合理?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高校“行业专家进课堂”的实际效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利于摸清现有“行业专家进课堂”的开展情况及效果,发现该项举措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改进举措,提升该项举措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为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构造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构造的好坏是教学质量评价成功与否的前提。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方面,由于教师与学生在学识、评价经验及评价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分别研制同行与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里结合专家进课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如表1、表2的指标体系。其中,一级评价因素论域X=(x1,x2,x3,x4)=(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每一个一级评价因素可分为多个二级评价因素。评价的等级论域为Y=(y1,y2,y3,y4,y5)=(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差)。

二、选择评价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The 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洁性、实用性,其基本原理是将复杂问题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再请专家对每一层次中的各种因素进行较为客观的判断后,相应给出相对重要性的定量表示,进而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每一层次各个因素的权重,为正确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采用AHP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得权重,指标权重是指一项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我们采用AHP方法来确定,相对于以往的方法更为客观,使评价更为准确。现在可以给出计算评价指标权重的数学模型,假设某一规划的决策目标为U,其影响因素有u1,u2,…,um共m个,可将目标U的m个因素两两间进行比较,其比较结果为A,即:

其中uij为ui相对于uj的重要性指标,则称A为判断矩阵,若A满足一致性指标条件时,我们采用方根法,计算出权重,然后做归一化处理后,可得wi(i=1,2,…,m)。

(二)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由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L.A.Zadeh)提出的一种科学评价方法, 它使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模糊的、不确定的事物进行定量化,从而做出相对客观、正确、符合实际的评价,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首先要收集准备教学评价项目的资料,确定评价的主要因素和评价等级,其次可根据上述的AHP方法确定出来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建立FUZZY数学模型,如果AHP方法确定出的权重为wi(i=1,2,…,m),设评价等级论域为A=(a1,a2,…,an)={1,2,…,N}则由等级论域和影响因素间的模糊关系可建立以下模糊矩阵R,即:

然后将模糊评价矩阵与评价指标的权值wi(i=1,2,…,m)作運算有B=WR,然后将其结果经过正规化处理,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或者降级累加过半原则可得评价结果。

三、“行业专家进课堂”效果分析

(一)调查目的

为了全面、科学、精准评价福建农林大学“行业专家进课堂”的教学效果,课题组设计了一套“行业专家进课堂”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针对参与福建农林大学“行业专家进课堂” 课程的相关教师、学生,考察“行业专家进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运营及其管理,从“目标——运行——效果”全流程综合评价高校“行业专家进课堂”实践教学质量。

(二)调查内容

为了详细考察“行业专家进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运营及其管理,从“目标——运行——效果”全流程综合评价高校“行业专家进课堂”实践教学质量,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2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学院、专业、年级,二是学生对专家进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专家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态度、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互动气氛、总体评价,以及对学科的帮助、对课外知识的拓展、解答课堂提问是否到位、是否帮助学科与实践的联系等。

(三)调查对象

为了全面、科学、精准评价福建农林大学“行业专家进课堂”的教学效果,课题组原计划在学校20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进行抽样调查。但受时间和研究条件限制,同时考虑到金融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很难了解行业实际问题及其根本原因,因此,选择我校金融专业4个年级同学作为调查对象,体会不同年级同学对行业专家进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四)模型的构造及数据处理

“行业专家进课堂”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构造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确定评价对象因素集X和评价集V,确定个影响因素的权重W

其中评价因素集X={Xij}如表1、表2所示,包含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评价集

V=(V1,…,Vn)、表示每一项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本文将评价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和好,用数字1-5表示;权重由AHP赋权法获得,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构建递阶层次结构,即对象因素集X;

然后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即对每层中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一般对每一层元素按一定准则进行两两比较形成判断矩阵A,准则可以参考如下1-9比例标度理论;

最后就是权值计算。本文拟采用方根法(付沙等,2014)进行权值计算。

即根据矩阵每行各元素的乘积的n次方根Ci,通过归一化处理,得到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W=(w1,…,wn),其中wi是第i个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再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判断矩阵A最大特征值λmax,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一致性比例CR,其中n为判断矩阵阶数。通过查表判断矩阵对应阶数n的随机一致性指标RI,由此计算出一致性比例CR,当CR≤0.1,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标准,否则应修正判断矩阵。

2.建立各因素的评分隶属矩阵

根据问卷调查评分状况,得出每个二级指标Xij隶属于评价集V=(V1,…,Vn)与参与问卷调

查总人数额的比值,即Ri(i=1,2,3,4),其中R={Ri}也被称为模糊矩阵,R1、R3、R4为三阶矩阵,R2为四阶矩阵,R1、R2、R3、R4为R的四个分块矩阵:

3.通过模糊矩阵求模糊综合评价集

Bi(i=1,2,3,4),B1、B3、B4为三阶矩阵,B2为四阶矩阵,B1、B2、B3、B4为B的四个分块矩阵,W为1×13的列向量:

4.去模糊值

(五)问卷数据分析

1.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共收回四个年级学生问卷共129份,问卷年级分布为15级31.78%,16级17.83%,17级29.46%,18级20.93%,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各个年级回收问卷比例不够均匀。其中18级在校同学问卷回收率较低,可能是因为他们现在是大三,这学期才刚开始大量接触专业课程,有些课程还没有请专家进课堂。大二下学期受疫情影响,绝大大部分课程采取线上教学,没法请专家授课,同学们对行业专家进课堂的调查问卷缺乏填写兴趣。16级同学的问卷回收率也较低,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该届同学已经毕业,没有及时注意问卷填写通知。

从回收问卷的总体情况分析,同学们对行业于专家授课的认可程度很高,同时也比较认可包含专家授课的课程,并且认为在后续的课程体系中引入专家授课时很有必要的。对于初次授课受欢迎程度比较高的专家,大多数同学希望在未来仍然有与专家交流学习的机会。许多同学提到了专家授课的一些优点,包括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一些实操经验,并且拓展了自身的知识面,相比于院校老师授课可能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科前沿,包含专家自身的从业经验,授课风格更加开放、形象。当然“行业专家进课堂”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授课时间有限、授课内容比较宽泛、授课知识结构逻辑性不强、授课重点不明确等。

2.评价体系分析

结合问卷数据,使用上述提到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专家授课的具体情况进行打分。

第一步,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分布。指标权重确定主要参考了宋祖红等人(2012)的方法,使用Excel软件进行相关计算。得到了相关结果如下。以下列出一二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一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布和一致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到一二级指标权重均通过了小于0.1的一致性检验。

第二步,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先确定二级指标的隶属度,将选择每一评价等级的人数除以回收问卷总分数,即可得到以下属于每个二级指标隶属于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根据公式及各指标的权重值,计算第二层次模糊评价集为:

再根据公式和上面二级指标评价集进行模糊计算,分别得到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四个一级指标的评价值:

通过一、二及指标权重,可以得到“行业专家进课堂”教学效果调查的综合评价集,进而得到综合评价得分:

从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来看,“行业专家进课堂”教学效果从学生评价的角度来测度达到了较好的水准,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从一级指标的四个维度来看,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是评分稍弱的项目,这样的信息也反映在回收问卷的反馈中。专家授课时会从自身工作经历入手,分享现实从业经验,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专家授课时往往会按照自己所理解的理论框架进行讲述,与课本中搭建的知识逻辑体系有些出入,会让同学们在听讲是遇到一些困难;另外,专家授课内容往往不是事先与同学们商量过的,会让同学们对于授课内容无法产生兴趣,是同学们认为没有得到“有用”的知识,使得教学效果稍差。如果能在相关方面加以改进,相信会进一步提升“行业专家进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與建议

(一)结论

“行业专家进课堂”是高校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许多高校都将专家授课纳入课程体系,希望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如果能以量化的方式,从多角度评价专家授课的效果,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将专家授课的模式推广,对于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质量完成校企对接有积极意义。本文尝试从控制论与社会角度论的角度入手,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四个维度入手,构建了教师与学生两个维度的评价体系,通过理论界常用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出量化的评价分数;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并对回收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较为合理;其次,通过评价体系,本文发现 “行业专家进课堂”总体效果较好:同学们对专家授课的认可程度很高,同时也比较认可包含专家授课的课程,并且认为在后续的课程体系中引入专家授课时很有必要的。对于初次授课受欢迎程度比较高的专家,大多数同学希望在未来仍然有与专家交流学习的机会。许多同学提到了专家授课的优点,包括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一些实操经验,并且拓展了自身的知识面,相比于院校老师授课,专家授课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科前沿,包含专家自身的从业经验,授课风格更加开放、形象。再次,“行业专家进课堂”教学方式也存在继续改进的方面,如授课时间有限、授课内容比较宽泛、授课知识结构逻辑性不强、授课重点不明确等。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专家进课堂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寻找对应措施,进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任课老师应该发挥“桥梁”作用,充分做好预备工作,与专家无缝衔接。

任课老师应花费充分的时间精力去搜寻合适的专家人选,结合教学进度与专家商量授课内容,保证教学质量。此外,高校老师也应与学生简历沟通机制,了解学生对专家授课的意见与建议,吸纳可行的改进建议,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

二是鼓励高校内部建立专家授课的评价体系,并将授课效果与薪酬对接。

由于企业专家都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较难针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研究、提前备课、课后反思总结,学生对专家授课风格的适应性也是未知数。因此探索专家薪资、时间、薪资与经验等因素的互利机制,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三是鼓励学生与专家多交流,最大程度发挥“专家进课堂”的效果。

一部分学生对于这种形式不感兴趣,消极对待专家授课。正如前文分析过的,专家授课能够提供不同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视野,寻找课本知识与专业实践的的结合点,高校学生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在学习阶段提升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晓东,曹旺,刘海华,傅龙,徐友忠,蓝翠月.专家进课堂范式下研学助教的效果[J].教育信息技术,2016(10):3-12.

[2]王华.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专家进课堂的保障机制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35):20+22.

[3]高瑜,杨丽清,符欲梅.“互联网+”企业专家进课堂的课程设计教学研究實践——以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为例[J].教育界,2017(30):67-68.

[4]陈克兢,柳良辉.专家进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

2018(06):126-128.

[5]付沙,宋丹.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06):207-210.

[6]宋祖红,马期茂.Excel在基于AHP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2(21):104-105.

第一作者简介: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女,1974-,籍贯:福建龙岩,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农业保险

项目资助:福建农林大学教改基金“行业专家进课堂”教学效果调查研究(11141818)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教学改革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