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玉米高效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12-06 09:56孙云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

孙云天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农业生产当中的重要作物品类,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玉米种植的特点与优势作为切入点,从选种整地、播种阶段、田间管理与适时收获等四个阶段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并针对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病虫害防治方式提出了措施,供參考。

关键词:玉米作物;高效种植;病虫害防治

引言:玉米作为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相较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具有更强的耐寒性与耐旱性,种植难度更低,营养更加丰富,为我国粮食储备做出了突出贡献。相关农业从业者应当对玉米种植问题和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对玉米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不断优化,促进玉米质量产量的有效提高。

一、玉米种植的特点与优势

我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性较为丰富,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培育造成了一定的挑战,然而玉米作为粮食作物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有相当强的适应能力,北至东北三省和西北高原,南至云南广西直至海南岛,都分布着玉米的身影。此外,由于玉米生长繁育的特殊性,因此种植人员能够将玉米与其他作物进行套种,一方面能够使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保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提升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能够借助玉米与其他作物之间形成的生态链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杀灭,降低病虫害影响,保障玉米作物的健康成长。

二、玉米种植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选种和整地

要提高玉米作物的质量和产量,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作物种子进行有效筛选。筛选过程当中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是因地制宜原则。由于玉米品种较多,其能够适应的环境和气候也各不相同,因此种植人员应当根据本地气候、环境、光热、水资源等实际情况对玉米品种进行选择,使其能够适应本地的种植条件,保障玉米质量和产量得到有效提升[1]。其次是对种子质量进行选择,杜绝霉变、带伤、虫蛀等情况发生,使筛选出的种子质量达到种植要求。选种过后还要对种子进行浸种和药物处理,一方面减少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和有毒有害物质对种子生长过程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使玉米作物的存活率得到不断提升。

在选种完毕后,种植人员应当对种植目标地点进行整地处理。一般来说,整地指的是使用起垄、翻耕等手段对土壤进行翻整,使田地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更加满足玉米作物的成长需求,同时也将土壤当中越冬的有害物质与害虫翻出,降低其对玉米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保障玉米质量产量的有效提升。

(二)播种阶段

播种前应当对耕地地块进行有效选择。一般来说种植人员为了保障土壤肥力,应当尽量使用轮作方式进行栽培,使土地当中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选完地块后,种植人员需要在土地当中施放基肥,使土壤做好播种准备,保障玉米作物更好生长。

对玉米播种时间的有效选择也是影响玉米作物产量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各地区的气温和环境各不相同,种植人员可以以土地当中的温度作为播种标准。一般来说,当五公分深度的土层达到5至7摄氏度的温度时就可以准备播种了。一旦播种时间过早,土地温度仍然较低会使玉米作物种子失去活性,降低玉米发芽率,而一旦播种时间过晚,则玉米成熟期就会大大延长,从而降低玉米作物的总产量,使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失。种植人员应当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对玉米作物的播种密度进行有效选择,通常来讲,对于小垄来说,根据品种特征特性每亩玉米地可将播种数量控制在4500至6500株左右,使玉米植株之间不会互相遮挡造成光合作用受到限制,也不会由于密度过小导致水肥竞争情况。

(三)田间管理

玉米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包括合理的水肥施用、补苗以及除草等工作。在玉米作物种子播下后,种植人员应当定期对田垄进行有效梳理和排查,对玉米作物发芽率进行统计,一旦发现有缺苗烂苗等现象出现应当立刻采取措施进行补苗处理,使玉米作物的发芽率得到有效保证,为接下来的作物收获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玉米植株的拔节期,种植人员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实际情况对尿素化肥进行有效使用,使玉米作物实现健康成长。而到了授粉阶段,还应当在作物生长的田垄当中追施粒肥。其化肥用量还需要种植人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降雨量进行更加细致的调整和优化。当雨季来临时,种植人员应当做好田垄当中的排水工作,避免积水排出不畅导致玉米根系死亡,最终造成减产。

三、常见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物理防治

由于常见的玉米害虫包括玉米蚜虫、玉米螟虫等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和趋黄性,因此种植人员可以采取物理防治手段对玉米害虫予以有效杀灭。常见的物理防治手段包括杀虫灯、黄板等。杀虫灯的主要结构包括灯管与杀虫电网。在玉米田垄当中对杀虫灯进行有效布置,并在夜晚21点至凌晨4点开启杀虫灯,玉米害虫会受到光源的吸引到达高压电网附近从而被有效杀灭。减少玉米害虫对作物的影响,保障玉米作物的生长安全。由于杀虫灯在白天的灭虫效果较差,因此利用黄板同样也能够在白天达成杀灭害虫的效果。依托物理防治法,能够降低化学药物对田垄和作物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药剂残留,保障作物绿色健康。

(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指的是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的药剂处理,减少种皮表面残留的病菌与有害物质,降低玉米作物受病虫害的影响,第二个方面指的是利用吡虫啉、井冈霉素等杀虫剂和杀菌剂对受病虫害影响的植株进行有效处理,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保障玉米健康生长。化学防治法相较于物理防治法而言效果更加显著,然而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化学成分在土壤以及作物果实当中残留,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指的是利用套种、生物养殖等方式对玉米害虫进行有效防治,依托赤眼蜂等害虫的天敌生物对玉米作物实现有效保护。这种病虫害防治方式效果较好,对环境污染小,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玉米病害防护方式之一。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过程当中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种植从业者应当提高对玉米作物培育技术的重视程度,从选种、播种、管理、病害防治等各个环节实现优化,保障玉米作物的增产增收,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梅英.玉米高效种植技术推广及病虫害防治策略浅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9):202-203.

[2]李艳飞.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新农业,2021(16):87.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
核桃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赤苍藤人工栽培技术初探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