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21-12-06 09:56刘玲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如何让农村留住人,需要农业现代化,更需要农民的现代化,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通过激发职业农民的创造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保障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地位。本文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进行阐释,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培育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当中尤为重要,不仅在乡村振兴中成为了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还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就目前情况而言,乡村振兴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诸多地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作用及内涵尚未了解,缺乏对职业农民培育的认知,难以全面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质性进展。所以这就需要深入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作用与应用,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乡村振兴战略两者之间有效结合。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职业农民是专门针对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农民,其必须有着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而且还必须从事过农业生产与经营方面的工作,并将这项工作当作主要收入来源。与此同时,新型职业农民在当前被大众统称为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其含义是指将农业当作一种职业,通过采用市场机制的方式,不断取得相应的报酬与资金,进而有效地实现了经济效益提升与经济稳定性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所以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有着相对较高的文化与综合素质,完全了解农业科学技术以及对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理念,能够不断提升对农业的生产与经营。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

农民是 “三农”问题当中的关键活性因素,是农业与农村两者之间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为迅速,这种现象主要来源于农业机械化水平与设备的全面提升、以及科学技术与专业性技能的大力支持。因此,这就意味着我国农业实际需求就是需要引入更多了解农业生产与有着经营理念的人,甚至注重与农业生产之间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所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完全顺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培育与培养高素质与专业技能较强的专业农民。

(一)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出现了劳动力严重流失及劳动力不充足等现象,导致土地搁置的情况尤为严重,生产低下导致了农业无法有效形成稳定发展的模式。所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农村土地的耕地闲置问题,则另一方面有效保障了我国农业稳定发展。

(二)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的保障

制约农村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原因诸多,其中包括了农民文化素质与经营理念落后等因素,这就使得农业生产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也难以保障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全面提升农村农民的综合素质与文化素质,与时俱进地拥有现代农业市场行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科学合理地的减少农业生产风险,进而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有效保障农业经济收入的稳定。

(三)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完全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方式完成农业生产,采用全新的生产技术与绿色的生产方式,保障农产品稳定生产,同时,这也需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人员应当有着专业性的技术与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推动与培育新型职业农业,进而全面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有效发展。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不够重视,资金投入有待提高

政府部门在当前必须成为组织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培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政府部门对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推进。

然而现实情况是,首先,当地政府部门更多地注重拉动GDP更快速增长的第二、第三产业,却忽视了农业的经济与发展状况,导致无法予以农业方针政策大力支持。其次,当地政府部门投入资金不充足。结合某地实际情况,农村农民的培育费用预算在1600元人民币左右,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费预算为人均3000-3500元人民币左右,然而实际投入的资金为380元人民币左右,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农民难以开展培育工作。再次,重复培训。主要是因为政府相关部门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在规定时间内重复给农村农民开展培训班,农民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学会专业技术与技能,最终导致农民丧失了学习兴趣,也打击了农民学习积极性。

(二)培育机制不健全,培训效果不明显

新型职业农民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尚未构建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与体系,导致职业农民培训与学习效果不够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政府部门指定的部分培训机构对农业农村实际工作经验不足,无法有效形成系统性与专业性的培训机制与体系,不仅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与内容,同时也没有有针对性及目的性方式选择培训方式。其二,培训教师的工作水平与工作能力不太“接地气”,在实际教学中,培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大讲理论缺乏实践,对农业实际生产并没有更多的用处。此外,还存在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基地缺乏等等诸多问题。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一)提高认知,加大扶持,大力开展培育工作

在地方政府层面,提高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职业农民培育体制和机制,同时将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年度目标考核。政府部门必须制定对农村专门扶持政策,对其投入大量资金,以保障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二)健全培训机制,创新培育方式

培训机构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与内容,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构建和完善稳定的职业农民培训机制与体系。同时,开展多元化与多样化培训方式过程中,不断加强企业与农业之间的合作,让两者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与建造培训基地,也为农民和农产品对接市场创造机会。

(三)加大宣传,让更多农民参与培训

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将青年农民当作培育工作的重点人员,给农民制定全新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计划,让农民通过职业培训提升学习能力和生产技能,学以致用。同时在提升农民农业生产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还应当不断培育农民的精神意识与工作能力,使农民通过培训成为真正的职业农民。

综上所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新时期属于综合性工程,我国各个不同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应该将其当作重点工作,将提升农民的培育工作当作主要目标,有效地满足农村农民的实际发展需求,在新形势下全面推动农业化与专业化的稳定发展,引导我国农业在新型职业农民引领下不断走向更高的发展台阶,从而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参考文献】

[1]赵守东.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0):69-70.

[2]甘月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1(10):256-257.

[3]徐穎,宋子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08):20-21.

作者简介:

刘玲(1973..10-)女,汉族,籍贯重庆,研究生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