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1-12-06 13:55张静鑫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无人机研究

张静鑫

摘要:在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无人机的应用提升了实际效能,加强了防治力度,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为了使无人机能够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果,需要融入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和优化措施,从而使得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另外需要不断研究无人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方式,从而推动无人机技术稳定发展,也有助于保护我国的森林生态环境。阐述了森林病虫害的现状及其带来的危害,重点分析了无人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

关键词:无人机;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

1.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分析

森林病虫害广义上是指对林业内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不利影响的病虫类。这部分病虫害直接或间接影响森林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林业作物的产品质量及数量,破坏了林业系统的生态平衡,既影响环境,也影响经济。我国病虫害有8000多种,危害性频发的有200余种,主要有“十大”森林害虫。

1.1发生规模与日俱增,事态蔓延快

现阶段,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规模和面积正在与日俱增,而危险性森林病虫害事态的蔓延及扩散速度也在加快,这是较普遍的现象。

1.1.1突发性病虫害发生次数频繁,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突发性病虫害发生特点是在未做好防范情况下病虫害大规模或小范围暴发,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严重情况下,会造成经济的巨大损失,也会影响环境保护、生态条件和自然资源。

1.1.2经济型林业遭受病虫害的威胁日趋严峻

国家广泛发展经济型林业,并且发展卓有成效,为农村脱贫和乡村山区致富提供了一条捷径,具有很大的实践性意义。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如苗圃害虫、蛀实害虫等危害树木的根部、叶子、枝干和果实等部位,严重影响树木产品的质量,造成经济损失。

2.森林病虫害成因

2.1病害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且其本身的遗传性能和环境适应力变强

害虫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较强,病虫害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利用周围环境等动力条件和自主传播的方式威胁森林树木,使森林益虫和环境适应能力弱的虫类失去生存竞争力,大量繁殖后代,在生态环境中占主动地位,虽然防治过程消灭了大量害虫,但其抗药性和生存适应力也在自然选择下增强,遗传性能发生变化,极大提高了生存能力,使防治难度升级。如美国白蛾,于1922年在美国暴发,中国首次发现该病虫是在1979年(辽宁省),进入21世纪时在全国大面积暴发,该害虫现已被列为国家首批的外来入侵物种。

2.2资金不到位,防治病虫害的基础设施短缺

由于森林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环境条件不利于人员进入,加上人为懈怠等因素,使拨款资金不能准确到位,造成基础设施不完备甚至短缺,降低了病虫害防治水平。设施落后、不完备,缺少了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无法及时获取准确实时的森林状态信息和病虫监测预报。森林专地缺少检疫站点和配备的检疫工具,限制了防治工作的开展。

2.3新型抗害虫药物药性降低,科学技术及手段较落后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我国科学技术和制药技术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当前有许多抗害虫药物的药性有所降低,害虫经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法则,其遗传特性更进一步强化,继续沿用之前的抗病害药物效果并不能达到最佳。

3无人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

3.1在勘察中的运用

随着我国当前林业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林业种植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再加上病虫害具有复杂性的特征,所以需要利用无人机技术来给森林资源后续工作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在传统工作模式基础下,主要是依靠人工巡视的方式来做好病虫害的勘查工作,由于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树木的生长情况,并且做好记录,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如果在病虫害检查工作中存在一些困扰和偏差的话,会严重影响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远程勘察,并且要配合遥感技术,通过远程操作的方式,对病虫害的类型以及对森林的破坏程度进行全方位的勘察以及巡视,可以将病虫害的状态精准地反映在屏幕中,从而为后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遥感技术将勘查的结果以图片的方式发送到移动终端中,通过这些数据了解病虫害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高后续病虫害防治的工作效果。其次,还可以通过无人机光谱段发射频率的不同来完成病虫害的勘查工作,森林在生长期间会进行光合作用,健康树木的光合作用非常活跃,并且吸收的红光数量较多,反射出来的光谱波段为近似红光,如果一些病虫害对树叶造成侵蚀,一些树叶会接近死亡,所以光合作用非常不活跃,反射的光谱相对较弱,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这一技术原理充分地发挥无人机技术的优势来进行日常的检查工作,从而方便管理人员精准地确定病虫害侵袭程度较为严重的区域,提出有效的预防及治理措施[2]。在病虫害防治中,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无人机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多方位的处理以及分析,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方向。

最后,无人机技术还具备了定位的功能,比较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无人机的定位技术,能够对病虫害进行精准管理和防治,从而使得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效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无人机技术在病虫害勘查中的优势非常明显,因此需要从实际工作情况入手,提高无人机技术应用优势,从而使无人机技术能够提高森林病虫害勘查的准确性,推动我国林业稳定发展。

3.2在防治方案中的应用

无人机技术在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首先,对于无人机技术来说,在勘查之后所上传的图片较为清晰,工作人员可以精准判断病虫害的类型和特点,也可以了解病虫害对森林的破坏程度,为后续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的实施奠定基础。在一些陡峭的地区植被非常茂密,但是与之对应的病虫害类型也非常复杂,这给实际的勘察和治理方案制定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可以利用无人机技术来解决,提升实际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和水平。

其次,还可以通过无人机技术搭载装置在一些区域中喷洒农药,工作人员在制订病虫害防治措施时可以通过自动化喷洒的方式来起到远程控制的效果。要将无人机放置在特定的区域中喷洒药物,无人机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气流,不断提高农药的穿透速度以及喷洒效率,让药物迅速在森林中进行蔓延,使农药喷洒效果和水平得到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无人机技术的了解和认知,并且还要做好技术的维护以及优化工作,从而使得无人机技术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果。

最后,还需要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和工作要求选择正确的无人机技术,也可以和其他技术相互融合,比如可以将无人机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融合,精准地确定病虫害发生的部位和最为严重的地方,使得最终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4.结束语

无人机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所发挥的优势非常明显,因此需要大力推广和实施无人机技术,给实际工作起到重要支撑和引导作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通过无人机技术能够准确地观察病虫害的情况,并且可以实现精准定位,提高后续防治工作的效果以及水平,因此需要加强对无人机应用的了解和认识,推动我国林业行业稳定发展。

5.参考文献

[1]聂磊.无人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8(10):129-130.

[2]海涛.无人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有效利用[J].新农业,2019(9):32-33.

[3]李浩.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17):32-33.

猜你喜欢
无人机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一种适用于输电线路跨线牵引无人机的飞行方案设计
浅析无人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