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废水生物除磷影响因素的测定及研究进展

2021-12-06 13:56陈其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陈其琪

摘要:养殖废水内的磷浓度较高,对此必须采取科学方法来除磷,从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危险。本文主要从碳源、金属离子等方面分析了养殖废水内生物除磷影响因素,并分析了科学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养殖废水;生物除磷;影响因素

0 引言

养殖业发展将导致养殖废水排放的增多,养殖废水内部氮磷含量较大,而且内含有机质,以及其他重金属元素,如果不对养殖废水进行科学地处理,则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于生物圈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做好养殖废水的生物除磷,分析影响生物除磷的多种因素,采取科学措施来控制除磷效果,从而维持养殖废水的安全。

1 养殖废水的特点

养殖废水内有机污染物浓度较大,离心后的养殖废水内,COD值能达到3969mg/L,BOD的均值则为1730mg/L,同时,也有一定量的NH4-N,磷酸盐。养殖废水内则毒素聚集,典型代表:重金属、抗生素等,离心后铜离子的浓度依然达到4.87mg/L,洛克沙胂达到14-48mg/L,一切污染物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势必将威胁生态系统,干扰整个生物圈。目前,养殖废水的处理需要经过若干设备,例如:调节池、氨吹脱塔、沉淀池等,才能确保其流向生物除磷池,所以,养殖废水处理操作中,离心后的养殖废水指标更能靠近流向生物反应池的标准。

2 养殖废水生物除磷影响因素测定与研究进展

2.1有机质的影响

有机质主要指的是微生物生长因子内的碳源。所以,有机质属于微生物新陈代谢所必需的材料和物质,如果有机质含量下降, 则无法达到微生物生长的要求,相反,则能满足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然而,则可能导致水体的大范围污染,加剧了污水处理的挑战性。而且生物除磷中,各种碳源都会直接影响到聚磷菌释放与积累磷的效率和速度,关系到微生物的除磷效果。而且研究表明如果让葡萄糖充当碳源则将使得除磷系统变坏,相反,若让乙醇充当碳源则能获得良好的除磷成效,对此不妨提升丙酸与乙酸的比例,立足长远来达到理想的除磷效果。相关研究发现如果将乙酸自身充当碳源,厌氧区释放磷速率则更高。污泥内的聚ß-羟基烷酸脂,(PHAs),其主成分为:聚-ß-羟基丁酸(PHB)和PHV,双方再厌氧区合成量方面没有太大区分,其中PHB后方的反应出现一定变化,除磷代谢中发挥主导功能。如果将丙酸充当碳源,厌氧区的释磷速度下降,而且可以合成PHV,其内没有PHB,而且后续的积磷中浓度发生大浮动,发挥了除磷代谢功能。养殖废水内VFA含量如下表1所示:

表1:养殖废水内VFA含量统计参数含量/%

VFA乙酸盐58.0丙酸盐17.5丁酸盐+异丁酸盐15.8戊酸盐+异戊酸盐8.7

2.2 氨氮的影响

氮元素支持微生物的发育,属于微生物酶、核酸、蛋白质的组成部分,若碳源变少,微生物则将难以正常生长,相反,过多则将影响聚磷菌的活性。

养殖废水内氨氮为主体氮源,基本不含硝酸盐,研究表明:进水氨氮浓度越低则越能抑制生物除磷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其及时失去除磷功能,同时,较高的进水氨氮浓度(>20mg/L)也将产生抑制作用。如果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内部的污泥浓度达到2500mg/L,系统运转的最理想进水氨氮浓度达到15mg/L,系统则将最大程度发挥除磷功效。所以,养殖废水必须实施氨氮清除处理,才能流向生物反应器,通常是把养殖废水传输至氨吹脱塔,吹脱塔可选择空塔构造,底端通高压空气,并借微孔曝气器来供气,顶端添加石灰乳,让其同废水彻底同向混合,反应出的NH3则让空气带走。这样的处理不仅控制了进入生物反应器废水的含氮量,同时,也增加了C/N比,提升了养殖废水的除磷效率。

2.3 金属离子的影响

养殖废水内含有丰富多样的大量的金属离子,其中K,Na属于微生物体液的主体成分,能妥善地维护微生物体内部、外部的渗透压性能,如果他们的浓度高则将导致微生物体液流失,相反,则可能导致微生物体内渗透压超出四周环境的渗透压,影响了微生物的常规生长。研究表明:将微生物放在氯化钠溶液(浓度:5-8.5g/L)中,其形态稳定,然而,养殖废水内的氯化钠与氯化钾质量浓度都大概为5g/L,由此看来,养殖废水内的Na,K离子浓度达到了微生物的渗透压需求,而且Mg,Ca,Fe等离子都为微生物所需的必需元素,而且研究表明:Mg浓度过高可能导致聚磷菌快速地富集,如果Mg离子不充足,长此下去则将导致除磷系统不断恶化,当Mg/P质量比处于0.2-0。6范围,磷酸盐去除率则上升。养殖废水内,二者比值远低于0.2,所以,不妨向养殖废水内加入Mg来优化其除磷效果。而且实验研究表明:支持微生物生长的钙离子、铁离子需各自达到:7.5mg/L,0.17mg/L,相反,养殖废水内的钙离子、铁离子各自达到126mg/L,6.27mg/L,远超出了微生物的常规需求量。

Ca和磷酸氢根离子能反应,生成碱式磷酸钙沉淀,其中多余的钙离子则能同微生物的生物除磷同步配合除磷,从而提高除磷效率。

2.4 氮源与磷源的影响

微生物生长需磷源、氮源等的支持,研究表明:若进水C/N质量比为2.7-7.2 时,系统去除COD氨氮的成效则较为稳定,不受外界干扰,而且去除率为百分之九十,其中磷的去除率也会因为C/N比的上升而变大,研究表明:可以凭借调整C/N比值来分析其与生物除磷效果的关系,发现当此比值>7,不会太大地影响生物除磷,而且除磷效果高达90%,如果此比值远超出7,仅仅增加碳源含量也不会影响到生物除磷。研究表明:若C/N比值为6,C/P质量比超过33时,则能彻底地去除磷,相反,C/P<33,磷的去除效率则对应下降,经过计算得出:养殖废水内的C/N比值为0.86,C/P为47.97,从中看出:养殖废水内的C/N比很大程度小于除磷效果优,成本又低廉的C/N比。因此,C/P的比值不会太大程度上影响养殖废水的生物除磷。

2.5 研究展望

以上研究主要从金属离子浓度、碳源类型等来分析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未能明确钒离子与生物除磷之间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将重点分析养殖废水内洛克沙砷在SBR反应器内的迁移转化过程,以及将深入研究无机砷与有机砷对聚磷菌影响的协同作用。

3 结语

研究表明,养殖废水除磷与C/N低密切相关,绝非C/P,养殖废水内除磷最理想的碳源为丙酸,所以必须控制养殖废水的水解酸化,让有機质变成丙酸,绝非乙酸,养殖废水内若氨氮浓度超出规定标准,可以选择氨吹脱塔的方式来除掉氨氮,并提高C/N比,金属离子层面,养殖废水内除磷与铜离子的浓度密切相关,为了达到理想的除磷功效,应重点添加增加铜离子浓度较高的污泥,以此来提升养殖废水的除磷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克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处理与处置[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P.M.J.Janssen.生物除磷设计与运行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编纂委员会.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手册[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4] 徐少娟,蒋涛,殷峻,等.进水氨氮浓度对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除磷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1,31(4):745-751.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