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新发展理念的新阶段贯彻指向

2021-12-06 13:56王翊民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忧患意识问题导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为我们指明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着力点,即“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要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真正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位,必须认真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住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指向。

关键词:根本宗旨 问题导向 忧患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習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同时,习总书记也在该讲话中为我们指明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着力点,即“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

1 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

根本宗旨与初心使命紧密相连。新发展理念贯彻的是否准确到位关键要看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能够随着发展的推进而不断得到提高。表面上看,这与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指向一致,即人民享有发展成果。实质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到位都离不开对根本宗旨的有效把握。就创新发展而言,如果创新的指向不是为了人民,而是单纯的为创新而创新,那么创新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创新发展必须首先明确创新为了什么。这既涉及到创新的出发点问题,又涉及到创新的动力源问题。纵观“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大国重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就,都是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依靠人民、努力奋斗而得来的。由此可见,根本宗旨把握住了,创新就会拥有坚定的方向和不竭的动力。就协调发展而言,区域协调与互补的最终指向还是人民。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要让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人民都过上美好生活。如果协调发展离开了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那么协调的目标和战略就会因脱离群众而成为一纸空谈。就绿色发展而言,抓生态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然,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解决不好,自然受损人亦受损。因此,我们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时,要将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统筹起来,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落实。就开放发展而言,我国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在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获益。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是手段而非目的。在推进开放发展过程中,根本宗旨的坚持关系着开放格局的大小和开放受欢迎程度的高低。就共享发展而言,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共享率作为判断共享发展实现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更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关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多样化满足和实质性增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发展建设人人参与、发展成果人人享有。总而言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离不开在实践中对根本宗旨的准确认识和牢固把握。

2 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之所以提出针对的就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红利消失、创新驱动乏力、资源攫取过度、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新发展理念实质上是对解决问题的实践的凝练、总结和升华。“十三五”时期,我国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在科学的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又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解决。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会遇到新的实践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同样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有效指引。所以,实践中问题导向的坚持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至关重要。在创新发展方面,我们要抓住《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的“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来推动各方面、各领域创新能力的建设。“四个面向”是对新阶段创新发展导向性问题的归纳与总结。在协调发展方面,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区域战略统筹方面的问题,要破除静态不平衡,实现区域合作与区域补偿基础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协调发展的实践中,抓住了这一问题导向可以有效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式的局部化用力。在绿色发展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坚持污染治理的问题导向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要坚持合理开发的问题导向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就是说,推进绿色发展不仅要做到保护和利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还要做到保护和利用“两手抓,两手都要准”。在开放发展方面,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设,而这一以开放为主要特点的经济新体制建设的远景指向则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参与和建设。把握住开放发展的宏观问题导向,就能在处理开放发展的具体细节中不迷失方向。在共享发展方面,我们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为我们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推进共享发展最基本的问题导向。

3 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增强忧患意识,在实践中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能够有效保障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阶段的贯彻“历经风雨而不改本色”。在疫情衍生风险不确定性增大和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性增强的大环境下,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必将更加复杂,需要应对的挑战也必将更加严峻。而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和红绿灯,在贯彻过程中一定要将各方面可能出现的制约性问题用全角视域审视于前、审视于心,充分做好斗争准备,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完整、准确、全面”。从创新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突破创新瓶颈,突出解决好卡脖子问题和断裂链问题。所谓卡脖子问题是指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部分要素不得不依赖于外国的关键核心技术不自主问题。所谓断裂链问题是指制约我国国家实力整体提升的薄弱链块问题。这两个问题成为了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隐忧所在。我们一定要从忧患意识的角度把握好这两个问题,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方面下足创新功夫,补足重大科技领域的创新短板,让创新真正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和护航利器。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要绷紧动态平衡这根弦,不能让协调发展仅仅服务于区域突破,更重要的是要促使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这样方能在协调发展的实践中纠正片面、实现全面。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我们要注意环境保护体系建立后的维护问题,不能允许私人资本对公共环保体系的破坏再次发生。同时,在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浑水摸鱼”又要防止“竭泽而渔”。

参考文献:

1.顾保国.新时代新发展理念要揽[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18.

2.杨生平.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25.

作者简介:

王翊民(1985-),男,汉族,山东牟平人,牟平区委党校理论室副主任,哲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忧患意识问题导向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中原文化与文晓村新诗创作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自能学习初探
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警惕美国别有用心的“忧患意识”
浅析阮籍《咏怀诗》中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