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器物的德育功能研究

2021-12-06 13:56向超冯艳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德育功能研究

向超 冯艳兰

摘要:近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果。但是对中国传统器物文化的研究却为数不多,中国传统器物中蕴含的德育功能研究更是凤毛菱角。事实上,对中国传统器物的德育功能的研究,不僅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全面认识中国传统器物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传统器物;德育功能;研究

一、中国传统器物中的德育功能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注重德育教育的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儒家、法家、道家等在德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传统文化是一个综合体,集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于一体。有形文化可以通过外在器物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传统器物(如陶器、玉器、瓷器、青铜器)等,无形文化表现为口口相传的观念、习俗、制度等,比如家规家训、法律条文、规章制度等。中国传统器物本身蕴含的器物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德育功能。中国传统器物中的德育功能主要有社会功能、个体功能和自然功能三个方面:

1、社会功能:德育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德育社会性功能主要表现为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的深刻影响,所带来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政治功能:德育的政治功能即德育在一系列政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政治行为,政治机构的建立、政治意识的形成、政治关系的构建、政治制度的巩固等,都直接影响处在政治关系中的政治行为的发生。首先,每一件中国传统器物制品本身都代表了生产者的观念需求,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现实表达,既是生产者思想观念的主观表达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表达。其次,政治功能在于它能够传播通过社会政治理论的传播来引导社会政治活动行为的发生,更好地规范社会政治舆论的导向。再次,中国传统器物德育功能的政治功能还表现为在国家政治法律制度方面的制定和执行上,对民主法治的完善、发展和改革起到服务作用。

经济功能:可以说,人类社会时时刻刻都在和经济打交道。中国传统器物具有经济功能,在于它从生产到分配到交换再到消费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通过德育来协调和处理生产活动和人际关系的道德观念及行为准则。首先,在生产中国传统器物制品过程中因经济因素所形成的社会观念和心理状态,如经济文化、经济精神、经济道德等,这些经济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状态并使之产生价值导向。其次,从生产领域来看,制作传统器物生产者的精神觉悟、文化程度、劳动态度、生活志趣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产者劳动技能发挥的水准与方向。再次,经济运行的顺畅与否离不开德育功能产生的公平竞争、互利互惠、勤俭节约等观念的支持。

文化功能:中国传统器物既可以说是有形的文化存在,又可以说是无形的文化存在。传统器物制品代表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方向,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首先,保存下来的传统器物内涵丰富的器物文化。通过对器物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能够增强整个民族在文化传统、民族精神上的文化认同。其次,通过器物表现出来的德育功能通过有效的文化控制使得整个社会在文化传承上做到一脉相承,并以文化共同基因整合、规范、管控文化的发展。第三,中国传统器物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因而它具有使社会文化结构发生变迁的功能。任何一件器物产品的出土都代表了当时的文化结构,是当时社会文化内容和结构的集中体现。在这些器物背后折射出的器物文化,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呈现在生活中。这些文化形态要素不断被传播、接纳、融合,形成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的民族文化。

2、个体功能:从个体发展来看,中国传统器物包含了生产者个人的思想意志和个性需求,也可以称之为个体自我享用功能。在这些传统器物中,我们可以看到生产者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某种精神需求的追求,并从中生产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享受的满足感。精神的满足和享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个体与传统器物之间产生相融相通的共性需求,并且一段时间内这种共性需求还会使个体有他律走向自律,从而产生与自身发展相一致的精神品格。

3、自然功能。传统器物的自然功能主要表现为它的协调功能。在制作和生产传统器物过程中,既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也包含了人与物之间的生产关系,任何关系的维系都离不开德育的协调功能。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历史时期,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仅停留于自然力的表面。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开始超越自然力,并过渡消耗自然从而引发生态危机。中国传统器物的发展明显地烙上了对自然征服能力提升的证据。同时也展现了生产者在制作过程中寻求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这种理念就表现为生产的德育理念传承。

二、中国传统器物在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现代西方心理学说认为“外在世界是内心的投射”,也就是说古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就是古人内在精神世界的投射。中国传统器物既是物质财富亦是精神财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文化的接续发展,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文字所记载的文化现象已经很难打开现代人的精神智库,古人的内心活动和价值理念也不再是现代人所关注点的重点。但是,器物文化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比如说博物馆里呈现的各种器物,栩栩如生的展现在大众面前,人们不需要精细地了解每一件器物背后的生产过程,但是人与物之间的交流更为直观地、纯粹地印在了人们的心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器物超越文字而成为文化象征也不乏历史基础。同时,传统器物的存在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的最好载体,也是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最好的记忆。

2、我国德育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器物留存的价值来看,它是对一种意识层面的文化认同。这种“认同”就是对生产器物观念的接纳和认可。随着西方文化观念的入侵,我国德育教育中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面临强大的抵抗,这种抵抗既有西方文化侵蚀的影响也有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歪曲。古人和今人之间这种“文化认同”的链条被西方快餐文化斩断,甚至表现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卑情绪。到了近代社会,西方国家打砸抢烧中国器物的不齿行径瞬间让国人清醒,唯有加强对中华灿烂文明的文化认同,才能将西方列强驱逐出中国,才能重新恢复华夏文明的光辉。

3、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通过对传统器物德育功能的挖掘,为的是实现由器物自信到文化自信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为什么要强调文化自信呢?我们有自信的底气和勇气。这个底气来源于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五千年的发展史足以让整个世界惊叹,五千年的文化更是世界文化史上最绚丽的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深厚、最博大、最强盛的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中国传统器物所承载的文化因素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唯有坚定本民族文化信念,敢于创新直面挑战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建立在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也就有了根基和命脉。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文化自信才能由内而外地展现自信的光芒。

三、如何发挥中国传统器物中的德育功能

1、以正确的德育观为引领。

新时代德育教育的首要前提是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念。器物本身没有主客观之分,但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却具有“以文化德”的作用。新时代德育教育特别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同時也重视传统文化在德育价值方面的传承,厘清文化与德育之间的关系从来就没有因时代变迁而停止过。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德育教育中,“以德为先”、“以德施教”、“以德化人”的教育理念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

2、德育与法器相结合。

中国传统器物作为中国古人精神智慧的结晶,其价值不可估量。为避免对历史文物因个人历史知识匮乏而造成遗憾,我们必须为传统文化找寻一个现实的着力点,这个着力点能够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无缝衔接。具体来说,就是将德育与法治相结合。在对传统器物的保护中,单纯依靠道德来维护器物的生存环境显然不够,还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来捍卫传统器物存在的价值。

3、建立健全中国传统器物保护体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单个人、单个群体、单个集团所有的文化,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体系。在传统器物文化的保护中,我们应分清主次、井然有序地实施分层保护体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器物本身的特点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建立特色保护体系。尽量做到传统器物与現代场景的有效结合,保存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吕少民.中国器物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2]薛梦瑶.传统手工器物漆器的文化基因与当代价值.美术教育研究.2015.

[3]刘红娜.中国传统器物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

[4]魏勇.中国传统造物设计内蕴的文化基因.西北美术.2016.

作者简介:

向 超,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1988年10月,江西景德镇

冯艳兰,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1989年8月,江西九江

本文系景德镇市社联2021年社科项目《中国传统器物中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其德育功能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德育功能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初中思品实践活动课落实德育功能策略探索
小学篮球运动德育功能初探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