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与欧洲文明

2021-12-06 20:24付聿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摘要: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的西部和东部逐渐走上了各自发展的道路。日耳曼国家在原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纷纷建立,然而在原罗马帝国东部的土地上,拜占庭作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继续存在了近千年。虽然二者最后独立发展为不同的文明,但他们之间依旧存在和很多互动,拜占庭帝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文明的诞生与发展。

关键词:拜占庭帝国、欧洲文明、西欧中世纪

如今所说的欧洲文明,即西欧文明、基督教文明,并不等同于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西欧文明是次生与混合的文明,其来源似应为三要素,即古代日耳曼传统、古典文明和基督教。①至于欧洲文明诞生的具体时间至今仍无定论,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欧洲文明是中世纪的产物。

中世纪始于5世纪,迄于15世纪,整整横跨1000年。②公元476年,西部罗马皇帝罗慕路斯的退位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欧洲中世纪开始的标志性事件。虽然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原帝国东部依然自称为“罗马帝国”。但是除查士丁尼的短暂统治时期之外,地中海地区再也没能出现一个统一的“罗马帝国”。东西方从此也逐渐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日耳曼国家在西部纷纷建立,而帝国东部逐步转变为“拜占庭帝国”。然而在漫长的中世纪之中,这两个地区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他们之间依旧保持着联系。因此,本文将对西欧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叙述,并在此基础上浅析西欧地区对拜占庭帝国的态度以及拜占庭帝国对欧洲文明塑造产生的影响。

一、拜占庭帝国与西欧产生互动的原因

如今学术界所使用的“拜占庭”这一称谓是德国著名学者沃尔夫在整理文献的时候,为了区别拜占庭作家和古希腊作家所创造的名词。③当时的“拜占庭人”依旧称自己的国家是“罗马帝国”,将自己看做“罗马人”。

然而,虽然拜占庭依旧以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但是拜占庭帝国已经与曾经的罗马帝国截然不同了。著名拜占庭学家奥斯特洛格尔斯基在他的书中提到“罗马的政治概念、希腊的文化和基督教的信仰是决定拜占庭帝国发展的主要因素”④。在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下,拜占庭势必与西方会存在许多交往和冲突。

首先,在罗马帝国政治理念的影响下,拜占庭致力于成为一个统一帝国,宣称拥有以前属于罗马帝国的所有地区并构成现在的基督教世界的疆域。⑤拜占庭即使经历了长期的阵痛进入了ll世纪,仍然不肯放弃“罗马世界帝国”的理念。这使得它总是把国家外交的着眼点投向西方,关注地中海和南意大利形势的变化,甚至干预查理大帝加冕的事件,不允许他使用罗马帝国的头衔,而只能称“罗马人的皇帝”。它还干预南意大利事务,引起了与奥托帝国关系的恶化等。⑥然而除查士丁尼短暂让地中海重新成为帝国的内湖以外,拜占庭帝国从未能再度收复西部的领土。

其次,拜占庭的核心领土位于希腊、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这些地方均受到了希腊文化深刻的影响。在拜占庭时期,基督教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敌视古希腊文化,但却无法忽视古希腊文化的价值,于是对其改造融合之后,加以利用。⑦首先,虽然拉丁语在拜占庭早期还是官方使用的语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语成为了帝国唯一的官方语言。其次,在拜占庭整个教育体系中,古希腊文化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拜占庭的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古希腊教育模式的继续。而在这一体系中,《荷马史诗》是学生学习所使用的课本。⑧因此,以古希腊文化作为认同标志的拜占庭人在身份认同上会与西欧人產生冲突。

最后,虽然拜占庭与西欧国家均信仰基督教,但是二者的信仰在教义和仪式上存在着差异。公元726年,以利奥三世颁布《禁止崇拜偶像法令》为开端,帝国境内进行了破坏圣像运动。这场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破坏圣像运动在宗教和政治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东部以君士坦丁堡宗主教为代表的主教团体对皇帝宗教政策予以妥协,西部罗马教会则持反对的立场。东西方关系进一步恶化,促成了罗马教廷与法兰克王国的政治联盟,加速了罗马与拜占庭帝国的分离。⑨从此,东西方的政教关系也逐步走上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东方,教会势力服从于皇权,中央集权得以加强;而在西部,罗马教会则脱离了拜占庭政权的控制,并逐步走向政教二元并立的发展道路。因此有学者认为,破坏圣像时代是教皇脱离拜占庭帝国皇帝控制的关键时期,教权得到极大扩张,是西欧进入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东西教会之间的冲突也愈演愈烈,最后导致了1054年东西教会的大分裂。教会的分裂也对东西方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西欧与拜占庭的关系

西欧与拜占庭帝国的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自476年至800年,地中海西部世界的政教首脑大多遵奉拜占庭皇帝为名义上的宗主。在布里看来,奥古斯都路斯在476年的退位或许不无象征意义,但是这一事件并没有对当时的政治局势造成重大的影响。奥多亚克和此后统治意大利的东哥特统治者都从属于东部的罗马皇帝,他们所统治的地区仍然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当时帝国东部的历史学家马尔库斯对这件事情的加载中也可以得知在当时西部的罗马人看来,废黜奥古斯都的事件只是罗马帝国西部的又一次政变,并未产生特别重大的影响,而东部的皇帝芝诺也没有放弃对西部的干涉。⑩而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成为西部实际统治者的奥多亚克并没有将自己视作与罗马帝国对立的蛮族统治者,他希望能以罗马帝国的名义进行自己的统治。而在他的统治时期,罗马帝国的政治结构依旧在运行。之后在帝国西部取代了奥多亚克的东哥特政权也依旧认同自己是在以罗马帝国的名义进行统治。其统治者狄奥多里克是奉东罗马皇帝芝诺的命令前往西方取代奥多亚克,建立了政权。由此可见,在476年后的最初几个世纪中,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欧洲西部至少从名义上讲是从属于拜占庭帝国,甚至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还一度收复了帝国西部的大部分领土。二者之间也存在着较为广泛的联系。

然而,公元800年查理曼加冕为皇帝的事件改变了东西方的关系。虽然亨利·皮朗认为查理曼加冕这一事件并无重大意义,然而,无论是查理曼本人、还是教皇、乃至与之利益攸关却并未亲见其事的拜占庭皇帝都非常看重罗马皇帝的头衔并围绕查理曼的加冕展开了持久的政治、外交、军事博弈,查理曼的加冕绝非一幕戏剧或一场宫廷政变那么简单,它对中世纪拉丁西方世界与拜占庭世界之间的政治关系影响至大,在古代晚期和中世纪早期文明演变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11时任罗马教皇利奥三世之所以选择为查理曼加冕,主要是为了给罗马教会寻找一位新的世俗保护者,以抵抗伦巴第人的骚扰。而先前为罗马教会提供保护的拜占庭因自身面临着穆斯林的入侵而无力再提供保护了。此外,破坏圣像运动也导致了拜占庭与罗马教会关系的恶化。而女皇伊琳娜的加冕也为教皇给查理曼加冕提供了绝佳的借口。因为根据《萨利克法典》,西方人排斥女性的继承权。800年查理曼的加冕,使基督教世界自476年之后第一次同时出现了两位罗马皇帝,从根本上冲击了拜占庭皇帝世界宗主权诉求的理论根基。拜占庭皇帝再也不能以唯一的合法罗马皇帝自居统治整个基督教世界。正因为如此,查理曼的加冕自然被拜占庭皇帝和臣民视为一种篡逆,从而引发了拜占庭与法兰克两国的外交纷争、军事冲突以及拜占庭国内政局的动荡。12伊琳娜和查理曼曾试图以联姻的方式来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将帝国重新合二为一。但是这一设想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拜占庭帝国爆发了政变,尼基弗鲁斯篡夺了伊琳娜的皇位后,拜占庭与法兰克王国之间的谈判也随之破裂。二者兵戎相见,拜占庭在战争中失利,最后不得不与法兰克王国再次谈和。然而作为战场上获胜的一方,查理曼并没有同时获得名誉和土地两方面的彻底胜利,而是采取了以“土地换名誉”的原则,他在合约中允诺将他征服的威尼斯、伊斯特里亚、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等地归还给拜占庭,而他的交换条件仅仅是要求拜占庭皇帝承认他也有使用“皇帝”一词的权力,除此之外,别无其他任何附加条件。13公元812年,查理曼的皇帝地位被拜占庭所承认,但后者仍未彻底放弃对世界宗主权的诉求。不过,查理曼加冕推动了西欧与拜占庭在政治上的疏离,它实现了古罗马帝国传统与西方蛮族王权的有机结合,使法兰克王国与拜占庭帝国得以平起平坐,自此之后,西欧教俗封建主对于拜占庭帝国及皇帝的态度从之前的仰视转变为平视、甚至鄙视。西欧也从原来从属于拜占庭的地位中独立出来。

11世纪之后,西欧与拜占庭之间的关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查理曼的加冕冲击了拜占庭人一个帝国的观念,那么1054年东西教会的分裂则是破坏了一个统一教会的传统。东西教会分裂的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是教义和仪式上的分歧,其争论的焦点是“和子句”以及发酵面包的使用;其次,11世纪罗马教会的权势上升,西部教会迫切希望摆脱拜占庭皇帝的影响。此外,破坏圣像运动以来东西方的矛盾和东西方政治局势的变化均对这一事件产生了影响。教会的分裂对东西方关系也产生了影响,罗马教会始终希望能将东西教会重新置于罗马教会的领导之下,因此双方的关系不断恶化。而从后面发生的历史来看,这次分裂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政治生活来讲是一次灾难。因为这使得帝国与东方从此后不可能出现在教宗统一影响下的政治谅解。14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将双方的矛盾推上了顶峰,第四次十字军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并瓜分了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在拜占庭帝国最后的两个世纪中,为了应对来自外部世界的威胁,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向西方寻求援助,甚至在宗教上作出让步。由此可见,在最后一个阶段中,双方的关系变为了拜占庭帝国为了生存不得不求助于西方。西欧对拜占庭的态度逐渐变为厌恶与鄙视,甚至在拜占庭这个基督教国家面临奥斯曼土耳其人围城的危机时刻,大多数西方国家面对帝国皇帝和教皇的呼吁仍旧是袖手旁观,当时的西方人已经对拜占庭帝国失去了信心。15

综上所述,拜占庭与西欧的关系经历了如下变化:一开始是西欧从属于拜占庭帝国,然后双方相互独立,最后拜占庭不得为了生存向西方求助。而从这种双方关系的变化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首先,东西方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这种关系变化实际上意味着拜占庭帝国的不断衰落和西欧国家的不断兴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拜占庭帝国再无力完成自己统一帝国的梦想。甚至自身的安全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威胁。此外,这种关系的变化还意味着欧洲文明的不断形成。欧洲文明的产生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或标志性事件,它是随着自身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形成的。在476年后的最初几个世纪中,虽然蛮族在原西部帝国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但依旧未完全形成新的身份认知。罗马的帝国理念还存留在他们的脑海中,在政治上他们依旧认同东部皇帝的统治便是其外在表现。然而查理曼的加冕虽然不能说标志着欧洲文明的诞生,但无疑是在欧洲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学者认为,正是在查理曼的统治之下,高卢—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蛮族传统混合在一起,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新的“欧洲”文化。16

三、拜占庭帝国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首先,拜占庭帝国在一定程度上对欧洲文明起到了保护作用。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不断向外进行扩张。穆斯林人从东西两侧威胁着欧洲,公元732年的普瓦捷战役被视作是拯救了西方文明的一场战役,然而在这之前东方也有一场保卫了欧洲的战役。公元716年,阿拉伯帝国对拜占庭帝国展开了大规模的远征,最终遇到了拜占庭帝国的顽强抵抗。而这也被许多学者视作是保卫了欧洲文明的事件,瓦西列夫认为“利奥三世抗击阿拉伯人的成功,恰恰证明他不但拯救了拜占庭帝国和东方基督教世界,而且也拯救了西方的欧洲文明”17。相比于围攻君士坦丁堡的阿拉伯军队,在普瓦捷战役中被打败的阿拉伯军队不仅人数少的多,质量也相去甚远。从历史上看,拜占庭帝国一直处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冲突的最前线,正因为拜占庭帝国的存在才使得西欧在大部分时间里免受穆斯林的直接冲击,新生的欧洲文明也得以持续发展。

此外,拜占庭帝国也促进欧洲文明的发展并丰富了欧洲文明。蛮族入侵以来,许多古典文献在西部遗失,而拜占庭帝国由于政局的相对稳定以及国家对文化的重视保留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典籍。虽然以往学界关注到阿拉伯的翻译运动对古典文化在西欧复兴的作用,但是拜占庭帝国与西方的文化交往也不容忽视。尤其是13世纪以后,大量的拜占庭学者带着古典文献前往西方,而且还有很多拜占庭学者在意大利地区教授古希腊语,这都极大地促进了古典文化在西欧的复兴。此外,拜占庭对罗马法的继承与发展也对西欧产生了重要影响。11世纪晚期,由查士丁尼主持修订的《民法大全》进入西欧,极大地挑战了当地从蛮族法律发展而来的法学传统。后来,从《民法大全》也发展出欧洲各国更成系统的法学体系。18

注释

①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世界历史,2011年第4期。

②[美]本内特,[美]霍利斯特著:《欧洲中世纪史》,杨宁、李韵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1页。

③陈志强著:《拜占庭帝国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2页。

④[南]奥斯特洛格尔斯基著:《拜占庭帝国史》,陈志强译,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3页。

⑤[南]奥斯特洛格尔斯基著:《拜占庭帝国史》,陈志强译,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3页。

⑥尹忠海:《拜占庭与西欧中世纪:詹姆斯·霍华德一约翰斯通教授的拜占庭史观》,古代文明,2007年第2期。

⑦庞国庆:《古希腊文化与拜占庭帝国的塑造——以《荷马史诗》为例》,世界历史,2019年第3期。

⑧庞国庆:《古希腊文化与拜占庭帝国的塑造——以《荷马史诗》为例》,世界历史,2019年第3期。

⑨龚伟英:《破坏圣像运动与八九世纪的东西方政教关系》,世界历史,2019年第2期。

⑩康凱:《“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观念的形成》,世界历史,2014年第4期。

11朱君杙:《论查理曼加冕与拉丁西方-拜占庭之间的政治疏离》,外国问题研究,2017年第3期。

12朱君杙:《论查理曼加冕与拉丁西方-拜占庭之间的政治疏离》,外国问题研究,2017年第3期。

13朱君杙:《论查理曼加冕与拉丁西方-拜占庭之间的政治疏离》,外国问题研究,2017年第3期。

14[美]A.A.瓦西列夫著:《拜占庭帝国史》,徐家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524页。

15详见陈志强:《同代人眼中的末代拜占廷人——以莱奥纳多书信为例》,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6年第5期。

16[美]本内特,[美]霍利斯特著:《欧洲中世纪史》,杨宁、李韵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104页。

17[美]A.A.瓦西列夫著:《拜占庭帝国史》,徐家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368页。

18[美]本内特,[美]霍利斯特著:《欧洲中世纪史》,杨宁、李韵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81页。

作者简介

姓名:付聿炜,性别:男,出生年月:1996.11,民族:汉族,籍贯(具体到省市):天津市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欧洲文明研究院,天津300387),学历/职位:世界史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世界上古中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