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废旧农膜利用率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1-12-07 13:41王世锋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8期
关键词:永登县农膜督查

王世锋

(甘肃省永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永登 730300)

永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兰州市西北部,总面积6090 km2,现辖3乡13镇200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4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4万人,耕地面积7.48万hm2,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永登县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农业生产中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来,已历时20多年。近年来,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高原夏菜种植技术及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广泛应用,农膜覆盖面积逐年扩大。农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永登县的广泛推广应用,明显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但是随着农业种植覆膜面积逐步增大,由此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产生的废旧地膜田间地头随意放置,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也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同时,由于废旧地膜降解难度大,长期大量使用地膜会导致残留物在土壤耕作层积累,不但破坏了土壤原有的物理形态,还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提高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农业发展中刻不容缓的工作。

1 永登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永登县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采取了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培训、严格使用标准、健全回收网络、创新回收机制、强化部门协作等措施,促进了废旧地膜的资源化利用。2020年,永登县覆膜面积1.73万hm2,农膜用量1485 t,完成废旧农膜回收1188 t,回收率达到80%。通过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工作,提高了群众对废旧地膜危害性的认识,调动了农民捡拾废旧地膜、保护农田环境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好转,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减轻了“白色污染”,有效控制和治理了农业面源污染,从而使永登县农业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 永登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采取的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多年来,永登县委县政府把农业生产中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工作当成近些年重点工作来抓,全县上下以《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及省、市关于集中治理废旧农膜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环境污染治理、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谋划,加强宣传,抓好落实。每年制定下发年度《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对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做出详细的安排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完善组织机构,有效推动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针对广大农民对废旧农膜污染认识不足的实际情况,永登县充分认识到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来增强农民环保意识的重要意义,把培训工作当成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追根溯源的突破口,并自始至终高标准、严要求,狠抓落实。一是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优势,以网络平台、手机微信、融媒体中心等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途径开展多形式的宣传培训,切实加大对《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农膜残留对生活环境、土壤及农作物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危害。二是对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在具体工作中实行技术人员蹲点包片,深入村社、田间地头,讲解废旧地膜危害性,从科学种田的角度给农户分析了不同时间覆膜揭膜的利与弊,讲解了处理废旧农膜最合理的方式方法,普及了国家政策方面对农膜回收的补助标准。通过广泛宣传,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农民捡拾残膜的积极性。

2.3 严格使用标准,提高回收能力

根据《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条例》和《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对全县废旧农膜回收企业、使用地膜的各乡(镇),按照“谁生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一是在农业生产中严格执行农膜使用标准,从2014年1月开始,每年所用地膜全部使用厚度大于0.01 mm、耐候期大于12个月且符合国家其他质量技术标准的农用地膜,禁止使用厚度0.008 mm以下的地膜,以降低废旧地膜的捡拾难度。二是每年春播季节,永登县组织相关部门对农资经营门店进行2~3次执法检查,加大市场监管和查处力度,引导经营个体、广大群众销售使用标准农膜,确保了销售和使用的农膜都达标合格。

2.4 健全回收网络,畅通回收渠道

永登县按照“政府扶持、企业带动、站点回收、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不断健全完善“企业+站点+农户”的回收利用网络。一是确定农膜回收企业。每年初,政府地膜招标采购时与供膜企业签订废旧农膜回收协议书,要求供膜企业必须承担废旧地膜回收义务,废旧地膜回收率必须达到80%以上,在供货合同中明确将10%的货款暂扣,用于废旧地膜回收保证金,待供膜企业完成回收任务后支付回收保证金,以此确保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二是设置废旧农膜回收站点。目前永登县建设有场地、有围墙、有回收标志的废膜回收站点20个,实现了乡级回收站点全覆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废旧地膜回收网络,对各回收站点划分了责任区,要求其必须对责任区内的分散、碎小的残膜进行捡拾,切实杜绝“白色污染”。三是回收废旧农膜实行财政补贴有偿回收。回收站点从农户和种植大户手中回收,并自行在田间地头捡拾,然后由县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联系供膜企业统一从各回收站点拉运回厂并加工利用。

2.5 创新回收机制,提高回收效率

永登县积极探索创新回收利用机制,切实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一是推行“以旧换新”机制,按照一手交旧膜,一手换新膜的办法,调动农民捡拾废旧农膜的积极性。全县各乡(镇)回收站点根据种植大户和农户交售废旧农膜的数量,分村逐户登记造册,年终由相应的村委会核实后,以农户交售废旧农膜的数量为依据,按“多交多补,少交少补”的原则,落实下年度乡(镇)对各村的农膜补贴数量。二是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将废旧农膜回收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年终根据各乡(镇)任务完成情况,确定次年农膜补贴指标。对于完成任务好的乡(镇),次年下达分配地膜指标时予以倾斜,并奖励一定数量的地膜。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乡(镇),将减少地膜补贴数量,并要求相关乡(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完成回收任务。

2.6 强化部门协作,加大督查力度

解决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问题是一项形势紧、任务重、难度大、影响深远的工作,因此需要聚集各个单位的力量与智慧。就永登县而言,一是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每年联系环保、国土、发改、工商、质检等职能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县16个乡(镇)进行定期不定期巡回督查,对督查中发现废旧地膜污染严重的乡(镇)进行通报,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二是由县农技中心牵头对全县16个乡(镇)的20个回收站点进行定期不定期巡回督查,对在督查中发现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的回收站点进行约谈整改,并在落实回收补助资金时给予处罚。三是对废旧地膜污染严重的乡(镇),在必要时报请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进行重点督查,及时解决永登县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对组织不得力、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乡(镇)进行约谈。

3 存在问题

一是县内没有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回收的废旧地膜必须运输到县外进行加工利用,造成回收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二是供膜企业回收废旧地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三是对废旧农膜污染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4 对策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尤其是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白色污染”的认识,增强其捡拾废旧农膜的自觉性。

二是加强责任落实。各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建立目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加强问责,同时也要逐步探索方式方法,创新工作机制,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制度化、长期化。

三是积极鼓励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人积极创建废旧农膜回收站点,进一步完善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同时,积极协调环保部门引进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加工企业。

四是进一步完善以奖代补机制。要对每年争取的省、市、县资金进行整合,创新补贴机制,完善补贴标准,让回收企业见到效益,促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永登县农膜督查
兰州市科协联合永登县开展中草药种植技术培训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
农膜回收器
开展履职尽责督查 彰显“贴心”民政效应
聚焦养老 跟踪督查
新型农膜种类多 功能更加多元化
甘肃永登发现元代雕版印刷《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