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

2021-12-07 00:04张艳丽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2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

张艳丽

摘要: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静脉麻醉中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我院拟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中应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实施分组,其中运用罗哌卡因麻醉的纳入A组,运用布比卡因麻醉的纳入B组,对比不用用药方案麻醉有效性、安全性。结果:两组感觉阻滞指标(平面固定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与运动阻滞指标(起效时间、至BromageⅢ级所需时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A组不良反应率较B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方面均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应用罗哌卡因麻醉患者不良反应更少。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

【中图分类号】R782.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2--01

蛛网膜下腔麻醉属于临床运用广泛的麻醉方式,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至蛛网膜下腔,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使得神经根支配部位获得麻醉效应。本次研究选取了2020年5月-2021年4月我院拟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两种麻醉方式麻醉效果与安全性的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我院拟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中应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实施分组,其中运用罗哌卡因麻醉的纳入A组,运用布比卡因麻醉的纳入B组,A组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1-69岁,平均(38.97±3.42)岁,体重42-96kg,平均(67.23±3.95)岁,所行手术:剖宫产10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11例,髋关节置换术9例;B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80岁,平均(39.32±3.56)岁,体重41-97kg,平均(67.86±3.83)岁,所行手术:剖宫产12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10例,髋关节置换术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麻醉与手术指征,且无肝肾功能的障碍,无椎管内麻醉的相关禁忌症,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差异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将外周静脉通道开放,选择L2-3作为麻醉穿刺点,穿刺至脑脊液流出。A组给予0.75%浓度罗哌卡因1.5ml输注,B组给予0.5浓度布比卡因1.5ml,输注速度为每秒0.1ml,麻醉结束后退出穿刺针,头侧将硬膜外导管置入约3-4cm,其后转至平卧位,并垫高右侧10cm。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感觉阻滞指标(平面固定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与运动阻滞指标(起效时间、至BromageⅢ级所需时间),同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X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效果比较

两组感觉阻滞指标与运动阻滞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2.2 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A组有1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B组有3例出现低血压、2例出现心动过缓、1例出现头痛,2例出现恶心呕吐,A组不良反应率为3.08%,较B组12.31%的不良反应率显著降低(P<0.05)。

3、讨论

布比卡因为最常用的蛛网膜下腔麻醉药物,麻醉效果较为满意,但随着医药研发水平的提升,诸多新型麻醉药物逐步在临床推广,在优化麻醉效果、提升安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价值。罗哌卡因属于长效酰胺类麻醉药物,其用药后的弥散性较好,药物吸收入血后对中枢神经与心脏的毒性均较小,该药物的化学结构和麻醉原理与布比卡因相似,但在实践运用中发现,罗哌卡因的不良反应更少。本此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感觉阻滞指标与运动阻滞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但A组不良反应率较B组显著降低(P<0.05),提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且麻醉效果相当,但罗哌卡因的安全性更高分析其原因布比卡因麻醉效果较好,布比卡因对心脏与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轻微毒性作用,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而罗哌卡因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更小,同时感觉-运动的分离更为显著,因此不良反应更少。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方面均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应用罗哌卡因麻醉患者不良反应更少。

参考文献:

[1]周冬娜,裴大庆,周大春.全身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19):1469-1473.

[2]宋娟,徐海虹,潘晨晨,等.BCD序贯法测定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肛管术的半数有效剂量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21,34(4):384-387.

[3]刘野,徐铭军,赵国胜,等.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母婴结局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0,41(11):1048-1051.

[4]罗瑞,高素琴,苏琳凯,等.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7):1098-1099.

[5]郑芳芳.小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中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3):59-61.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的应用
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及对母婴安全影响
探析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术后硬膜外镇痛60例疗效观察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对母婴的影响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对母婴的影响
子宫切除术病人行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芬太尼或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自控硬膜外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