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食堂大包子

2021-12-08 19:47红孩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虾皮汤包粉条

红孩

民以食为天。我小时候,父亲到农场机关开会,每次接到会议通知,最后一句都是:中午食堂管饭,猪肉炖粉条,务必自带碗筷和粮票。据父亲说,农场食堂的猪肉炖粉条异常的香。那个年代,农场食堂用的猪肉是下边养猪场提供的,粉条也是副食加工厂自己生产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到农场工作时,还赶上过。等我离开农场,就再也吃不到那么正宗的猪肉炖粉条了。

猪肉炖粉条固然好吃,但我喜欢吃食堂,却是因为食堂的包子。食堂的包子有这么几个特点:皮薄、个大、馅儿足。品种主要有韭菜鸡蛋、猪肉茴香、猪肉圆白菜、猪肉芹菜、猪肉大葱、虾皮鸡蛋西葫芦、虾皮小白菜、油渣白萝卜、牛肉大葱等。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副食、蔬菜品种并不丰富,食堂里的包子、馒头、花卷自然就成了人们的最爱。在工厂食堂,一般工人一顿至少吃6个大包子,即便是女工也能吃4个。我在农场食堂时通常一次买8个,中午吃5个,另外3个带回家,要给父母尝尝。

平心而论,我母亲蒸的包子比任何一家食堂的包子都不差。20世纪80年代中期,母亲被调到农场果园食堂工作。母亲跟他们领导说,她只会做家常饭,面食中的面条、烙饼、水饺、包子、花卷、馄饨这都没问题。领导说,咱这单位一年也来不了多少客人,你给他们做点家常饭,说不定他们就爱吃这口呢。后来,果然如书记所料,许多到过果园的客人,都说爱吃陈师傅做的饭菜,尤其爱吃我母亲蒸的鸡蛋茴香和油渣白萝卜馅包子。

我對京城包子的最初记忆,应该在40年前。那时,我和父亲经常到白塔寺旁边大茶叶胡同去看爷爷。一般,我们选择在十字路口的商店买点爷爷喜欢吃的。由于早晨出来得早,我们通常不吃早饭。这时,父亲就会带我到十字路口路东的庆丰包子铺买包子吃。当时的包子只有猪肉大葱一种馅,两毛多钱一个。即使这样,父亲也只是买5个,4个给我,他只象征性地吃一个。

这些年,我到全国各地吃过不同种类的包子。如上海小笼包、淮安灌汤包、天津狗不理包子、山东酱肉包,还有西安贾三灌汤包,虽说都是当地的名吃,但仔细品尝后,还是觉得没有工厂、机关、学校、部队食堂里的大包子好吃。想来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单位食堂的包子不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用的是真材实料。

(摘自《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虾皮汤包粉条
买粉条 学问多
难以忘怀的灌汤包
精挑细选好虾皮
做汤包
幸运汤包
天阳6FT自动蒸熟粉条机
靠吃虾皮来补钙,靠谱吗?
看、闻、折挑出好粉条
虾皮变黄就别吃了
吃蟹黄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