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寄语

2021-12-09 09:51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稻米》编委会和编辑部
中国稻米 2021年1期
关键词:单产早稻稻米

尊敬的各位水稻专家和业内同仁,你们好!

我们已经挥别2020 年,迎来崭新的2021 年。辞旧迎新之际,《中国稻米》编委会和编辑部谨向一贯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国稻米》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朋友,向辛勤工作在水稻领域的专家和同仁们,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祝福大家新年幸福安康。

一元复始,大幕新启。我们共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2020 年。2020 年,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疫防疫,而对于水稻生产来说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和中晚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受到寒潮和洪涝灾害的影响。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农业行政管理、生产经营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粮食生产包括水稻生产和科技仍取得不小的成绩。2020 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68 亿hm2,比上年增加70.4 万hm2,增长0.6%;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695 亿t,比上年增加56.5 亿kg,增长0.9%。2020 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2 kg/667 m2,每667 m2产量比上年增加0.9 kg,增长0.2%。2020 年,全国水稻播种面积3 007.6 万hm2,比上年增加38.2 万hm2,增幅1.3%;总产2.1186亿t,增产225.0 万t,增幅1.1%;单产469.6 kg/667 m2,下降1.0 kg/667 m2,单产仍为历史次高水平。其中,早稻产量2 729.3 万t,增产102.8 万t;中晚稻产量18 456.7 万t,增产122.2 万t。稻谷优质优价、水稻优质新品种选育推广、减肥减药绿色高效种植更加凸显。

2020 年,《中国稻米》杂志在全国水稻著名专家的帮助下,组织出版了许多优秀稿件,特别是“水稻智能高效技术”专辑。2020 年,《中国稻米》通过官网等为我国水稻产业和技术发展提供大量公益服务的同时,学术性影响因子也创历史新高,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水稻产业技术的发展。

2021 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国内国际百年未有之变局、面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新形势、面对我国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到了更高的高度。2020 年12 月28 日至29 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1 年“三农”领域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对粮食安全提出“硬要求”。会议提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在耕地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会议特别强调提升农业科技、“藏粮于技”的相关措施,提出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秉持“服务三农,服务水稻科技发展”的初心,进一步增加使命感,更加努力地关心水稻科技进展,组织出版更多优秀的稿件,为我国水稻生产和科技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讴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水稻生产、科技、经营人员拼搏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水稻研究所特将组织编辑出版《中国稻米》“百年变迁:稻米,从为了吃饭到粮安基石”专辑。《中国稻米》也希望得到您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让《中国稻米》杂志办得更好。

2021 我们继续加油!

猜你喜欢
单产早稻稻米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早稻迎丰收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黑龙江省和全国“十三五”期间三大作物单产变化分析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