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源流域定南县辖区污染源治理与乡村振兴的结合

2021-12-09 22:44刘青龙袁贤斌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刘青龙 袁贤斌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本文对赣州市定南县辖区内东江源流域治理受乡村振兴的影响及作用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并細化流域污染源头治理与乡村振兴建设有效结合,所提出的打造田园综合体、坚持产业扶持、注重科技引领等方式,可以让众多乡村和基层获得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东江源流域;乡村振兴;污染源治理

一、东江源流域概况

东江是珠江的四大水系之一,发源于中国江西赣州市,干流寻乌水与其主要支流定南水于中国广东龙川市合江坝交汇,江西赣州市寻乌、安远、定南、龙南、会昌五县面积3532.6平方公里,约占东江流域全面积的十分之一。东江是流域沿岸及珠三角、香港等地的重要饮用水源,其水质优劣事关着香港的安定繁荣和珠三角的可持续发展。定南县占有整个江西省东江源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且全县境内四分之三以上的流域都属于东江流域。定南县境中群山绵亘、自然植被较好,水源涵养补充特性较强,涓涓细流汇聚成流,构成了溪流纵横交错,以天光峰、云台峰、神仙岭为分水岭,构成了南、北二个水系,岭北诸水为月子水、龙头河水、迳脑河水,再往北汇入赣江贡水,为赣江水系;岭南诸水为九曲河、下历河、老城水,再向南注入东江贝岭水,为东江水体,两条水系共计大小河道244条(含外省外县入境的6条),总长度1146千米,总流域面积为1316.49平方公里公里,平均河道密度为0.8千米/平方公里公里,其中东江水系在定南县内水系长度784.1公里,一级支流4条,二级支流35条,三级支流124条。

二、定南县乡村振兴规划

《定南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2年)》中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农民生产全方位提升、农业经济生产全方位提升、新农村建设发展,并着力推进建成泛客家文明建设体验地和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以实现新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要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牢牢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宗旨,积极推进土地资源环境节约集约使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整治和美好宜居农村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充分发挥农业生态资源优势,以绿色发展带动农村经济振兴,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三、乡村振兴对流域治理的促进作用

1.乡村振兴提高了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效率

自乡村振兴实施以来,定南县不断推动和完善流域畜禽养殖面源污染防控工作,正在逐步关停、迁出和改建各种畜禽养殖;整合土地资源、打造种植基地,壮大蔬菜、油茶、脐橙优势产业。建立了一批种养结合的生态脐橙、历市果蔬、联胜鸽派、鼎峰蛋鹅、民杰种鸡、龙塘龟谷等现代农业项目。同时,在定南县还大力推广农村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农户逐步将传统生活废弃物、秸秆和家畜粪便等转变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质能源,并推行使用诸如“养殖业-沼气池-种植业-养殖业”的循环发展模式,以逐渐降低传统杀虫剂和肥料的施用量。定南县在争取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要从源头上切实减少COD、TN等污染因子的产生与扩散,这样既可以减轻农村生产活动对东江流域水质的影响,也达到了降低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源强度的目的。

2.乡村振兴提髙了东江流域周边各类污水的处理效率

定南县在进行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把握污水处理要循序渐进和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定南县已建成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置规模扩大为25000t/d;新建定南县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量10000t工业废水;建设了天九集镇污水处理厂、岿美山集镇污水处理厂、黑龙塘集镇污水处理厂、鹅公集镇污水处理厂、精细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等五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合计处置规模为7000t/d。定南县庙咀里断面在各月份均实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体国家标准的要求,且水体达标率均为百分之百,满足了国家与粤赣两省要求。

3.乡村振兴有利于构建区域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定南县政府以乡村振兴工程为主要契机,全力推动东流域周围地区各种农业生态产品的发展与投产,在为流域周围市民与中小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也是对东江流域综合治理的进一步开展带来了比以往更好的时机、资金、人才和政策支持。定南在乡村振兴建设战略指引下,以各"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和载体,全方位统筹解决流域的水质问题。总的来说,定南正在积极建设东江流域的长效治理机制,全力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水系。东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在乡村振兴建设循序渐进的影响和促进下,不仅仅流域水质得到了改善,更让流域内村镇的百姓从多方面受益,这也是东江流域综合治理和乡村振兴建设能够持续推进的原因所在。

4.乡村振兴有利于发挥流域治理中农民主体作用

在"百姓富,生态美"的政策方向指引下,定南县的乡村振兴建设转变了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农户的生产、生活理念,并充分调动了居民参加农村复兴工程的积极性,大力、全面改造村容、村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从各个方面控制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及排放强度,提高村民生活污染物的处理效率,从根本上减少了了流域的污染来源,对流域上游的源头污染的治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定南县的乡村振兴重视并增强了农户的环保意识,主动鼓励农户积极投身到农村公共自然环境卫生的维护与提升活动当中去,同时引进了绿色农药、无公害肥料等先进的农业技术生产设备,还建立了多项村级范围的环境卫生考核和排查机制,为的都是带动农户改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生活、生产观念,从根源上降低了人们生活、生产对东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广大的农村群众,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重要因素,是实现社会主义美好农村建设成功的重要关键。

四、乡村振兴与流域治理有效结合的建议

1.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田园综合体共建模式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应当敬畏自然、适应自然、守护自然,以促进中国农村的自然资产加快升值,从而达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田园综合系统,是“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一体的新时代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适应当前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变革、促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和乡村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快速蓬勃发展的一个可持续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模型。但乡村旅游,大多是指依托于乡村的农业产业、自然景观、民俗艺术等文化资源所进行的休闲旅游、观光度假的经济发展方式。从经济发展方式的视角,田园综合体更强调综合化发展业态和跨越化运用农村资本,它并没有原有的单线思路,而是需要突破原有惯常功能的和惯常思路,它是跨业态、多用途的综合规划,是以多功能、多业态搭建业务架构的综合运作。最终是形成乡村社会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和中国传统的田园建设比较,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另一个看点就在于对农业创意理念的发挥。农产品创新理念已经成为了田园综合体建设最着重关注的方面,其对于实现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田园综合体中所推崇的农业创意就是指在发展特色乡村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点关注内容,通过对具有艺术化、个性化以及特色化创意理念的具体化,使田园综合体涉及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具有创意化和创新性。

2.坚持产业扶持的农村发展模式

抓好农业产业扶持,农村区域内可因地制宜培养"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营模式,紧密结合本地的农村优势产品和“美好乡村”、“ 生态旅游”等品牌,进一步探索如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让产业的发展覆盖带动更多的农户,也能够间接带动农村地区的流域环境保护。可以大力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培育形成区域性农产品专业市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还可以开展农民产业发展信贷补贴帮扶项目,为中低收益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服务业和乡村服务业等进行小额贷款财政补贴。

3.建成以科技引领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如今我国不少农业地方对于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还很不深入,所以,丰富广大农村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培养科学精神的任务还非常繁重。传统流域治理的科技系统和项目主要由政府和相关企业掌握,农民本身接触、使用和拥有先机农业科技的机会比较少,加上相关政府和部门宣传引导的不到位,导致许多农民缺乏对流域治理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和掌握需求。乡村振兴建设始终强调的一点是相关政府和部门应注重组织农民学习和使用国家正在各地区推广的新农业科技项目,力求从知识和科技层面提高农民的农业活动素养,并且希望能够通过先进科技的引入与支撑逐步转变农村地区普遍较为落后的环境保护理念,在村民的精神和环保意识源头上进行引领和转型,使得农村地区形成真正的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主要农业生产与环境治理方式的氛围。具有科技精神的新兴农村对待环保问题可以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而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新兴农村则越来越知道环保的意义。乡村振兴建设还可加强产业链的横向延伸,重点打造农民乐、旅游休闲度假、农场、山林人家、江南水乡、渔村旅游等旅游休闲农产品。此外,可以逐步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医疗保健、体育健康、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康养旅游产业链,推进健康养老与农业产业共同发展。

五、结语

定南县的乡村振兴,通过转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健全流域管理的有关制度等举措,推动了东江流域污染源强度的显著下降,有效缓解了东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也能明显减轻了东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状况,对东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有着积极而明显的意义。此外,它也能切实以农村居民的现实利益为出发点,综合各种有效资源与科技方法,在生态效益以及其他多个方面改善农户的生活质量。本文所提出的打造田园综合体、坚持产业扶持、注重科技引领等模式,可以让众多乡村和基層获得借鉴和启示,从而更好地进行所辖地区流域的治理和乡村的建设,多方位、多渠道地将乡村振兴建设与流域的污染源头治理有效结合,促进农村地区生态、经济、社会、人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曦.厦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整合研究[J].农业工程,2017.

[2]詹继成.定南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N],赣南日报,2020.

[3]定南县委 县政府.定南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2年)[N].2020.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