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 和谐 强烈的艺术美

2021-12-09 22:44金英敏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谱曲莱昂普契尼

金英敏

诺曼·杰威森导演的电影《月色撩人》-Moostruck是本世纪80年的美国经典佳作,它以激情浪漫的情感为思路,可预见主人公心里活动为主题.几组人物交互穿插,演员大展演技,女歌星雪儿将意大利人的浪浸本性发挥得淋滴尽致,塑造了完美的人物效果。另外一部美国影片,巴兹鲁赫曼导演的《红磨坊》-Moulin Louge,讲述了1900年,颓废与奢华的巴黎波希米亚人聚居区蒙马特,豪华的夜总会与破旧的小旅馆中间隔着底坊的风车,华丽的布景及梦幻的色彩,使场面调度充满表现主义的风格,塑造了那些沉浸在不现实的浪漫爱情恋人遭受的爱情伤痛的情景。其实,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手法,即是模仿了19世纪初,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艺术家生涯》。电影《月色撩人》里,融入了普契尼《艺术家生涯》所表现的浪漫主义特征。电影开始,华丽闪亮的大都会歌剧院显得富丽堂皇,随着镜头落在歌剧《艺术家生涯》的演出海报画面上,浪漫混杂的爱情骚动故事情节就此拉开序幕。初次观看歌剧《艺术家生涯》的两位男女主人公相约在大都会歌剧院广场前面喷水池的场面和女主人公抓住男主人公伸出的手相伴进入住所等场景,背景音乐均采用了《艺术家生涯》里著名咏叹调《冰凉的小手》和爱情二重唱优美的旋律,就像电影名字《月色撩人》一样,至始至终都伴随在电影场景里,照亮着纽约夜晚的浪漫情调的春之月亮,背景音乐配上《艺术家生涯》优美的旋律,浪漫场景,皎洁的月亮,优美的音乐,这三者绝妙的和谐统一,就好似在观赏另外一部歌剧新作之感。

普契尼第四部歌剧《艺术家生涯》的原作是法国作家穆尔朱依据1851年出版的小说《波西米亚人的生活景象》改编,该作品无构思主线,只是由23个短文衔接成结构复杂的小说,后来把原著改编成歌剧形式这个想法的实现,的确经历了艰难的过程。最初,试图把穆尔朱的小说改编成歌剧的人并不是普契尼,而是因歌剧《丑角》的成功而名声大噪的莱昂卡瓦洛,莱昂卡瓦洛读了穆尔朱以居住在巴黎拉丁区胡同艺术家们的生活为背景写的小说以后,顿时产生把该小说改编成歌剧版本的念头,于是莱昂卡瓦洛拿着歌剧剧本找到了普契尼,并拜托普契尼为该剧本谱曲,但是正在专心为歌剧《曼依列斯库》谱曲的普契尼拒绝了莱昂卡瓦洛的请求,莱昂卡瓦洛只好决定自己为剧本谱曲,并于几个月后开始了作曲创作。然而大约过了一年以后的某一天,普契尼见到了莱昂卡瓦洛,把自己正在计划创作新的歌剧《艺术家生涯》的想法说给了莱昂卡瓦洛。普契尼觉得这部《波西米亚人的生活景象》小说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和自己在米兰音乐学院求学时期,贫穷的生活状态有所相似,这种强烈的心情感受,激发了普契尼为剧本谱写成歌剧的欲望。这才想起来找莱昂卡瓦洛商量写歌剧的事儿。问题是,莱昂卡瓦洛曾拿过根据小说《波西米亚人的生活景象》而改编成的歌剧剧本给普契尼看,并请他为此谱曲,但遭到了拒绝。同时莱昂卡瓦洛已经完成了很大一部分的谱曲创作,几乎要开始收尾了。所以为时已晚,莱昂卡瓦洛没有把剧本送给普契尼。普契尼只好委托和一起合作完成过歌剧《曼依列斯库》的一流剧作家露易吉.伊利卡和著名诗人朱塞佩.贾考塞,同他们共同来完成歌剧剧本的创作。伊利卡负责编写剧本台词部分,贾考塞负责咏叹调部分的编写。经过多次修改终于完成了剧本的创作,就连在剧本创作方面非常挑剔的普契尼也感到很满意,认为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剧本,并毫不犹豫地开始着手进行剧本的谱曲创作(后来普契尼把蝴蝶夫人和托斯卡剧本的编写任务也委托给了他们)。因为普契尼为剧本谱曲速度进行的很快,于1895年12月10日完成了创作,比莱昂卡瓦洛提前完成了谱曲,并于第二年就开始上演了这部歌剧。据说,莱昂卡瓦洛和普契尼也因此断绝了来往。

歌剧《艺术家生涯》于1896年2月1日在意大利多里诺的雷乔剧场首次上演,并由仅仅29岁的托斯卡尼尼担任了本次演出的指挥。首演当时,观众的评价虽然不像之前的作品《曼侬列斯库》那样高,但是反映还是比较好的,虽然有些评论家不怀好意的指责该歌剧结构单一,缺乏创新点,并认为在意大利歌剧发展历史当中不会留下轨迹的作品。尽管如此,歌剧在接下来的演出当中,观众反映越来越强烈。1897年4月,歌剧《艺术家生涯》终于在巴雷日莫取得了空前成功,确定了其歌剧当中无法替代的地位,自此以后,这部名歌剧就传遍世界各地,开始其辉煌的演出旅程。

歌剧《艺术家生涯》以巴黎拉丁区艺术家所居住的胡同做为背景而展开,诗人鲁道尔夫和房东女孩儿咪咪之间伤感爱情故事作为线索。该歌剧创作艺术思维严紧,以优美旋律勾画出的人物形象深刻,再通过交响乐激发起艺术联想,使作品形式上达到强烈的统一感,剧情在不断发展演绎中,与优美咏叹调的旋律自然融为一体,剧中人物的艺术形象塑造的还是非常完美和谐。

歌剧《艺术家生涯》整体结构严紧统一,艺术效果均达到了与交响乐四个乐章相互比较的程度,很好的体现了交响乐作品结构的形式美,普契尼善于把各乐章和各各出场人物相互对比,人物上场和音乐响起时机抓住的恰到好处。该剧故事平易近人,虽然没有高深的主题和意境。但剧中的人物的刻画却栩栩如生,每个角色的性格都很鲜明,情景的表现也很巧妙。声乐部分迷人的旋律和紧密结合的色彩式管弦乐。再加上无比精彩的舞台效果,使戏剧内容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更为有趣的是,普契尼将全剧各幕的结构,巧妙地做出交响曲般的处理。第一幕和第四幕,尽管都居住同一房間,但热闹的前面和安静的后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在终幕中有几个第一幕的旋律再次出现,产生了动人心弦的效果,这两幕都是在相同背景和相同动机的情景下开场的。交响乐中的各乐章统一的使用了相同动机。把各乐段捆绑成一体这种谱曲形式,使整部歌剧的艺术结构形式,有着强烈的统一效果的同时.让观众感受到交响乐所产生的一种震撼的音响氛围。第二幕开始,随着活泼的谐谑曲乐章奏起 拍子和调性多彩的变化,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舞台上面庆祝圣诞节的热闹场景,从中观众可以听到巨大升腾的合唱群以及欢大喜地的重唱。第三幕是慢板乐章,音乐动机是随着抒情的柔板乐章响起,描绘出严寒中下雪的早晨情景,使观众感受到一种清晨离别的情景。即将分手的咪咪和鲁道夫彼此安慰的甜美旋律,以及马切洛和穆塞塔以吵闹方式分手的重唱,浑然化成一体,构成无比奇妙的四重唱。

普契尼在创作过程中,把咏叹调作为歌剧的主导思想,摆脱了演出进行当中使用“一时中断”这种陈旧的创作方式,让演员自然得体的表演技巧和优美的交响音乐融为一体,使观众能够真正享受到美味可口的艺术大餐.

参考文献:

[1]王学佳.对于普契尼歌剧接受现象的思考.歌唱艺术.2018.(02)

[2]余风高.“普契尼的《波西米亚人》”.《音乐爱好者》.2007.(5)

[3]李蕾论.19世纪末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特征.大舞台.2009.(02)

猜你喜欢
谱曲莱昂普契尼
[德国]莱昂内尔·法宁格作品5幅
普契尼歌剧的戏剧性分析与解读
发明家莱昂纳尔
为九月谱曲
贾科莫·普契尼:歌剧界的泰斗
普契尼的自我评价
所有的孤独都有一把钥匙
如何为歌词谱曲
如何让学生谱曲歌唱经典
德芙巧克力背后的悲情故事